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媒體采訪,或者參加一些機構的分析會議,我總說我整體比較悲觀。
他們問的問題大同小異,最關心的是啥時候能放開。我往簡單里說吧。
目前是很困難的一個情況。
1. 不放開的話,經濟和個人生活持續會有影響,經濟活動必須要有人員流動。這個不展開說了,我不是分析經濟的,以你的感受為準。
2. 放開的話,由于現有疫苗保護力不夠高+自然感染比例低,我們實際上是一個免疫洼地。即便稍微放松的話,可以參考今年二月的中國香港和今年六月的中國臺灣,那個感染數字和死亡數字大家可否接受?許多環節一旦適度放開,按照Omicron的傳染力(無論BA.1還是BA.5還是這幾個月將要出現的),一樣是一波巨浪。
3. 對于不同人,承受能力是不同的。你今年七十歲,有豐厚退休金,沒有房貸車貸壓力,以及你是四十歲中年人,從事餐飲業或者旅游業,從是每天眼睛一睜欠銀行幾百萬。你們對于放不放開這個問題的態度很難相同。
事實上對疫情的分裂態度出現在很多國家。這種分裂已經難以彌合了。
4. 疫苗方面,有人提mRNA疫苗。我反復說過,迄今為止兩種mRNA疫苗是所有新冠疫苗中保護力最強的。但病毒持續突變,中和抗體水平隨時間下降,即便是現有mRNA疫苗,人群中即便達到80%以上接種率(尤其是在老年人當中超過90%),可以參考今年七月的日本,對控制重癥率和病死率有效,但是控制感染很難,醫療系統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就我所了解的一些情況,我對滅活Omicron疫苗持非常謹慎的態度,其他技術路線疫苗產能是個問題,即便國內這兩個月獲批,也需要大半年時間才能將第四針接種率泵到足夠高的水平。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有多少人愿意去打第四針。
5. 冬季是傳統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期,過去兩年多數國家的新冠最高峰都是冬季。今冬很可能會有新的Omicron分支來襲,造成的破壞力有多大不清楚。病毒的突變方向不是人為控制的,但是主要方向是增強免疫逃離。
所以現在的在研疫苗,預防感染的保護力仍然會逐漸降低。問題是以降低重癥/死亡為目標,還是以降低感染為目標,后者的難度遠高于前者。離很多人接種完第三針的時間越來越久了,現在預防感染幾乎都是靠NPI扛著。
6. 藥物還沒有準備好,疫苗還沒有準備好,醫療轉診體系是新醫改的老大難問題,十年都沒解決的問題這一兩年也不會有很大改觀。
醫療力量整體是有限的,醫護人員也會感染。疫情爆發之下,如何合理分配醫療資源、盡可能減少任何原因的醫療死亡是個重要問題。在任何時候,醫院都不應當完全關閉。
7. 還是那句話,無論有沒有疫苗,過去所有的大流行最終都會消退,區別只是在于人類付出的代價究竟有多大。
保護好自己,合理規劃日常支出,別的不多想了。我十分不希望有一波巨浪到來,十分不希望硬著陸。但,萬一巨浪來襲,希望抗體和T細胞能保護好你和家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