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他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他被糖尿病折磨得心碎。
你沒聽錯,
他就是杜甫,
那個「潤物細無聲」的杜甫。
你可能不知道,
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
還是一名「資深糖友」。
杜甫死因,糖尿病是元兇
唐朝是詩歌的國度,詩的題材除了江河湖海,云月山風之外,疾病也是詩人偏愛的主題。但這多少有點無奈……
對杜甫的詩歌進行統計:從定居成都草堂直到去世,杜甫創作了 177 首反映自身疾病的詩歌。
杜甫疾病詩創作數量與生平分期統計圖
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于賡哲在《百家講壇》分享時,也提及了杜甫患有糖尿病。他提及到:
杜甫寫作的詩歌「我雖消渴甚,敢忘帝力勤」,「消渴」便是古人所說的糖尿病。即:雖然我患上了消渴病,但我時刻不忘國家的事。
如果將杜甫提及消渴癥的詩句按年譜順序編排,你會發現,這些詩構成了一份病歷,也就組成了這位老糖友將近 20 年的疾病史。
今天,我們就翻開杜甫的詩集,一起來看。
什么是糖尿病?
簡單來說,它以高血糖為特征,是一種難以治愈的代謝性疾病。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它將導致身體多個組織器官功能失調,進而引起諸多并發癥,嚴重威脅生命健康。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糖尿病的并發癥高達 100 多種。其中,以心腦血管并發癥最為常見,其次是糖尿病腎病,此外還易累及神經、肺部、眼部、足部等。
那么,杜甫是何時患上糖尿病的?他的一生又被哪些糖尿病并發癥折磨呢?
資料顯示,杜甫中年就罹患糖尿病了,差不多 40 歲出頭。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病情持續發展,幾乎常見的糖尿病并發癥他都有關。
比如,杜甫詩中寫道:
我多長卿病,日夕思朝廷
他說,我這病啊,就和「長卿」的一樣。
長卿是誰呢?是漢朝文學家司馬相如,字長卿?!稘h書》記載司馬相如嗜酒如命,飲食無節,患有糖尿病。
經過考證,杜甫大約從 50 歲時開始提及自己患上了長卿病。直至去世,深受其害。
看來杜甫這是找了一位文學界的病友,為自己代言。
此外他又寫道:
閉目逾十旬,大江不止渴
這里是說自己經常夜半口渴,喝再多的水也難以忍受。
受「安史之亂」的影響,戰亂頻起、流年饑饉、營養狀態差,使得杜甫的病情每況愈下。
除此之外,再看杜甫提及糖尿病并發癥的詩句,那就更讓人體恤。
如他詩中寫道:
征途乃侵星,得使諸病入
貧窮顛沛的生活,使杜甫無法顧及身體和調理疾病,久之導致「諸病入」,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病生百病」。
用現代醫學的話來說,就是因糖尿病而引起的并發癥相繼襲來。
這還不算完,沒多久杜甫又開始出現了「神經病變」。糖尿病性神經病變也是較常見的糖尿病并發癥之一,發病率隨著年齡而遞增。
如他描述道:
衰顏動覓藜床坐,緩步乃須竹杖扶
這種神經病變的并發癥往往會出現下肢疼痛,手腳踝處異常,肌張力減退,進而下肢綿軟無力,行動困難。
杜甫只得拄著拐杖緩慢移動,從此再無「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
然而,糖尿病對杜甫的「迫害」還在進行中。
又如他記述道:
眼復幾時暗,耳從前月聾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現在已經是老眼昏花、聽力減退,從頭到腳,幾乎沒有一個「零件」好用。
除了上面提到的糖尿病并發癥,還有一種急性并發癥直接危及生命——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1991 年刊發在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的《杜甫與糖尿病》一文中提到,杜甫的病情 56 歲以后開始急劇惡化。糖尿病趨向惡化酮癥出現。其中有不少詩句體現了他嚴重口渴、食欲不振、惡心、乏力、全身疼痛等癥狀。
《杜甫與糖尿病》截圖
這種并發癥極其兇險,死亡率較高。臨床上往往表現出極度口渴、惡心嘔吐、周身疼痛等癥狀。
以上一系列癥狀的出現, 都說明杜甫的糖尿病在急劇惡化。因此,學術界廣泛認為,杜甫真正的死因是糖尿病并發癥,而加速死亡的導火索則是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或是糖尿病性腦卒中。而不是傳說中的「食物中毒」或「溺水而亡」。
講到這里,不妨回頭看看,除了外界因素影響外,杜甫的糖尿病還有哪些內因可循?
關于糖尿病的病因較為復雜,目前尚未完全闡明。但可以確定的是,憂慮疲勞、飲食失節、飲酒過度等不良生活習慣是誘發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其一,杜甫一生顛沛流離。食不果腹,生存艱難的他,何談規律飲食?
再者,杜甫描寫吟詠喝酒的詩卻約有 300 首,可謂不折不扣的酒友。
這些長期的生活習慣無疑都是他罹患糖尿病和病情加重的因素。
不驗血,古人是怎么查糖尿病的?
現如今確診糖尿病并非難事。
抽血化驗、看空腹及餐后血糖等指標,如今已有明確的診斷標準。不過,1000 多年前的唐朝顯然沒有這些。
那古人是如何診斷糖尿病的呢?
隋唐時期,甄立言在他的《古今驗方錄》中指出:「渴而飲水多,小便數,無脂,似麩片甜者,皆消渴病也」,也就是糖尿病。
后來,唐朝名醫王燾的父親患有消渴病,于是他身體力行親自「品鑒」了父親的尿液。
今天看來,常人似乎無法理解。但在古時,為了明確患者的疾病,采取有效的治療,品嘗患者「大小便」的事情時常有之。可見「醫者仁心」絕不是說說而已。
說完了診斷,我們再來看看糖尿病的治療與管理,古人又有哪些見解?
隋朝太醫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提出消渴癥患者也要適當參加運動。如「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等。
唐朝藥王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明確指出消渴癥患者要忌食米面等水果,并認為醫生在治療的同時也要引導患者食療,即將藥物治療與飲食干預結合起來。
此外,他還倡導患者及家屬都要了解疾病,引起重視,所謂「提升疾病知曉率」。
藥王孫思邈
到了明代,王肯堂在《證治準繩》中說道:
不減滋味,
不戒嗜欲,
不結喜怒,
則病愈而可復作;
能從此三者,
消渴不足憂矣。
也就是說,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夠做好飲食管理,戒除不良嗜好,穩定自身情緒,那么疾病就可以得到醫治,減緩惡化。
總結一下,巢元方的運動療法,孫思邈的飲食療法和患者教育理念,以及王肯堂提出的精神及情緒管理等加在一起,基本構成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管理指南。
這些理念即使是放在今日,對于廣大「糖友」來說也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當然,古時候備受糖尿病折磨的可不止杜甫一人。
在唐代詩人中,白居易、陸龜蒙、盧綸等人也在詩中自陳深受其害。糖尿病仿佛成為當時文人最常患的疾病之一,讓許多人飽受其苦。
據國際糖尿病聯合會發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圖》來看,全球糖尿病患者已達 5.37 億,而我國高達 1.4 億,居全球榜首,形勢不容樂觀。
一言以蔽之,「疾病恒久遠,管控永流傳」,該怎么做,無需贅述,想必你懂……
參考資料:
復星健康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