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門診,快下班的時候,來了一位43歲的男患者。
患者顯得有點兒緊張。一進來就說,前不久體檢心臟超聲發(fā)現問題了。當時醫(yī)生圍上來看,還問我有沒有高血壓?
那有沒有高血壓呢?
有吧!他說。去年體檢時測血壓就高,150/90+mmHg。后來自己也測過,血壓多數在130-140/90mmHg左右,最高到過150/90+mmHg,因為沒有不舒服,就沒有治療。
患者說著遞過手機,打開體檢報告。心電圖報告,左心室肥厚(可惜沒有心電圖);心臟超聲,室間隔14mm,左心室后壁11.3mm,不過報告左心房前后徑29mm,顯得正常偏小些,與患者左心室肥厚不太符合。另外,還有血尿酸高,587μmol/L;血脂高,總膽固醇5.8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28mmol/L。
測血壓150/94mmHg,確實高了。
綜合之前的病史,患者高血壓的診斷應該沒有問題,還可能有高血壓性心臟病,按現在的說法是高血壓患者出現了“結構性心臟病”,還有高尿酸血癥、高脂血癥。
因為心臟超聲是體檢的結果,患者不放心,還要再復查一下。
下午,患者復查的超聲結果出來了,心室間隔12mm,左心室后壁11mm,左心房前后徑39mm。確實有左心室的心肌肥厚,另外,左心房也開始擴大了,這就和左心室肥厚一致了。
左心室肥厚,心電圖有自己的診斷標準。超聲診斷的標準之一是測量計算的左心室質量指數,男性≥115g/m2、女性≥95g/m2就算肥厚了。可是臨床這樣測量的比較少,常常是測定心室間隔和左心室后壁的厚度,我國目前的標準是≥12mm。
患者問,醫(yī)生,我的心臟病到了哪一期?
高血壓患者出現了左心室肥厚,就是心臟的結構出了問題。按照以前的說法,那是有了“高血壓性心臟病”;按照現在的說法,那就是有了“結構性心臟病”。
心臟的結構出了問題,就像一座房子,墻壁、門窗壞了,變形了,當然就不結實了。而且還會連帶著影響房子里的“水路”——血管、“電路”——心臟的起搏傳導系統,何況心臟還要不停地收縮舒張的。心室壁、室間隔、也就是心臟這座房子的墻壁,肥厚了、變形了,外觀看是墻壁變形了;內里看,砌墻的“磚頭”、“水泥”,也就是心肌細胞和細胞之間的間質也有了“質量問題”。
患者問,那是說地震來了房子容易塌嗎?
不用地震。房子平時就要遮風擋雨的,心臟這個房子還要收縮、舒張工作的。現在心肌肥厚就像墻壁出了問題,不結實了,收縮、舒張的力也變化了,平時的風吹雨打就受不了。
可不要小看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人出現的“結構性心臟病”,這是一個轉折點,從有心力衰竭的危險因素階段進入到了有心臟病的階段,進入到心力衰竭前期了。這就預示著患者將來可能發(fā)生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大家多少聽說過或者見過,有說法是心力衰竭后的5年生存率堪比惡性腫瘤,確實是這樣。
按照醫(yī)學上心力衰竭的分期,高血壓患者出現心室肥厚、心臟擴大這樣的結構性心臟病,就是到了心力衰竭的前期階段。這個階段要是再不注意防護,就有可能進入到心力衰竭的階段。
心力衰竭,心臟的功能要是衰竭了,輕者是活動能力減弱,不能做體力活動,還會有臟器的淤血、水腫;重者就是活動能力喪失了,甚至休息狀態(tài)下心臟也不能負擔,就到了很難治、很危險、患者很痛苦的終末階段。
對于高血壓患者,早期積極降壓治療,就是為了阻止高血壓對心臟、腎臟、血管的損害,保護臟器功能。到了左心室肥厚這個階段,雖然晚了點,但心肌的病變還屬于可控甚至可逆的。這個階段,做好降壓治療、控制左心室肥厚就更是重要。首先是降壓要降到標準,最好在130/80mmHg以下;在選擇降壓藥時,還可以選用對逆轉心室肥厚比較好的“沙坦”類藥物(高血壓患者出現“左心室肥厚”,就是到了心臟病的轉折點)。
(版權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