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大院 旬邑歷史名勝之一中國名宅
唐家大院,位于陜西省旬邑縣,它原是陜西遠近聞名的唐家的私人宅院。該宅院修建于明末清初,歷時43年方才完工,其規模宏偉,鼎盛時期共有院落87個,約2700多間房屋,內有戲樓、假山、花亭、魚池等多種建筑,且所有門窗都以精美的圖案花卉作裝飾,造型優美,形象生動,栩栩如生,被稱為“渭北高原上的傳統民居瑰寶”。
唐家大院蘊涵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有著極高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據《唐氏世系譜》記載,“三水唐家”的祖宗是唐應弼。但其家族在清初便很有聲望,是遠近聞名的富甲人家。他們財大勢大,名揚西陲,商號曾遍及陜西、甘肅、四川、安徽、江蘇、福建等13省50多個縣,人稱“匯兌中國13省、包捐知府道臺銜;馬走外省不吃人家草,人行四川不歇人家店”。在清嘉慶年間,唐家備有鸚歌轎(相當于現在的豪華轎車)66輛,“出門不離車馬轎,全堂執事開道鑼”,非常排場。
明清時期富甲們建造家族宅院由此誕生了一座又一座建筑大院。像山西的喬家大院、 王家大院、李家大院等。
唐家這座宅院與這些山西古建筑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其蘊含的文化有所不同,它是一個具有時代意義的古建筑。
說到唐家大院,就不得不介紹清朝中晚期馳名朝野的“三水唐家”。到第四代唐景忠時正值清乾隆盛世,唐家也在此時達到了興旺發達時期。
在清乾隆六十年,唐景忠還親赴北京參加了乾隆皇帝舉行的“千叟宴”,獲乾隆皇帝恩贈官服、銀牌、手杖、及御制七言律等。
唐家自此有了官銜,就上通帝王,下結官吏,商利盤剝,再加上經營有方,因此生意興隆,財源旺盛。當時在旬邑、彬縣、淳化等地擁有大片土地和眾多的佃農及牲畜,每年收取巨額地租。當時的唐家不僅在陜西財大氣粗,擁有的財富在全國也能排上號。這樣一個有錢有勢的家族,建造的宅院自是非常講究,精工細作的。據悉,唐家自道光年間便開始建造,每天僅工作的鐵匠、木匠、畫匠、普工就有340多名,后增至3200多名,即便這樣,耗時約43年才建好。而且建筑材料極為講究,所有的木、石、磚結構,都是從幾十里外的山中采購回來的;所有工匠都是省內外頂尖;每座房子都用磨光的磚和精雕細刻、描龍畫鳳的石頭砌成,磚縫全用石灰、糯米汁澆筑。一磚一石一木盡顯尊貴與奢華。而且家中各種各樣的擺設,都是花費巨資,千方百計購買或掠奪而來的。一些精美家具,多是用楠木和退光漆制作而成,經過100多年仍熠熠生輝。還有門窗梁柱上的精美雕刻,"八仙圖"、"二十四孝"、"八駿馬"以及"牡丹、梅竹、菊花、旱蓮花"等多種雕刻圖案,與整座建筑渾然一體,精美絕倫,堪稱藝術佳作。
如今的唐家大院已被辟為唐家民俗博物館,將陜西文化與古建筑文化相結合,向人們更全面地展現陜西千年的秦商文化,同時也感受到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設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