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勢變化莫測,勉強趕上新聞的尾巴,寫著寫著就超長的下
和暫時有些小春風得意的拜登不同,卸任總統(tǒng)一年多的特朗普近期的煩心事可謂是越來越多。不光是紐約州一直因為特朗普集團的稅務和經營問題一直對他窮追猛打,國會方面民主黨還不忘拿1月6日國會山騷亂事件來做文章揭露特朗普在散播“逆天大謊”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然而沒想到的是,聯(lián)邦調查局和司法部竟然也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中針對特朗普開展了專項調查。最終導致了特朗普在本周星期一被“抄家”,曾經是冬季白宮的海湖莊園被FBI特工“翻了個底朝天”。
海湖莊園被查引爆大新聞
然而,特朗普家被聯(lián)邦執(zhí)法人員突襲這一種重大進展,不僅沒有起到短期內徹底瓦解他多年來在共和黨內建立的領袖地位和一尊格局,反而適得其反的抹殺了利用近期特朗普地位動搖讓共和黨24年從特朗普時代翻篇的一切可能。起碼在當期形勢之下,特朗普就不可能短期內于黨內遇到什么真正的挑戰(zhàn),就連保守派中當前炙手可熱的當紅炸子雞弗羅里達州長德桑蒂斯也不例外。
種種麻煩纏身的特朗普,哪怕是本來不想這么快重回政治舞臺前沿或宣布競選2024年總統(tǒng)大選,現(xiàn)階段很可能已經沒得其他選項和路可走,只有盡快宣布他24年參選計劃讓司法部和其他敵對勢力投鼠忌器,才能阻止形勢進一步惡化。只是,特朗普重回政治舞臺中心,對特朗普本人或許是天大的好事,但謀求中期選舉和2024年大選勝利的共和黨來講,難說是一個重大利好,甚至可能還會帶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短期內,特朗普在共和黨內的領袖地位更加穩(wěn)固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特朗普目前所面對的這場法律風波,現(xiàn)在還有很多細節(jié)和內在的微妙情況外界無從得知。隨著形勢的變化,各方的態(tài)度也會相應發(fā)生轉變。就比如前兩天還和特朗普同仇敵愾的國會共和黨人,到周四周五司法部逐漸公開搜查令的內容并披露特朗普涉嫌違反《間諜罪》的情況后,瞬間便沒有了前半周要生吞司法部和FBI的那番氣焰。倘若未來真的有更多的信息披露出來,這位經歷了大風大浪的爭議前總統(tǒng)會不會因為文件保存這樣的繁瑣程序問題而陰溝翻船,晚節(jié)不保也還難說。
特朗普的法律麻煩
在海湖莊園被FBI突襲前,特朗普所面臨的多重法律問題雖然規(guī)模跨度都不小,卻只能說是像牛皮糖一樣繁瑣粘人但無傷大雅的小麻煩。無論是1月6日國會事件的調查聽證,還是紐約地檢對特朗普集團財務運營狀態(tài)的追問,盡管都和特朗普相關,直接觸碰傳喚的卻大多是特朗普身邊的熟人,工作人員和他的企業(yè)集團,而并非他本人或親屬。很明顯,通過這些旁敲側擊,想讓特朗普傷筋動骨是不可能的事情。對特朗普而言,這些麻煩最多就是像蚊蟲叮咬一樣讓他煩惱頭疼,不會給他平日的行為舉止言行言論帶來任何實質的影響(雖然現(xiàn)在也只能發(fā)聲名,發(fā)郵件和在他的真相平臺上發(fā)推)。
就拿前段時間國會頻繁召開的1月6日國會騷亂事件專題聽證會來說,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開展的專項調查確實卓有成效,把1月6日事件的事情脈絡和相關人員的責任都一一展現(xiàn)給了公眾。但問題在于,聽證會本身是由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所單方面推動(共和黨故意阻撓后的結果),又發(fā)生國會騷亂事件一年多后的尷尬時間點,外界,特別是美國選民對整個調查工程的關注度非常之低。保守派咽喉福克斯等媒體不報道,共和黨選民看不到,自然不會關心(當然他們看了也不會信)。而對整個事件極度上心的選民,基本都是自由派和偏自由派的中間派,所以呢他們看了,那只能起到“自我陶醉”“自我滿足”的作用,對政治大局和特朗普本人的命運更沒有什么影響。
1月6日聽證又成了自由派自嗨地地方
