讀《世說新語》,我們也能讀出一些魏晉時期婚嫁方面的信息來。在《世說新語》“方正門”中,有一則故事就說,諸葛恢大女兒嫁給了太尉庾亮的兒子庾會,二女兒嫁給了徐州刺史羊忱的兒子羊楷。庾會在蘇峻謀反時被害身亡,大女兒于是改嫁晉中興大臣江虨。他的兒子諸葛衡則娶了鄧攸的女兒。這時尚書謝裒請求娶他的小女兒為兒媳,卻被諸葛恢拒絕了,他這樣說:“羊家、鄧家是世代有通婚關系的親戚,江家是我顧念他,庾家是他顧念我,不能再與謝裒的兒子結親。”不過這樁婚姻在他死了之后,還是成了,大書法家王羲之去謝家看了新媳婦還夸贊說:“真是有他爸的風范,容貌舉止端正莊重,儀容服飾光彩整飭。我嫁女兒時也才能這樣啊!”
在“方正門”中還有另外一則推辭求婚的故事,說王述的兒子王坦之在桓溫手下做事,桓溫為兒子求娶王坦之的女兒,王坦之就說回家和老爸請示一下。王述是太喜歡他這個兒子了,雖然已經長大,但總是習慣把他抱在自己的腿上。這天談到了這件事,王述大怒,就把兒子從膝上推了下去,說:見不得你這瓜慫樣子,怕駁了桓溫面子?一個當兵的,怎能把女兒嫁給他?于是王坦之回復桓溫說,家里原先已經給女兒找到婆家。桓溫何等聰明,悻悻說道,是你爸不同意罷了。后來桓溫把女兒嫁給了王坦之的兒子。
這兩樁拒絕婚姻的事件,關鍵都在于門戶之見。在晉初渡江時期,世家大族中,王、諸葛兩姓并稱,謝家那時還不行,謝家只是在謝尚、謝安發達之后,才興盛起來,我們也才看到“舊時王謝堂前燕”的情景,諸葛恢壓根兒就看不起謝氏,因而拒絕謝裒為兒子求婚。而在桓溫時期,王、謝兩姓卻是有威望的豪門大族,桓溫雖掌兵權,作著大司馬的高官,但屬寒門,還是為士大夫所鄙棄的,因而王述不愿意讓孫女出嫁給桓溫的兒子。不過,不愿意就不愿意,但王述說的那句話,即使放在今天讓我們聽,卻實在也是夠惡心人的,可見那時服著兵役,是為權貴看不起的。這種情況,也能從王仲犖的《魏晉南北朝史》中了解到。當然據說,一種相反的情況,寒門女嫁與士族兒,卻是當時門閥制度下的一種風尚,桓溫女兒嫁給了王坦之的兒子,也許可以作為一個例證。
當然門戶之見只是家族之間權衡婚姻匹配關系的一種考量,還有一些婚姻當事人自身條件的相互認可或者當時的婚配風尚也在《世說新語》中有所體現。“假譎門”中有故事說溫嶠死了妻子,這時堂姑劉家遭逢戰亂而流離失所,只有一個女兒,有姿色且很聰明,就托他給尋找一門親事。這家伙動了念頭,就說像我這個樣子怎么樣?姑母說,喪亂茍且偷生,我年齡也大了,哪敢找像你這樣出眾的人。過了幾天,溫嶠回話說:“已經找到人家了,門第還可以,女婿的名聲官位都不比我差。”并送了一個玉鏡臺作為聘禮。姑母十分高興。結婚行了交拜禮后,新娘撥開紗扇,拍手大笑說,我懷疑是你這老東西,果然不出所料。門第、名聲、官位,作為婚姻匹配的條件,幾乎陳陳相因下來,現在亦能看出舊時的影子。溫嶠因為討伐王敦、蘇峻有功,被封為驃騎將軍,這樁婚姻,亦應算作是老夫少妻的典型匹配。《世說新語》“假譎”二字的意思是虛假、欺詐,故事中溫嶠確實也是使用了一些手段,但他關于婚姻匹配條件的話語,應該還是可信的。
再說說諸葛恢大女兒的改嫁,《世說新語》中“假譎”、“傷逝”門中有兩條記錄。說她守寡之后,發誓不再改嫁,但諸葛恢已經把她許配給江虨,騙她說搬家,其實就在江家附近,留下她一個人,等她察覺,已經出不來了。江虨傍晚過來,她哭鬧得很兇,過了幾天慢慢平復了下來,但還是不理江虨。江虨覺得有戲,有一天就假寐裝死,這女的終究善良,就叫婢女說,把江郎喚醒!江虨于是跳起來說,看來你還是關心我,不能不和我說話。女子默然無語而心中慚愧,二人情義于是深厚起來。在此之前,諸葛恢曾在給庾亮的信中說到女兒改嫁的事,庾亮的態度是值得我們贊賞的,他說:“賢女尚少,故其宜也。感念亡兒,若在初沒。”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令愛年紀尚輕,本來應該這樣;然而在我的感情上,覺得亡兒彷佛剛剛離去。這時再看諸葛恢拒絕謝家求婚時所說的話,“江家是我顧念他,庾家是他顧念我”,心思就應該是很復雜了。
原文
【方正5·25】諸葛恢大女適太尉庾亮兒,次女適徐州刺史羊忱兒。亮子被蘇峻害,改適江虨。恢兒娶鄧攸女。于時謝尚書求其小女婚。恢乃云:“羊、鄧是世婚,江家我顧伊,庾家伊顧我,不能復與謝裒兒婚。”及恢亡,遂婚。于是王右軍往謝家看新婦,猶有恢之遺法,威儀端詳,容服光整。王嘆曰:“我在遣女,裁得爾耳!”
【方正5·58】王文度為桓公長史時,桓為兒求王女,王許咨藍田。既還,藍田愛念文度,雖長大,猶抱著膝上。文度因言桓求己女婚。藍田大怒,排文度下膝。曰:“惡見文度已復癡,畏桓溫面?兵,那可嫁女與之!”文度還報云:“下官家中先得婚處。”桓公曰:“吾知矣,此尊府君不肯耳。”后桓女遂嫁文度兒。
【假譎27·9】溫公喪婦。從姑劉氏家值亂離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屬公覓婚,公密有自婚意,答云:“佳婿難得,但如嶠比云何?”姑云:“喪敗之余,乞粗存活,便足慰吾余年,何敢希汝比?”卻后少日,公報姑云:“已覓得婚處,門地粗可,婿身名宦盡不減嶠。”因下玉鏡臺一枚。姑大喜。既婚,交禮,女以手披紗扇,撫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玉鏡臺,是公為劉越石長史,北征劉聰所得。
【假譎27·10】諸葛令女,庾氏婦,既寡,誓云:“不復重出!”此女性甚正強,無有登車理。恢既許江思玄婚,乃移家近之。初,誑女云:“宜徙于是。”家人一時去,獨留女在后。比其覺,已不復得出。江郎莫來,女哭詈彌甚,積日漸歇。江虨暝入宿,恒在對床上。后觀其意轉帖,虨乃詐厭,良久不悟,聲氣轉急。女乃呼婢云:“喚江郎覺!”江于是躍來就之,曰:“我自是天下男子,厭,何預卿事而見喚邪?既爾相關,不得不與人語。”女默然而慚,情義遂篤。
【傷逝17·8】庾亮兒遭蘇峻難遇害。諸葛道明女為庾兒婦,既寡,將改適,與亮書及之。亮答曰:“賢女尚少,故其宜也。感念亡兒,若在初沒。”
本文選自:魏晉風流多少事:趣解《世說新語》 作者:理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