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每個人都有自我療愈的能力
“宇宙都有盡頭,北京地鐵沒有。”
“出租車左拐也是一種右拐。”
“成年人的世界永遠是權衡利弊,沒有最優解。”
“婚姻就像是你只能看180度,你的后背幫你看后面的180度。”
這些被大眾熟知的金句都是出于北大才女李雪琴。從短視頻嶄露頭角,在脫口秀大會脫穎而出,隨后參加了一系列綜藝,可以說是火出圈了。
然而,幽默風趣的她曾是個抑郁到自殺的喪喪。
初中的時候,負債累累的父親拋下母女兩人悄然離去。
高中的時候,愛聊天的她被老師區別對待。
因為身材不好,被同學朋友嘲笑、辱罵。
年幼的李雪琴內心脆弱,卻只能靠好成績來安慰更加脆弱的母親。
2013年,她以遼寧省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專業。
然而,她的心理醫生卻將抑郁癥公之于眾,她的內心可以說是雪上加霜。
李雪琴說過,成年人的不開心就是常態。
我曾深以為然,甚至把這句話當作是日常的不開心的借口。
當我看到《創傷之前我是誰:找回內心強大的自我》這本書時,我對生活的看法有了轉變。
這本書是德國的心理學研究者路易絲·雷德曼編著,蘇珊·呂克輔助他在想象療法中增添了藝術療愈的元素,讓來訪者通過繪畫創作反映內心的圖像。科妮麗婭·阿佩爾-拉姆為本書寫作了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療愈部分。
作者告訴我們:
“苦難是生活的常態,如果一個人不接受苦難,會苦上加苦。”
“沒有通往幸福的路,幸福本身就是一條路。”
“如果我們本身在追求幸福,那就不應該繞路,不應該遲疑,幸福本來就在你正在走的路上。”
這些話直擊心靈深處,引發了我對生活的思考。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疫情常態化,失業群體越來越多,自然災害接連不斷,還有充斥于世界的戰爭與暴力,這些不幸給大家帶來很多創傷。
職場內卷、年齡焦慮、原生家庭困擾等,也讓每一個人陷入時代的焦慮之中,有一部分人,長期身處自卑、孤獨、自我否定,甚至抑郁的狀態之中,難以自拔。
固然,心理咨詢師可以給到專業的治療方案,但是比借助外部力量更重要的,是學會接納自己,是相信自己具有自我療愈的能力,是能夠積極探索自我已有的內在資源。
02.找回內心強大的自我
在《創傷之前我是誰:找回內心強大的自我》這本書中,作者根據創傷三階段治療指南,將想象療法植入創傷的心理抗衡前中后期,“找回內在資源”、“學會自我同情”、“建立內在安全島”,最終激活自身的自愈力,找回內心強大的自己。
1.找回樂觀自信的心態
2018年9月,李雪琴通過抖音喊話偶像,并且得到多位明星的回應,李雪琴最高記錄是一夜之間粉絲漲到300萬。
接著是在《脫口秀大會3》爆火,盡管她從未講過脫口秀,但是一站在臺上,就大受歡迎。
李誕說“在絕對的天賦面前,技法不堪一擊”。
北大畢業,網紅,段子手,吐槽接地氣。
這種天賦被粉絲們解讀為:“真實、真情,并撕碎了某種標簽。”
依靠個人天賦,這也是作者提倡每一個深受創傷困擾去探尋的方向。
在《脫口秀大會3》中,她說:
“之前我在北京過得不咋好,我媽就說,閨女,宇宙是有盡頭的,生命的起點就是終點。我說,愛因斯坦都不敢說(宇宙盡頭)的事,你就給定啦?從那以后,我失戀了、失業了、微博掉粉兒了,我媽就叫我回老家鐵嶺。原來愛因斯坦怎么想的并不重要,在我媽眼里,宇宙的盡頭就是鐵嶺。”
李雪琴將真實生活中的負面事件講成了幽默十足的段子。
在傳遞快樂的同時,也驅散了自己內心的抑郁。
她可以坦然回憶自己抑郁期間的心理狀態,因為她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回了最初的樂觀與自信。
宇宙有盡頭,是鐵嶺。