這當然不是說1月6日調查工程毫無意義,起碼就從捍衛(wèi)民主制度和美國憲政體系的角度出發(fā),國會是要徹底查清1月6日這種劃時代的“政治動亂”。但從政治角度來講,1月6日調查顯然是無法達成懲戒特朗普作為“彌天大謊”(Big Lie-指2020年選舉舞弊的陰謀論)和國會騷動元兇的效果。站在道德高地上指責特朗普的荒誕行為要是有用,2020年的一串兒戲肯定不會發(fā)生。
另一方面,紐約地方檢察官針對特朗普集團商業(yè)行為的調查,歷經多年流程后,尚未有“結出果實”的跡象。倒是特朗普最近因為受到紐約地檢傳喚,被迫在取證中連續(xù)四百次啟用其第五修正案權利,拒絕回答問題(法律上統(tǒng)稱為pleading/taking the Fifth, 指利用第五修正案提供的可以拒絕自證其罪的權利來拒絕回答警方/檢方訊問“)。倒不是說這事兒有什么稀奇,類似的操作在刑事和民事案件中都屢見不鮮,但放到特朗普身上,就有點黑色幽默了。畢竟,這位大人曾經多次在公開場合嘲笑”pleading the fifth“的人,認為他們這種行為不僅軟弱,還相當于承認自己有罪。但真到了自己有危險的時候,那該干啥還是得干啥的(真香)。
不是懦夫行為嗎?此一時彼一時嘛
不管這場紐約州調查的結果如何,最終也很難把問題扣到特朗普頭上。頂多是他的企業(yè)被罰款或者處罰,至于他本人,我是不信經濟問題能有讓特朗普傷筋動骨的可能。
突襲后,新局勢
然而,當特朗普的法律麻煩從國會聽證和地檢追查,上升到司法部和FBI抄家搜查的階段,整個形勢瞬間就嚴峻了許多。要知道,能被FBI這種聯(lián)邦執(zhí)法機構展開專項搜查行動,直接說明了特朗普面臨嚴重的法律問題甚至是起訴風險。即便是普通公民,F(xiàn)BI要抄家搜查,也得需要層層審批和充足的證據;更何況這次針對的對象是特朗普這樣的前總統(tǒng)和實際上的美國兩大黨之一的政黨領袖,顯然司法部和FBI已經做好了充足準備和周密的考慮。
只是,這種邏輯上的推斷,在事情剛剛發(fā)生的初步發(fā)酵階段,仍然很難讓外界理解為何FBI會冒這么大政治風險,以民主黨政府的司法部來打破前總統(tǒng)從未被調查的先例來搜查這位共和黨籍的前總統(tǒng)和拜登/民主黨人2024潛在對手。一時間,共和黨人上上下下齊刷刷的“勤王“聲討FBI和司法部的聲音,證實了外界對FBI舉措擔憂的合理性。
共和黨輪流上陣勤王
周一特朗普官宣他被FBI抄家后,共和黨內瞬間群情激憤,不管是和特朗普漸行漸遠的德桑蒂斯和彭斯還是黨內忠誠的“挺川派“國會議員馬卓利·格林,都通過不同的方式向領袖表忠心,痛罵司法部和FBI,怒斥拜登政府利用司法機關搞”政治迫害“。眾院少數(shù)黨領袖凱文·麥卡錫更是承諾將在明年共和黨奪回眾院后,對司法部和司法部長加蘭德展開專項調查,以此來報復威脅加蘭德讓他制止現(xiàn)有的調查。
本來,特朗普在共和黨內的領導地位,近期由于初選上部分他欽點推崇候選人的失敗而出現(xiàn)了疑似動搖的跡象,給予了黨內非川派勢力阻止他2024參選的一絲希望。但此番特朗普被調查之后,任何黨內有關倒川換川的想法和推動都化為了泡影。司法部的調查激起了共和黨內強烈反彈,導致特朗普受到了以往總統(tǒng)在重大國家危急時刻才有的“聚旗效應“,重回政治舞臺前沿并得到了共和黨上下的一致?lián)泶鳌_@種強勁的勢頭,就連傳聞中一直有望取代特朗普提前登基的弗羅里達州長德桑蒂斯,也不得不因勢低頭轉而向“老領袖”效忠。
現(xiàn)在來看,特朗普2024年卷土重來,代表共和黨披掛上陣,幾乎已經是板上釘釘?shù)氖虑椤V灰耄埠忘h內初選就不會有任何的阻攔。即便是到時候還有所謂的共和黨總統(tǒng)初選,也只會淪為特朗普的二次加冕儀式,是各州共和黨人向特朗普看齊表忠的表演舞臺罷了。
形勢比人強
特朗普因為被抄家,政治地位(黨內角度)不退反而攀升,仔細想想就很滑稽,以往要是總統(tǒng)候選人和政客被聯(lián)邦執(zhí)法機關調查,那一般都是鋃鐺收場,不是辭職就是退出競選,總之被政黨拋棄或冷處理是避免不了的。特朗普反倒好,麻煩越大,共和黨選民和政客對他越忠誠,彈劾也好,被抄家也罷,特朗普每次遭遇的法律麻煩最終都能轉化為政治資本。
不得不說,這種現(xiàn)象,除了特朗普本人天賦超群獨一無二以外,還充分反映了美國政治當前高度政治極化,選民極端部落化的悲哀現(xiàn)實。只有當任何事情都是從非此即彼,萬事思量都從黨派利益角度出發(fā),才能形成被調查反而加強領導地位這等奇葩的腦回路。難怪許多美國歷史學家都感嘆,當今的美國,已經走向了危險的二次內戰(zhàn)邊緣。這種二極管式的思維,無疑是催生分裂和暴力沖突的最佳種子。
War!
