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分配階層從來就沒有橄欖型,就是個圖釘,二級保健水平以上是中間的尖,除此以外都是底下那個圓。偶爾幾個想從底圓上去尖的,就必須通過高考,現在連個事業單位都在世襲化,家族化,即使通過高考獲得名牌大學的學歷進去也難。
在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曾經有過貴族階層世襲壟斷官位的時代,平民百姓沒有上升的路徑,最后的結果是士族子弟被殺得干干凈凈,從此隋朝開始,逐步放棄了貴族制度,改為實行科舉選拔官員。
科舉制通過對個人能力的篩選(不僅僅是政務,還有對知識的掌握等),讓整個社會在政治權力分配上為所有成員提供了一個比較公平的上升通道。以往的中國歷代的科舉制度做到了不論出身、貧富皆可參加,這不但是政府選拻人材的基礎,還讓處于社會中下階層的知識分子,有機會透過科考向社會上層流動,有利于社會的穩定。現在高考和文憑從某種意義也是科舉制度的一種延續,寒門出學子、學而優則仕的選拔制度一定不能變。
科場賄賂案一旦暴露,在清代的處罰很最嚴厲的,一般是當期考官被腰斬、關聯考生都會被流放。
順治十四年(1657)的鄉試科場中,正考官曹本榮、副考官宋之繩、同考官李振鄴、張我樸等人或欲結權貴,或貪財納賄,竟公然在考場內互相翻閱試卷,照事先擬好的名單決定取舍。發榜后,眾人不服,考生集體到文廟去哭廟。
順治查實此事后立即令都察院會審,結果審出同考官李振鄴、張我樸等人受賄屬實。順治龍顏震怒,立即給吏部、都察院等衙門下了一道措辭強硬的御旨:貪贓枉法實乃科場中的最大犯罪,場闈分明是考取國家人才的重要場所,豈能容忍亂臣賊子為所欲為?于是下旨,將相關受賄官員立斬,抄沒家產,家屬流放。
所以,古代的制度很公平,一人貪腐,我滅你全族,殃及子孫宗族,別再想通過科考當官再魚肉百姓了!連坐這招,反腐打貪的效果比什么都強。
雍正年間的都察御史、河南學政俞鴻圖,學富五車,為人剛正,代表了那個年代官員和世人的典范。但就這樣一個大好人,卻由于家人在科考中舞弊被活生生牽連致死。家門不幸,必有天災。俞鴻圖貪財的妻妾與仆人勾結,在開科考試那些天,利用送取衣服時,把考題答案貼在送去的衣服上,讓外面的仆人通過考場里面的老仆人送給收了其錢財的考生。全家人串通,瞞著主人鬧出了這場大丑聞。事情敗露之后,刑部以“俞鴻圖外示嚴密,實則縱容妻妾與仆人,內外勾結,科考舞弊,收取大量賄賂等若干罪行”,判俞鴻圖立刻腰斬。
為此,雍正皇帝有一段話說得振振有詞:“學政科場乃國家興賢育才之要政,關系甚為重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