抑郁也有盡頭,是找回自己。
2.建立積極的自我形象
如果說李雪琴是反內卷反焦慮的代表,那么,辣目洋子則是自信的代名詞。
兩個人同齡,同年考上大學,更幸運的是,辣目洋子有一對支持她的父母,給予強大的力量來源。
身材微胖,圓臉小眼,體重140斤的辣目洋子和那些網紅臉相差甚遠。
大學期間,她第一次拍短視頻上傳網絡,毫無懸念,收到了很多人的評論,說她太丑。
她索性改名為“辣目洋子”,“辣目”就是辣眼睛——我很丑,但我獨一無二。
然而,當我看她出演的《驪歌行》《玉樓春》《沒有工作的一年》等影視劇,卻覺得她美得有點不像話。
為什么呢,因為她渾身上下洋溢著一種與生俱來的自信之美。
高中時期,她在日記里寫的一句話:
我不美,但僅此一個,絕版了。
有人問怎么突破外在形象給自己造成的限制時,她說:
“我自己長成這樣我還突破啥呀?
我就是用我自己現有的條件去發揮自己最大的優勢。”
太多女孩,無論身材如何,容貌如何,都很難自我接納。
辣目洋子卻吊打一大批錐子臉網紅,把一個“女版屌絲”逆襲成了“大女主”。
陽光自信、才華橫溢、幽默搞笑,她把別具一格的特色發揮到了極致。
很多心靈雞湯告訴我們,要學會愛自己,要活在當下,辣目洋子則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與其深陷容貌焦慮、過去創傷之中,不如積極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做回獨一無二的自己。
3.創造內在“安全島”
當我們找回了樂觀自信的心態,建立了積極的自我形象,就到了最重要的第三步:建立深度的安全感,不被負面情緒牽著走。
首先,練習培養強大的自我,克服一系列癥狀。
作者提出了想象力療法,受創者在自己的內心營造一個“內在舞臺”,假想一個絕對美好的世界,從中尋求力量和安慰,在可怕和有益想象和與畫面中尋找平衡力量。
作者認為,受創者利用自己的資源,找到療愈方法遠比被動接受心理咨詢師的方法更為有效。
其次,練習自我覺察,一點兒一點兒地面對精神創傷的原因,確保創始者能夠逐步控制情緒。
作者提供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練習方法,如“內在安全之所”、“內心花園”、“大樹冥想”、“幸福練習”等等。
同時,學會與身體和諧相處。
無論是精神狀態還是病痛,我們的身體其實都知道答案。
身體、情緒和邏輯是相互影響的,心理咨詢師在療愈的過程中,需要確保來訪者與自己的身體建立聯系,通過身體練習學會觸摸自己、讀懂身體的信號。
最后,學習藝術療愈,逐漸融入自我。
接受創傷經歷,建立內心安全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與另一個自己斗爭。
藝術療愈相對而言是一種比較溫和的方式,也是挖掘個人天生圖畫表達能力的最好途徑。
比如說繪畫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動態的、游戲化地探索自我的過程。
每個小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藝術療愈就是幫助成年人找回這種天賦。
03.持續進化,越活越漂亮
《創傷之前我是誰》明確指出:
人不太可能一直被負面情緒縈繞,再不幸的人應該也有快樂的時光。
把精力全部放在創傷上,只和痛苦糾纏,并不能使你痊愈。
今日之我已非過去之我,今日之我可以嘗試與從前的多個自我建立聯系,可以與之對話,安慰并支持“過去之我”。
“過去之我”也可以給“今日之我”打氣加油,因為療愈的力量來自你的正面情緒流動。
愿每一個人都能接受受創傷的自己,開啟自我療愈的通道,走向追求幸福的康莊大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