沒那么簡單的法律糾紛
但話又說回來,特朗普被抄家后短時間內所產生的政治效果,未必是這個事件發(fā)酵久了以后的長期狀態(tài)。特別是濃烈的黨派情緒散去后,倘若特朗普面臨的問題真如FBI和司法部所言那般嚴重,短暫的聚旗效益可能并不會持久。特朗普在黨內的獨尊地位,或許真的會迎來動搖的那一天。
為了回擊外界,共和黨人和特朗普團隊的質疑,司法部長加蘭德一改他上任以來低調沉默的態(tài)勢,主動在星期四召開了新聞發(fā)布會,簡短闡述了司法部的相關立場。從加蘭德簡短的發(fā)言中,我們不僅能發(fā)現(xiàn)司法部的確是在針對特朗普攜帶總統(tǒng)任內文件文檔到海湖莊園展開大陪審團調查,還得知了FBI從特朗普的家中抄出了11箱機密甚至是絕密的文檔。而針對特朗普團隊呼吁司法部公開搜查令(Search Warrant)的要求,加蘭德也采取了“要錘得錘”的態(tài)度,把皮球踢回給了特朗普,表明司法部對公開搜查令的內容并無異議,只要特朗普團隊同意就行。
加蘭德:來就來,誰怕誰
一番隔空交鋒之后,特朗普團隊只能表示同意。于是乎,星期五,媒體就拿到了敏感信息涂改后的搜查令原文。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外界很快就發(fā)現(xiàn)FBI之所以會采取抄家搜查的極端手段,是因為特朗普涉嫌違反《間諜法》在內三項聯(lián)邦法律;而且FBI是從今年年初就開始調查特朗普從白宮帶走文檔的相關事務,本次抄家是他們在再三請求并發(fā)傳票要求特朗普和其律師團隊歸還文件未果后所被迫選擇的手段。
不過,間諜罪這個名頭,聽起來雖然非常嚇人,不禁讓許多自由派回想起了通俄門的往事,實際上FBI所指的條款主要還是和機密文件保存處理有關。起碼就目前的情況來講,并不存在特朗普里通外國的情況。現(xiàn)在最大的問題在于,特朗普究竟為何將這些機密文件從白宮中帶出,而這些文件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又被誰所看過。這些潛在的未知數(shù),將會決定特朗普這場抄家風波是否就此打住,還是未來持續(xù)升溫發(fā)酵。
What does the President know?
至于機密文件的內容究竟包括什么,又是否已經被特朗普解密,對于整個案件其實倒沒那么重要。外界和我們這樣的圍觀群眾自然想知道那所謂的法國總統(tǒng)相關的信息和媒體報道所稱的文件包括涉核武器內容是否屬實,又究竟講了什么。但對于已經掌握這些信息的司法部門,大陪審團和負責簽署本案的聯(lián)邦法官來說,這些依然不是秘密和問題所在。
馬克龍:咋回事?
