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期間,一老鄉來玩,穿了一件農村常見的軍大衣,一臉尷尬,說這外套多不好,不好意思穿出去,但天這么冷,不得不穿。
我看了看城市中行色匆匆的人群,心想,城市人這么多、這么忙,有誰顧得上停下來、掃你幾眼?因為衣著,走在路上,便自慚形穢,內心有點脆弱了。
內心強大的人什么樣?孔子有個學生,叫子路,在《論語》中出鏡率很高。這小子挺沖,甚至有點橫,因材施教的孔老師,便經常敲打他一下。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老師客氣了一下,讓大家“各言其志”??桌蠋熤皇恰耙馑家幌隆?,子路當真了,“率爾而對曰”:
“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strong>
那意思明擺著,給我一個千乘之國——1000輛兵車的國家,不小了——我能把它治理好!
孔老師聽了,不置可否,呵呵一笑(夫子哂之)。
這就尷尬了,氣吞山河說了一通,竟然沒個回響。然而子路內心強大,他不尷尬,尷尬的是替他尷尬的我們——何苦來哉。
孔老師非常了解子路,內心強大、不愛尷尬,心理狀態良好,這是好事兒。為此,孔老師曾經專門表揚子路同學:
子曰:“衣敝缊(yùn):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論語·子罕》)
意思是說,穿著破破爛爛的,和衣著華麗的人站在一起,卻不感到尷尬、羞恥的,恐怕只有子路(仲由)了吧?
孔老師說罷,隨口引用了《詩經》里兩句詩:“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意思是,“不嫉妒,不貪求,為什么不好呢?”
大概是受表揚不多,何況這次表揚分量很重,說他是三千弟子中具有唯一性、排他性的,子路大為歡喜,便整天念叨:“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孔老師好氣又好笑,子路這家伙,真是經不起表揚!于是轉頭開始批評子路:“僅僅是這個樣子,怎么能好呢?”
(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話說,在《論語》的一段不長的文字中,先遭老師“排他性”表揚,又被老師兜頭一盆冷水批評,子路大概也是《論語》中的唯一。
然而子路內心強大,不在乎。做人嘛,心理素質一定要強,表揚要記一輩子,批評要“隨批隨忘”,哈哈。
除了子路,另一個內心強大的人,是舜。子路雖然內心強大,遭到表揚,內心還是太過歡喜,不淡定。舜就不一樣了,苦也好,福也好,順其自然,坦坦蕩蕩。
接下來有請孟老師給我們講講舜。《孟子·盡心下》有這樣一段文字:
孟子曰:“舜之飯糗茹草也,若將終身焉;及其為天子也,被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
孟老師談到了舜的兩種境況,一種是條件很差,含辛茹苦的時候;一種是飛黃騰達,做了天子之后。
出人頭地之前,舜吃糠咽菜,生活艱辛。但他沒有好高騖遠,天天想著將來如何喝小酒、吃大肉,而是很安心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對干糧野菜、寒棚陋舍沒有任何嫌棄,仿佛要在這種環境下過一輩子。
內心不強大,做不到這一點。困難的時候,很少有人淡定自如。草棚漏雨了,舜會認真去修葺,把房子弄得適宜居住,而不是時刻想著逃離。
內心弱小,干糧野菜一定會遭到厭棄,很多人寧肯營養不良甚至落下病根,也不會想方設法改善生活,自暴自棄。
這還不算,等舜做了天子,穿著比以前好的衣服,彈著琴,兩個老婆在旁邊服侍(哇嗚)……人間仙境啊。
關鍵是,舜對此十分坦然,“若固有之”——仿佛一切本該如此。
說實話,我就做不到,住慣了簡陋房屋,到了別人的豪宅,就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您看舜,劉姥姥成了賈母、大觀園園主,也那么淡定。內心波瀾不驚,這才是真正的強大。
高金國,高級編輯,著有《好父母養出好孩子——給家長的35堂教育思考課》《寫給孩子的趣味中國歷史(12冊)》《少年讀史記故事(3冊)》《人生是一場修行》《唐朝那層窗戶紙》《齊國那些事兒》等圖書26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