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從誕生之日起,就給人以希望。手中有光,可以照亮迷茫的前方;腳下有光,能夠指引前進的方向;眼中有光,直接破除黑暗的魔障,心中有光,堅定革命的信念和理想。
如同影片《追光》一樣,面對著紛繁復雜的亂世,面對著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鍵時期,面對著黎明前的至暗時刻,無數共產黨人挺身而出,為救國救民不怕犧牲、英勇不屈、奮不顧身,在追尋光明的路上大步向前,直到把光明帶給勞苦大眾。
《追光》的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的特殊時期,國家四分五裂日漸凋零,資本主義列強虎視眈眈,內憂外患之際,新青年們開始走上歷史舞臺。作為一部人物傳記題材,影片的主人公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位女黨員繆伯英。
整部影片以時間為線索,結合倒敘、回憶、閃回,通過豐富細膩的筆觸和頗具藝術性的表現手法,以繆伯英的生平為原型,聚焦于繆伯英從童年到少年、從青年到中年的不同時期,透過繆伯英追求真理的腳步,帶領觀眾去重溫那些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大事件。
整部影片采用隱忍克制的手法,沒有過多的煽情,也沒有過度的催淚,而是將一系列歷史事件呈現在觀眾面前。
從抵制日貨還我青島到新青年到處奔走找尋救國救民真理,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無數共產黨人投身革命工作,從幫助婦女開智到領導工人運動……繆伯英的身上并沒有主角光環,也不是天生的英雄,他們就像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一樣,也有家人朋友,也會流血犧牲。但他們為了找尋一條救國之路,舍小家顧大家,即使身陷險境,也要投入到革命工作中。
都說革命時期的愛情分外浪漫,但在《追光》中,除了浪漫,還看到了堅強、隱忍和勇敢。繆伯英與何孟雄的相識頗具戲劇性,剛下火車的繆伯英,看到何孟雄即將被警察逮捕,于是急中生智上前替何孟雄解圍,倆人也因此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個人最終成為革命伴侶。
投身革命工作的兩人,一個負責開智婦女,一個領導工人運動,相聚都成了一種奢望,只能通過書信傾訴分別之苦。好不容易一家團圓,又投入到白色恐怖彌漫的上海,繼續開展革命工作,傳遞情報領導運動的同時,也數次與危險擦肩而過。
影片采用兩條截然不同的主線來推進劇情;一條是以繆伯英的成長為線索,聚焦于繆伯英從學生時代開始的各個時期,繆伯英從小就受家庭的熏陶,立志要投筆從戎,為國家建功立業;另一條是以繆伯英丈夫何孟雄的回憶為線索,投身革命工作身陷囹圄的何孟雄,在獄中堅持與敵人斗爭,斗爭之余回憶起與繆伯英相識的點點滴滴。
兩條主線既相互交織又緊密聯系更互為補充,最終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引領劇情發展的同時,也對觀眾的內心產生了強烈的觸動。
一百年前的舊中國,積貧積弱,成為帝國主義欺凌和瓜分的對象。國難當頭之際,一群有理想、有朝氣、有抱負的新青年,四處奔走尋求救國的真理。他們高舉馬克思主義理想火炬,不忘初心、堅定信念、砥礪前行,為新中國的誕生,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就像影片《追光》中所講述的故事一樣,繆伯英、何孟雄不過是千千萬萬新青年的代表,在它們的背后,還有無數共產黨人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地投入到追尋光明的道路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