現(xiàn)在,司法部門面臨的抉擇是是否在取回文件后就將本案了結,就此收尾,還是要繼續(xù)對這批文件的問題展開追查。到這個階段,先前所說的特朗普本人的意愿(intent)和做出帶走文件舉動背后的原因將成為司法部門衡量是否繼續(xù)追查乃至尋求起訴特朗普的主要考量。之前,并不是沒有高級政府官員或情報人員不當處理公文和情報的情況,比如希拉里的郵件門,中情局長彼得雷烏斯把文件分享給情婦這種人盡皆知的故事。但是,前者最終只是被FBI調查后斥責了一番,并未被起訴,而后者則是被迫辭職然后認罪。
問題雷同卻結局迥異,主要原因還是這里是否存在主觀意愿的情況,如果只是疏忽和大意而不是刻意泄密,那大概率會不了了之。特朗普也是一樣,如果他的動機僅僅是出于對法律的無知和對憲政制度一貫的蔑視,那他大概律不會繼續(xù)被FBI所糾纏,司法部在知道繼續(xù)追查必然帶來的政治風險和執(zhí)法人員的人工安全與起訴成功可能性不成正比的情況下,自然會知難而退。反之,如果特朗普的目的并不單純,那未來的發(fā)展可就不好說了。
一個還是兩個罪犯?
至于特朗普方面的回應,還是一如既往的充滿了川式特色。一開始被抄家的信息剛傳開,特朗普回應聯(lián)邦調查的老幾樣把戲就都用上了,什么FBI是搞政治迫害,是深層政府作怪,什么FBI陷害, 文件是特工栽贓之類過去六年中我們已經司空見慣的川式辯護都來了一遍。反正你(指自由派和外界觀察人士)覺得可笑也好,可悲也罷,反正也不是說給你們聽的,總有特朗普本人的支持者和共和黨人買賬。
但隨著形勢的變化,新信息的披露迫使特朗普團隊改變口徑,宣稱這些機密文件都已經被特朗普卸任前解密,他帶走文件是完全合理合法的。特朗普本人也親自上陣,謊稱奧巴馬卸任后同樣帶走了大量個人文件,雖然他沒承認“自己也干了”,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精神還是值得贊揚的。
那么是任命的FBI局長呢?
那特朗普團隊的解密說辭是否可靠可行呢?答案估計是否定的,先不說他們所提出的那套總統(tǒng)不需要走正常解密程序從腦子里已經解密了所有文件能否在法律上站的住腳,F(xiàn)BI所指出的三條罪責里面,文件本身解密以否其實并不影響判定特朗普行為是否違法(因為法律條款主要是針對類別-國家安全問題相關檔案的處理)。
這里還要插一句,這事兒的起源其實是美國國家檔案局今年早些時候發(fā)現(xiàn)特朗普政府的檔案缺失向特朗普索要無果。為了保證總統(tǒng)在任期間文檔完整,國家檔案局只能轉而向FBI和司法機關求助。更有意思的是,美國的總統(tǒng)檔案,在大部分美國立國后的時間里都是屬于總統(tǒng)本人的私產,往往會被帶回總統(tǒng)自己的家中存儲或者燒毀,只有小羅斯福以后的現(xiàn)代總統(tǒng)才開始逐步將檔案捐出成立總統(tǒng)圖書館。直到水門事件后,國會才在卡特年間通過了《總統(tǒng)檔案法》,明確了總統(tǒng)在任期間的所有檔案和文獻都屬于美國的公共財產,卸任后將統(tǒng)一收歸國家檔案局管理。因而,特朗普現(xiàn)在這么麻煩,主要還是他當總統(tǒng)太晚(#滑稽)。
生不逢時啊
總之,由于此類司法調查的本身保密性,特朗普檔案問題追查的未來進展方向我們不得而知。很可能,最后會淪為類似通俄們穆勒調查那樣虎頭蛇尾不了了之,卻也不排除真的就讓特朗普這位在美國憲政和司法體系邊緣不斷觸碰的總統(tǒng)陰溝翻船折戟沉沙的可能。相關案件的疑點重重,相信隨著時間的推進,外界會對這屆大事有著更清晰的認識和判斷把握。
共和黨的中期選舉問題
最后,中期選舉年,我們還是得把這件黑天鵝大事和中期選舉結合起來,從共和黨角度聊一聊。
