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日發生在瀘定的6.8級地震,已經造成了93人遇難,還有25人失聯,這么多天了,估計也是兇多吉少。
地震其實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災害,每年全世界發生的地震高達500萬次,其中5級以上的破壞性地震大約1000多次。也就是說,平均每天都有3次破壞性地震發生。
既然如此,我們就要總結地震造成人員傷亡的規律,盡量在遭遇不測的時候,最大可能的提高生存率。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視頻:
從監控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感知到地震波的時候,別說是跑了,就是站都站不穩。
視頻的第一段是個小伙子,手扶桌子尚且要摔倒;后半段兩位年紀稍大些的人,平路上都撲倒在地,更不要說如果是在樓梯上了!
再來看第二個視頻:
一個小姑娘,感覺到地震后,僅2秒鐘不到,房子上面就大量墜落磚頭瓦塊!試問,2秒鐘,如果是在樓上,誰能跑多遠?
就算是在平房里,稍一遲疑,2秒鐘跑到門口可能就是這些磚瓦落在頭上的時候。
繼續看第三個視頻:
地震波到達的幾秒鐘內,其實最危險的地方就是門口!因為門口上方大都是各種裝飾、裝修和廣告牌、霓虹燈等等。
這些物體幾乎沒有什么抗震能力,往往第一時間大量墜落,造成跑到門口的人員受傷甚至死亡。
接著看第四個視頻:
我國西部地區屬于地理上第一臺階向第二臺階的過渡帶,由于大陸板塊擠壓的造山運動,導致了地下大量的褶皺斷裂帶。
所以,這些地方發生地震的頻率要遠高于平原地區。
因此,在這些地方裝修房屋,應該盡量避免使用上面這種大型吊頂燈,防止墜落傷人。
繼續看第五個視頻:
在山區遭遇地震,高山飛石是導致人員傷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這次的瀘定地震中,就有很多車輛被飛石擊中甚至是被滑坡掩埋。
幾個月前的蘆山6.1級地震,遇難的4個人,全部都是飛石所致。
第六個視頻其實也是同樣,這是瀘定地震導致了峨邊彝族自治縣公路上的山體塌方。
所以,在山區開車遭遇地震,如果近旁有飛石、路面還沒有受阻的情況下,應該迅速駛離滾石區;
如果路面已經被飛石阻斷,則應立即下車,躲避在車子的另一側而不是呆在車子里面——
記住:所有車子的頂棚都是不堪一擊的,哪怕是饅頭大小的石塊。
第七個視頻:
可以看出,倒塌的都是非常老舊的、以磚木結構為主的房屋。
而稍微新一點的水泥結構的房屋基本上都是完好的,至少是“暫停使用”而不是“禁止使用”的。
也就是說,這些房屋的承重結構還沒有受到嚴重破壞。
此外,那些看上去近些年建造的房屋,基本沒有受損,屬于“可以使用”范疇。
第八個視頻:
在瀘定的鄰居、同樣是重災區的石棉縣,這個中學的停機坪背景可以看出,那些教學樓都是完好的。
也就是說,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在這樣的教學樓里“伏地、遮擋、手抓牢”,相對來說安全性更高一些。
最后總結一下:
1. 真的遭遇大地震,根本站不穩、跑不動、會摔倒!能跑得動的,不是震級較小、就是震中很遠(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
2. 不管是樓房還是平房,門口都是危險性很高的地方。很多遇難者都是倒在出門口那一瞬間的。所以,即便是能沖出去,也要用物品護住頭部。
3. 類似川西這種地震多發區的裝修,要盡量避免大型吊頂燈以及各種可能發生墜落的裝飾物體。
4. 在山區遭遇地震,是最重要的防飛石、滾石、塌方。當然,這個真的是說到容易做到難,有時候就是個運氣概率問題。
5. 并非所有的地震傷亡都是因為房屋倒塌所致。近十年來的6-7級強震(如蘆山和九寨溝的7級地震)已經反復證明了這一點。
當然,仍舊住在老式的、特別是四十年前那種磚木結構的老房子的人,遭遇地震時盡量向外跑吧。實在跑不動,還是那句:“伏地、遮擋、手抓牢”!
最后,還是希望大家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認真看一下光明網制作的這個防震避險科普教學片:
作者簡介:高級工程師,中國消防協會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委員,美國心臟協會HS急救導師,四川省一家一救院前急救培訓中心培訓總監,四川省紅十字會師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