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主播火了,可以說是一夜成名。他就是新東方旗下東方甄選的主播董宇輝。
多年的教培生涯,讓他有著比一般主播所不具備的表達能力和知識儲備。
他的直播間里從來沒有叫賣吆喝,也從來沒有“家人們”“寶寶們”這些虛情假意的稱呼。
只娓娓道來,以豐富的知識儲備,邊帶貨邊教學,講文學英語,講歷史百科,講人情世故,講心路歷程。仿佛這里不是帶貨直播間,而是一個販賣知識和情感的解憂雜貨鋪。
有人被他的講述所感染,忍不住下單。也有人在一種心靈的安靜與感動中,聽著聽著,就哭了。
確實,他火自有他火的理由:知識+帶貨,他把直播帶貨帶出了新高度。
網友們都是在聽他講人生道理的時候不由自主地下單了。這比那些靠賣傻搞怪的主播要高級,簡直就是直播界的一股清流,一股新風氣。
1、董宇輝:“谷賤傷農”
直播火了之后,董宇輝在接受了很多媒體采訪,被問到有網友認為新東方賣的農產品貴,董宇輝則稱回應“谷賤傷農”,“ 一個東西如果徹底沒有利潤,那么農村就會越來越少人種地,所以價格不能太低。價格也不能太高,要對消費者負責,蘋果一箱20塊錢不貴,但是一晚上賣出1000箱,可以解決一個果農家里孩子上大學的錢、生活費的錢、老人吃藥的錢。”
這話呢,站在他個人的立場,作為一個主播,幫老板俞敏洪、幫新東方賣貨,其實也沒毛病,反倒還說明他的情商高,巧妙的回答了問題,轉移了矛盾。
如果把這“谷賤傷農”的話上升到拿來作為東方甄選平臺的農產品賣這么貴的理由,那這話就確實有爭議了。
那么一個玉米在直播間賣6塊,真的是跟農民有關系嗎?
答案是:還真沒多大關系。
2、“谷賤傷農”取決于兩個因素是:產量和供需渠道
我從事鄉村旅游,鄉村振興規劃工作十余年,天天往鄉村里跑,跟農民打交道,非常清楚地知道:農村,農民最大的問題出現在哪。
中國的農產品從農民的田間地頭到城市消費者的餐桌,需要經過一個漫長的旅程,這里大體歸納為四個環節:收購、運輸、儲存、銷售。
以我爸在溆浦大江口老家種的那20畝紐荷爾臍橙為例:每年除草打藥摘桔子,每年能堆5萬多斤桔子在家里,一樓1個堂屋加4個房間滿滿的堆的到處都是。不時地就會有大貨車到村里來收。收貨商開著大貨車上門收貨,屬于收購環節。
收購完了,大貨車把臍橙拉到廣州深圳等大城市,屬于運輸環節。
一般的收購商把臍橙拉到北上廣,他們是不會自己去銷售的,他們會賣給當地最大的經銷商,大經銷商們把臍橙都給儲存到郊區的冷庫或倉庫里,經過分揀、打包處理后,慢慢的對外批發,這也是我們現在五六月份還能在超市買到桔子的原因,這里屬于儲存環節。
超市采購人員、水果攤老板再去經銷商那進貨,拉回來擺在貨架上,等著我們大家去選購,這是銷售環節。
2014年之前,整個溆浦縣種紐荷爾臍橙的人不多,總產量不高,品相好的果子收購價最高達到10元/斤,品相最差的果子都能賣5、6塊一斤,過年在北上廣的水果攤上賣到30多元一斤。由于價格好,不愁銷,后來種的人越來越多,種植面積成幾倍的增長,現在我們那當地最好的果子上門收購價差不多在1.5到2元一斤浮動,我們在朋友圈、超市、水果攤看上的價格也就在5元到8元左右。
由此可以看到,與農民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其實是收購環節,這個環節的價格高地才是真真切切的“谷賤傷農”,而起決定性因素的是:產量和供需渠道。
再拿我親身經歷過的2010年的棉花掌事件舉例:
我有一個姑媽嫁到岳陽。洞庭平原,土地肥沃,人均耕地面積多,只要愿意耕種,每戶人家可以承包到上百畝的田地。
2009年剛過完年,姑打電話問我,家里幾十畝地今年種什么?先一年種棉花虧慘了,最好的棉花才賣2.8元一斤,土地人工物資成本全部算上去,是虧的,今年她鄰居們也都不種棉花了。由于家族里面就我多讀了幾年書,家人都以為我見識要多一些,問問我有什么好的產品可以種。
我打開電腦一查,回復我姑:今年繼續種棉花。
還記得我姑第一批棉花下樹的時候興奮地給我打電話:棉花販子開價4.8元一斤。
我讓不要著急賣,預測后面的價格會一路走高。我姑時刻打電話告知我行情,從4.8元到5.5、到6元、到7元、8元…..在8元一斤的時候,我讓姑把手上的棉花賣掉了。后面最高到了2010年上半年的8.8元收購價,后面就猛地跌回去了。
因為這件事,后來我成了我們當地十里八村有名的“預言家”了。每到過年在村里轉悠時都會被村里大爺拉住問今年養豬養得好不好?養雞養得不?還問我怎么預測得那么準?
其實道理不難理解:當時我只分析了幾個信息:一個是在網上查到一則新聞聯播播報的新聞,受上一年棉花價格影響,今年新疆棉花比2008年種植面積縮小四分之一;一個是我姑說鄰居們討論說今年都不打算種棉花了。
我當時的邏輯就是:按照正常年份,人口不變,棉花加工廠數量不變,每年的棉花消耗量是不會變的。在這種情況下,今年產量突然變小,供需關系肯定會發生變化。當供小于求,價格勢必會漲,而棉花又是個周期性產品,一年只能種一季,當你看到價格起來的時候,想擴大種植面積,不好意思,只能是明年的事了。
再加上年中黃河流域雨水泛濫,造成種植的棉花進一步減產,也就有了后面的“棉花掌”事情。
也許還有人要問,我怎么知道在8元的時候就把棉花賣掉?不等到9元、10元再賣掉?股市里有一句話叫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
前面說的棉花是個周期性產品,不可能無限漲,第二年的棉花還是會上市的。我一個小老百姓都能看到的趨勢,大資本當然也會看到,大資本手上的量是巨大的,他們銷貨是需要時間的,只要把握這個規律,一切價格走向都在你的預判當中。
這個規律用在豬周期上也是天衣無縫。當然,不光可以用在豬周期的規律上,你會發現用在很多農業產業上或者是期貨上都適用。
一旦摸準了規律,只要解決中國農產品產量和供需關系之間的這個問題,中國農村農業、農民致富、要實現鄉村振興的很多問題就能找到更多的辦法和路徑了。
3、“高價賣出,真正富的是東方甄選,而不是農民”
董宇輝的直播間1個玉米賣6元。我昨天到小區樓下超市買了5個玉米,才7.5元。
網友們質疑新東方直播間農產品賣得貴,回復理由是“谷賤傷農”。
正如前文所說,我們家里的臍橙都被收貨商拉走了,在北上廣賣30也好,賣40元一斤也罷,跟我爸還有關系嗎?
我們在網上看到的“蘋果滯銷,快救救我們”其實都不是真正的農民在賣;我們在小區門口看到的愛心助農,2個番茄賣5塊,他們告訴我谷賤傷農,而在我們小鎮上的菜市場,大爺大媽籃子里的西紅柿5塊錢給你稱一塑料袋。
東方甄選的直播間賣情懷賣文化你把價格賣得這么貴,哄一下城市里不是勞作自我感動的市民可以理解,這是你的本事,但打著“谷賤傷農”的名義,消費大眾的愛心,你讓廣大的面朝黃土背朝天在地里刨食的真正農民情何以堪啊?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