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青年時期的毛主席是從湖南韶山的普通鄉村里走出來的知識分子。來到省城長沙的師范學校,自此開啟了對這個世界的廣泛認識。他所面對的國家與民族,正在遭受各方統治階級以及外國侵略者的壓迫與剝削。自幼體恤底層民眾的他燃起了對民族的同情,對統治階級的反抗。
也是在這個時候,他在進步思想的影響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撰文宣傳革命思想、喚醒更多有志之士的抗爭精神。尚且帶著一絲青澀的臉龐,從此多了一份堅毅。那個時候認識他的人還不多,并不知道這個年輕人將來會是民族的救星,新世界的締造者。百年之后,毛家又有一個少年即將成人,且頗有青年毛主席的風采,他就是毛東東。
01
毛主席的革命道路充滿了曲折與坎坷,但是為了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他忽略掉了自身的痛苦與磨難,將一切精力與心血都奉獻給了黨和國家的革命事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期間,他承受了一次又一次的骨肉分離、親友犧牲,這些都是難以言喻的傷痛。建國后,僅剩下兩個女兒和唯一的兒子毛岸青還健在。
毛岸青的生母是楊開慧,也是毛主席早年在長沙讀書時認識的愛人。那個時候,毛主席還剛開始干革命,帶著妻子在湖南地區發動工農群眾運動。他們先后有了三個兒子,一家人生活得很是幸福。秋收起義前夕,毛主席辭別妻兒踏上了遠行之路,自此與他們分別。楊開慧犧牲后,三子毛岸龍在上海夭折,毛岸英與毛岸青流浪數年,后到蘇聯求學。
02
直到建國前夕,毛岸英才回到父親身邊。原以為他會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卻在朝鮮戰場上壯烈犧牲。就這樣,毛主席身邊僅剩下了長期遭受病痛折磨的毛岸青。由于幼年時期受過的傷害,他深受腦病的折磨,卻依然堅持著馬列專著翻譯與寫作,數十年筆耕不輟。他37歲才結婚,47歲才得一獨子,也就是毛新宇。
孫子出生的時候,毛主席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再加上當時動蕩的時局,他也很少再見親人們,擔心給他們帶來不好的影響。不過,他還是囑托周總理親自安排了兒媳邵華住院期間的相關事宜。孫子出生后,他雖未能第一時間看望,卻在中南海的書房里提起寫下了“新宇”之名。由此可見,祖孫之情還是令人向往的。
03
毛新宇六歲的時候,毛主席逝世。雖然沒有充分享受過爺爺的親自教誨,但毛家的低調樸素之風早已經深入到毛岸青夫婦的骨血當中,他們再次將這樣的革命家風灌輸給了兒子。毛新宇熱愛歷史,從小愛看歷史故事,尤愛明史與近代史。大學時期讀的也是歷史系,畢業后卻轉而參軍。原來,是母親邵華建議他走研究毛主席思想之路,這也是身為毛家后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因此,他后來專注于研究毛主席軍事戰略思想,也沒有放棄自己喜愛的明史,在這兩個研究領域都有一些專著,獲得了業內人士的認可。除了事業上的順利展開,毛新宇的婚姻家庭也極受關注。他與同為軍人出身的妻子劉濱是經人介紹認識,婚后感情和睦。2003年12月26日,兩人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了,他就是毛東東。
04
毛東東不僅僅是毛家第四代的嫡長孫,更加惹人注意的是他與曾祖父同一天的生日巧合。相隔一個世紀又10年,毛家迎來了有一個男嬰。從第一個生日開始,毛東東每年的12月26日都會去參加各種紀念毛主席的活動。從湖南韶山毛主席銅像廣場到北京天安門毛主席紀念堂,從懵懂無知到如今風華正茂的少年,他的成長也一點點地看在所有國人眼中。
在這個革命家庭中,毛東東的每一步成長都牽動著國人的心。他沒有受過特殊照顧,像所有普通孩童一樣讀書、學習、上興趣班、參加課外活動。他也比一般孩童受到的教導更為嚴格,生活追求樸素,學習力爭拔尖,思想上努力追逐前人的革命遺風。
結語
早年兩年前,他在出席活動的時候就已經比自己的父親還要高出一個頭,身姿筆挺,長相帥氣,頗有青年毛主席的風采。提前恭賀他的成年之禮,祝愿他早日繼承毛家家風,闖出一片輝煌的成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