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抗戰(zhàn)勝利77周年,我們家的進川的歷史也是一起凄慘悲壯抗戰(zhàn)歷史,今天講出來必須讓我們的后代都牢記這段歷史。
我們家的祖籍是安徽桐城,爺爺上過兩年私塾,年青時就跑到南京考進了南京金陵兵工廠,這是中國的第一個兵工廠,爺爺?shù)墓ぷ魇秦撠熤谱鳈C槍槍托。1937年,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國軍戰(zhàn)敗,金陵兵工廠內(nèi)遷重慶,爺爺家只領(lǐng)到一張船票離開南京。
奶奶只好帶著9歲的父親,抱著剛斷奶的小姑姑,邁著小腳從安慶順長江追隨,剛從安慶離開時,還有交通車輛,車輛在成千上萬的難民中艱難的向重慶行駛,突然日本鬼子的飛機惡狠狠的撲來,扔下了炸彈,滿地都是血光 ,驚慌的難民四散逃跑,奶奶下車躲避炸彈,后來車輛開走了,奶奶沒有上到車,和車上父親、小姑姑失散了,裹著小腳的奶奶六神無主,在地上痛哭流涕,最后只好一個人往家鄉(xiāng)桐城走,而父親和姑姑只能跟著難民隨波逐流…
只有9歲的父親背著半歲的小姑姑往重慶徒步前行……我父親說有一天他確實走不動了,估計姑姑也在背上哭,一個騎馬的軍官就過來了(后來知道是國軍方先覺師長 ,我這幾年查了一下歷史,大名鼎鼎的方師長哪個時候正在湖北一帶駐防)方師長抱起小姑姑,讓父親拽著尾巴走,父親說他一路是拽著馬尾巴走了最艱難的一段路。
走到了湖北的城陵磯,情況稍稍好一點,一是路上有桐城老鄉(xiāng)一塊,另外就是國民政府和一些慈善組織在路上開始有救急站和接待站,盡管如此,路上病死的、餓死的人也有不少,父親和小姑姑完全是靠別人救濟幫助,我父親還求帶嬰兒的婦女給他妹妹吃奶,這里的艱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走了足足三個月,途中還有潰敗的國軍士兵背抱才來到重慶,但姑姑受途中日機轟炸驚嚇,到重慶一周后就死了。爺爺、父親立誓報仇,這樣就宿命地決定了我祖輩后來的去路,認定革命的追求,義無反顧,投奔沙場。爺爺1944年受廠長李承干的影響加入南方局地下黨,父親在重慶長安中學初中畢業(yè)就考進航校,準備畢業(yè)后駕機向日軍復仇。
抗戰(zhàn)時期,漢陽兵工廠和金陵兵工廠造出的漢陽造步槍和MG08式馬克沁水冷重機槍成為中國軍隊的主要武器,馬克沁重機槍曾在抗日戰(zhàn)場上橫掃日寇,被日軍稱為“死神鐮刀” 。
1945年,日本投降。民眾得知后,在重慶大街小巷,每個人都沖上街頭慶祝抗戰(zhàn)勝利。“每個人的嘴里,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恭喜,我們勝利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