眾所周知,要是按媒體和一些政治評論員的說法那樣,2020大選大概有無數(shù)個改變過程的節(jié)點,而兩年后的中期選舉,同樣也會是歷經曲折,變幻莫測。只不過,這種聚焦于當下的視角,往往忽視了選舉中基本要素(fundamental)和新聞周期運轉過快等政治內核和關鍵因素。事實上,決定選舉的,可能還是政治經濟大環(huán)境,候選人質量對比和選舉體制下的結構性優(yōu)勢等傳統(tǒng)三要素。對中期選舉而言,在任總統(tǒng)本人的支持率和經濟的狀況,應該還是能夠起到決定選舉的關鍵作用。
因此,在討論選舉時,有必要跳出當下新聞周期的思維導向,就連當下的民調數(shù)據,可能也要結合大環(huán)境認知來謹慎酌量。從短期來看,特朗普此次被抄家,似乎將會極大地刺激共和黨選民的投票激情,從而鎖定共和黨中期選舉勝局。部分民調公司在抄家事件發(fā)生后所做的即時民調顯示,超8成共和黨人了解情況后對中期選舉中投票更加傷心,似乎證實了抄家一事的催票效果。只是,在距離選舉還有90天的情況下,還有充足的時間讓這件事最終從新聞和政治舞臺前轉向幕后。而一旦這種情況出現(xiàn),類似的投票率提升理論就未必能站得住腳了。
更何況,本來共和黨選民因為是中期選舉中的在野黨,本身就已經有大量義憤填膺要投票的選民。反倒是民主黨需要核心選民出來投票,保證不會像14年那樣因為基本盤投票率過低選舉崩盤的悲劇情況。在共和黨選民熱情已經高漲的水平線上想繼續(xù)作業(yè)提高效果,顯然并非易事,同時很難取得較好的效果。
反觀墮胎問題多布斯案引發(fā)的政治變動,現(xiàn)在看上去有利于民主黨動員選民,幫助他們磨平了和共和黨現(xiàn)有的差距。但即便是我們已經有選舉數(shù)據證明效果,多布斯案給民主黨候選人帶來的表象上能否持續(xù)到11月,現(xiàn)在尚不能確信。就別提還八竿子沒一撇的特朗普被抄家一事。
當然,這件事很可能對特朗普本人來說是有利的,有助他穩(wěn)固領袖地位和他2024擺平共和黨總統(tǒng)初選。但對特朗普有利的事情,未必對共和黨有利。早在特朗普年間我們已經能夠看出,共和黨的命運和特朗普戰(zhàn)車深度捆綁是不爭的事實,特朗普是否命運和共和黨緊密相連,是不是時刻把共和黨利益作為優(yōu)先考慮,那可就難說了。從特朗普鼓吹彌天大謊到欽點忠于他的問題候選人出馬參選參眾兩院的種種行為,很明顯特朗普心里裝的,只有自己,全然沒有被他當成工具的共和黨。
對特朗普有利,未必是共和黨福音
特朗普回到政治前臺和政治漩渦的中心,吸走了拜登和民主黨人好不容易通過法案的喜悅與正面新聞報道周期,同時也給希望能走沒有特朗普的特朗普主義道路,復刻去年弗吉尼亞州長選舉楊金模式的共和黨人敲了警鐘。共和黨要想擺脫特朗普轉而贏回關鍵的城郊選民的心,成功與否都要取決于特朗普這位領導配不配合工作,不然他又出來提醒城郊選民共和黨和他特朗普的關系,計劃肯定也就泡湯了。
或許到最后,現(xiàn)在夏天的政治形勢會被證實為短暫的假象。共和黨人表示,2014年也是民主黨在選情上和共和黨緊咬一整個夏天,最終10月民主黨人終于撐不住,開始被時任總統(tǒng)奧巴馬的低支持率拖垮,最終又遭遇了中期選舉慘敗。盡管拜登的支持率稍有回暖,他4成出點頭的支持率仍舊處于一個歷史低位的水平,共和黨或許不需要做啥就能復刻14年的輝煌戰(zhàn)績。
奧巴馬:別鞭尸我了
但特朗普時代以來的美國政壇,一切都沒那么簡單。2018年就屬于非典型的中期選舉,與以往中期選舉往往只是在野黨的選民高度動員全面壓倒基本盤選民投票率下滑的執(zhí)政黨不同,2018年是雙方都空前動員,最終民主黨靠著更高的出票數(shù)壓倒了共和黨(卻沒能在參院,尤其是紅州參議員席位爭奪中取得較好的成績)。也許四年后的今天,2018年模式才是衡量中期選舉的新常態(tài),如果真按這個劇本的話,那民主黨未嘗不能做到翻版2018,眾院止損,守住參院的高難度動作。
一切,還是得看看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