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5月31日報道,隨著俄烏沖突帶來的外溢影響持續蔓延,沙特等海灣國家正在這一冷戰結束后的最大地緣事件中做出與美國意料不同的選擇。俄烏沖突爆發后,美國持續試圖游說海灣國家等歐佩克組織成員增產石油以應對國際油價上漲,尤其是為緩解美國汽油價格上漲和打壓俄經濟服務。
俄羅斯經濟十分依賴原油出口,其出口創匯中石油、天然氣、礦產等能源產品占據了半壁江山,如果美國能夠推動沙特等海灣國家增產原油配合美國的政治、金融手段取代俄羅斯的市場份額,美國摧毀俄經濟的圖謀就能成功。但以沙特為代表的海灣國家明確選擇了拒絕依循美國意愿進行原油增產,沙特官員此前曾明確表示,會與俄羅斯在內的歐佩克+國家依照既定計劃進行石油增產,這直接使得美國“開除”俄羅斯,主導全球原油市場的圖謀破產。
而在近日,沙特經濟大臣更明確表達了加快與中國合作規模的意愿。5月30日,沙特經濟大臣在接受采訪時聲稱,中國是沙特極為重要的合作伙伴,沙特在2021年度是中國最大的石油進口來源國,中國有17%的原油自沙特進口,沙方有意同中方發展石油上下游的全領域合作,這種戰略合作也應擴展到基建、經貿、科技、新能源、碳排放等其他領域。
沙特經濟大臣展示了和中國合作的極其強烈意愿,事實上,今年1月份沙特所屬的海合會多國外長聯合訪華過程中,便同中國就盡早建立中海戰略伙伴關系、建立中海自由貿易區、推進中海常態化戰略對話達成了一致。沙特的態度轉變深刻體現著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廣闊發展場景和互利共贏屬性,美國霸權過度擴張而后退潮的時代變局中,沙特明顯已基于本國經濟屬性,做出了自身的戰略選擇。
沙特等海合會國家主要作為資源型國家,其國內的工業基礎相對不足,盡管有石油富集帶來的大量外匯及聞名全球的一系列“土豪式地標建筑”,但經濟支柱單一在未來缺乏經濟爆發點、當下原油出口領域競爭對手美國又強勢崛起,這些因素使得沙特經濟面臨著“遠憂”及“近患”。
遠憂是指,隨著全球工業升級步伐和新能源產業的體系化崛起,在此前數十年享受了原油紅利的沙特,注定難以在太陽能、風能、核能為代表的下一次能源革命中強勢分紅,而這些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無一不以完備的基礎設施和完整的工業體系作為基礎,沙特需要為其經濟遠景綢繆,而能夠幫助沙特在未來產業構建一定基礎的,只有中國有能力、有意愿。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發展機會也在幫助沙特等海灣國家打開一幅面向未來的發展藍圖。沙特等國手中同時握著一張讓美元霸權心驚肉跳的王炸——用人民幣結算原油,沙特官員偶爾會放出這一政策的風聲,對動輒對盟友也揮舞制裁大棒的美國進行反向敲打。
沙特的“近憂”方面,坐擁北美大平原的美國利用其豐富的原油儲備和眾所周知的排擠對手伎倆,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出口國,美國大有窒息俄羅斯為首的其他原油出口國成就另類“石油美元”的勢頭,美國同行的咄咄逼人也在逼迫沙特等海灣國家不得不做出戰略轉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為美國盟友的沙特已只差公開舉起反美旗幟,美霸權正愈加淪為孤家寡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