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風,吹來了西安的炎熱和潮濕,也吹來了暮鼓晨鐘里盛唐的味道。
一夜之間,從西安土著,到外地游客,從B站到小紅書,好像沒人不知道,西安開了一家盛唐主題的沉浸式街區——“長安十二時辰”。
褒揚聲漸起,好像從走進長安十二時辰的那一刻開始,西安才是長安。
最近,發哥卻聽到了一些有關“長安十二時辰”該不該收門票的討論。
有人覺得“就該免費,不應該收門票。”“有人覺得,景點不錯,門票太貴?!边€有人本來想去打卡,一聽收門票又不去了。
其實該不該售票的“門票之爭”并不是第一次出現,其他西安景區都經過和游客的“門票拉鋸”。似乎“門票”,成了橫亙在景區們和游客中間的一座大山。只要有它在,良好的口碑就難以逾越天塹。景區們叫苦不迭,游客們又難以理解。
西安這座以旅游為生的城市里,文化商業到底該不該收門票?
如果沒有門票,“長安十二時辰”們又該何去何從?
ONE./
西安門票都不便宜
“我就是個西安人,但我從來沒去過兵馬俑。你問我為啥?因為門票太貴了?!蔽靼餐林?,不乏這樣的段子。
其實縱觀全國來,西安門票本來就在較高的梯隊里。
而在對景區票價的討論里,不難發現,很多人難以理解為什么西安票價居高臨下,難以理解自己為什么拿著不如一線的工資,卻要承受高額的票價。
西安名勝——鐘樓/網絡圖片
從城市發展的根本屬性上來講,票價和收入水平并不是一個單純的正反比關系。
它是多方成本決定的。政府的財力問題,地區的資源單價,顧客收入水平等等,等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圖片來源:唐時良辰
而地方文化商業面臨的處境,尚且不如景區。
景區尚有國家和地方的支持,而文化商業面對門票和成本的平衡,只能獨立求生。更何況,實體經濟愈發難做,投資文化實體簡直屬于逆流而上。
圖片來源:小紅書
但相較之下“長安十二時辰”算是幸運的,至少它以一種精致的姿態呈現給了大眾。
從“唐時良辰”自己發布的資料來看,運營一個大型的沉浸式實景街區每天都會產生龐大的成本,除了建筑時的1.5億投資,“長安十二時辰”每天承擔近150人的演出,上百個NPC的人員費用,以及幾十家店鋪、安保、保潔、照明等等費用。
圖片來源:小紅書
如果僅僅依靠收店租盈利,在消費欲望斷層下降的今天也是難以為繼的。而最后,那昂貴的攤位費最后還是會以高昂的售價加諸于每一個打工人。
若如此,我倒寧愿這些文化商業們,用門票的方式,開誠布公地向大眾表達自己的困境。
于景區和文化商業體來說,收門票錯了么?并沒有。
于游客和打工人來說,質疑錯了么?也沒有。
他們雙方彼此需要,又固守彼此的利益,才會造成“門票”的困局。
TWO./
門票
口碑和生存的博弈
“門票”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場游客口碑和主體生存之間的博弈。
只有找到口碑和生存的平衡,一個文化商業才能安穩地向前發展。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門票的更高要求,實則也是在倒逼產業發展。
當我作為游客,支付了門票,代表著我購買了對應價值的服務。也因此,游客有權利對文化商業主體提出更高的要求。
圖片來源:唐時良辰
以“長安十二時辰”為例,與其門票同步推出的,是街區的整體升級。
最受歡迎的大唐樂舞節目《霓裳羽衣舞》每日場次由原先的一天4場,增加到7場;極具異域風情的樂器演奏與舞蹈節目《絲路風情》也由原先的一天1場,增加到5場;樂器演奏節目《大唐梵音》在每日也增加了1場,除了精品節目的場次增多、時長加長,表演人員也做了相應的增加,場面更宏大熱烈。
圖片來源:小紅書
同時,沉浸式劇本游戲《大唐永不眠》會在每晚街區閉市后,拉開序幕。
兩杯奶茶錢的門票,換來的是游玩方式的改變,視覺享受的升級和其他服務及購物體驗的升級。這種促進顧客反向督促的門票收取方式,才能讓品牌和產業在大浪淘沙里得以存留。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即使先降價又反悔,這里的游人也還是源源不斷 / 網絡圖片
相較之下,袁家村等一類無門檻的“0門檻消費付費”式街區,則會面臨更大的創新動力疲軟問題。
街區認為客流營收下降,是商家的原因,而商家則會丟鍋給街區。
若無法得到有力的解決,那么這類文化街區,更多會走只針對外地人的純旅游路線,或在“門票”問題種糾結往復,最終被時代吞沒。
THREE./
停擺→重啟→停擺
還撐得住嗎
疫情的出現,對商業、旅游業的打擊可謂突如其來,并且反反復復。
西安乃至全國的“長安十二時辰”們,都在疫情里停擺,重啟,再停擺,再重啟。
走走停停,建了三年才走到大眾的視野之中。
疫情對文化商業而言,困難有之,但也放大了行業發展的脆弱之處,也正因如此,文化商業得以更深層次的變化得以加速推進。
疫情前人頭攢動的國慶/網絡圖片
“無預約、不出游”已經成為生活常態,依靠大數據等手段,街區能實現精準的人流管控,管理部門也可依此提高管理服務效能。
大唐不夜城的人頭擠人頭已經成為了坊間的經典段子。
人們再也不愿意在節假日出門,因為光是想到人頭攢動的盛況,就心煩意亂。
正因此,門票預約制應運而生。
節假日人山人海的大唐不夜城/網絡圖片
有人可能會問:“預約就行了,不要門票豈不是更好!”
但一些人非正義的“主觀能動性”,會把本來美好的設想擊碎。
施行預約制的北大,清華,本是一票難求,但沒有預約的游客只要在門口溜達一會兒,就會有黃牛用20塊錢一個人的價格,帶你進門。
既違背了預約制的美好初衷,又讓原本單純的學校魚龍混雜。
清華大學/網絡圖片
不僅清北,一切限制人流的游覽場所都有逃不掉的噩夢——黃牛。
他們的存在,擾亂了一切本該設定好的秩序。
自從“長安十二時辰”上線,我就從沒預約成功過。但朋友圈里的黃牛手上,倒是都攥著大把的名額。票價都在40,50一張。
門票,成了一個隔離黃牛,達到人流管控的門檻。
對于我個人來說,花錢,就當買個省心。
錢與其給黃牛,不如給官方,至少這個錢還能升級一下他們的設備。
2017年10月2日,雨中的夫子廟依舊人流如織。夫子廟景區免票人頭密密麻麻 / 網絡圖片
不知道什么時候,白嫖和羊毛成了褒義詞。
買到比付出價值更高的東西或享受,也成了人們追捧的潮流。
但我相信,任何時候,“便宜沒好貨”這話永不過時。
我們接受門票,不是“共情資本”,而是想要挺直腰板,表達訴求。
我們不能既要求“長安十二時辰”們不盈利,又要求他們提供優質的服務和享受。我們也不能既抨擊游客要求高,又想要他們從兜里掏錢。
門票本無罪,有罪的是想要白嫖的人和只想賺錢從不提升服務的商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