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軍人接管政府是在1958年緬甸陷入不穩定狀況時,應當時文官政府的要求而走上緬甸政治舞臺的,這是獨立后的緬甸軍人第一次以看守政府的名義掌管緬甸政權,可以說是應邀上臺,但僅僅兩年時間,軍人看守政府便發出了“信任得到了維護嗎?”的抱怨,這又是為何呢?
一、時勢造就的軍人內閣
獨立后的緬甸文官政府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多方面進行了改革,然而不但收效甚微,最終還導致了緬甸執政集團的內訌和在野反對派的撕裂,緬北的自治傾向也越演越烈,緬甸政局陷入動亂不堪之中,時任緬甸總理吳努為保持自己和執政集團在緬甸的地位,迅速穩定緬甸局面,便以內閣名義招請緬甸軍方出面,要求緬甸軍方接管內閣,組成看守政府,并在6個月內控制住緬甸局勢,以便有秩序的推進緬甸新一次的大選。
長期隱忍在緬甸政局背后的緬甸軍方,終于得到了合法的登臺機會,他們急迫的想要在獨立后的緬甸干一番大事業,但明顯他們所計劃的這番“大事業”超過了文官內閣邀請其出臺控制局勢的范圍。
二、軍方用一年的時間下了一盤大棋
1.組建強人內閣
緬甸軍人看守政府接管內閣后的第一個行動便是組建了一個以軍人為主要成員的強人內閣,這個內閣不受緬甸任何黨派的影響,只對緬甸軍方的最高指揮者負責,而這個指揮者在當時就是緬甸軍方的奈溫將軍。
2.強力恢復穩定
強人內閣組建后,看守政府的第一個大動作便是通過軍管迅速穩定緬甸局勢。看守政府以果斷的力度對緬甸內部的異見分子進行了打擊,并逮捕關押了大量人員,根據統計,緬甸國內當時的各種監獄人滿為患,看守政府不得不在沿海的一個島上新建一座監獄。
到當年年底時,緬甸政局基本趨于穩定,首都仰光街頭長期沒有清理的垃圾終于得到清除,交通基本恢復正常,工農業生產漸趨平穩。
3.關注民生
到1958年年底時,看守政府實際上已經完成了吳努內閣交付的任務,緬甸社會已經基本恢復秩序,但此時的看守政府并沒有將權力歸還給文官內閣,相反他們關注起了民生。
看守政府首先在仰光的郊區新建了多個住宅區,將市區內的無家可歸者和棚戶區居民搬遷到了這些新的住宅區,看守政府的這一舉措在仰光的下層平民中得到了擁護,看守政府因此計劃在全國推廣這一行動,以改善貧民的居住條件。
除此之外,看守政府還致力于增加國內的農產品供應,降低食品價格。看守政府廢除了吳努內閣時期制定的禁止私人屠宰牲口和經營大米的政策,允許私人販賣魚肉、各類家禽,同時準許私人在緬甸國內經營大米貿易,這些措施的出臺,激活了緬甸國內的農業生產和貿易,增加了緬甸國內的農產品供給,農產品價格得以下降,民眾生活質量與吳努內閣時期相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同時,對于國內必須的工業生產用品,看守政府在政策上要靈活于吳努內閣,他們對這些工業生產用品實行了一定期限上的免稅。
4.用軍官充實各類機構
看守政府上臺后,迅速擴大了國防協會的規模。國防協會原本是緬甸軍方的內部培訓機構,是為緬甸軍方培訓中下層軍官的基地,但緬甸軍方接管內閣后,國防協會的職能便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單純的軍官培訓擴大到了承擔經濟工作等方面的人才培訓,這些人從國防協會結束培訓后,便開始在緬甸銀行業、建筑業、服務業等方面從事管理和一線工作,但從身份上他們卻保留著軍人身份。
緬甸軍方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滲透到了緬甸的經濟行業,也滲透到了緬甸政府的各個方面。他們將越來越多的軍官充實到了政府的各級行政機構中,擔任各個司、局、委員會的負責人,通過這種方式,緬甸軍方基本控制了緬甸政府和經濟的各個方面。
在6個月的限定期內,看守政府的所有行動旨在三個方面,即穩定局勢、獲取支持、掌控政治經濟方面的人事,通過這三個方面的布局,即使軍方結束看守任務,軍方在緬甸社會的勢力也很難消退。
在完成這些部署后,軍方開始認為它不再是一個臨時性的權威組織,而是一個獨特的政治實體,他們已經有足夠的實力去繼續行使權力。
到1959年2月時,奈溫將軍很明確的宣布軍方未能在限定期限內完成大選前的準備工作,他需要延長看守政府的期限,并以辭職相威脅,吳努迫不得已同意延長看守政府的一年期限。
到1959年大選即將臨近時,看守政府依舊不愿放棄權力,同時看守政府在政治、經濟方面也沒有出現更大的作為,緬甸社會除了軍隊嚴管下的穩定外,依舊沒有拜托之前的困境,公眾對于看守政府的不滿日益嚴重。而緬甸軍人滲透到經濟和政府層面后所嘗到的甜頭,使軍人內部更熱衷于對緬甸社會的控制,在此情況下,不滿情緒日益增加,要求看守政府歸還權力的呼聲越來越大,看守政府在名義上開始解散,文官政府重新執政。
但實際上,軍方并沒有放棄任何權力,與之前相比,文官不僅依舊不能控制軍官,連中下層的政府和經濟事務官員也牢牢的掌控在軍方手中。
而面對緬甸社會對軍方不肯放權的質疑,軍方在1960年發表了題為《信任得到了維護了嗎?》辯解聲明,在這份聲明中,軍方歷陳長期以來對緬甸社會的貢獻和所受的委屈,并表明了軍方繼續掌控社會資源的決心。
與此同時,國防協會繼續向政府的文官職務上輸送著越來越多的人才。這些為緬甸軍方在日后重新恢復軍人統治奠定了政治上、經濟上和心理上的支持。而這一切正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彼時與此時的緬甸社會除了不滿,也難有其他作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