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女人身上,男人看見勾魂攝魄,女人看見絕代風華,衛道士看見淫亂墮落,吃瓜 群眾看見宮闈秘事……
蕓蕓眾生 唯獨看不到的,是她本人。
撰稿 |Ling
編輯|鮮 于
校對|許 靜
出品|Figure紀錄片
舉世聞名——美國電影史甚至全世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符號鮮明——即使沒看過她的任何作品,你也會對「地鐵通風口上方飄起的白裙」「金色紅唇銷魂痣」印象深刻;
離奇結局——絕世佳人神秘死亡,構成了無限的可解讀性。
于是,并不奇怪的,在瑪麗蓮·夢露逝世60年之后的2022年,美國上映了多部紀念她生平的紀錄片和電影。
其中以奈飛推出的電影《金發夢露(Blonde)》最為引人注目: 改編自著名作家喬伊斯·卡羅爾·歐茨的傳記小說; 入圍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邦女郎」安娜·德·阿瑪斯幾乎百分百復刻夢露的經典造型。
電影《金發夢露》海報
但《金發夢露》成了諸多作品中最沒有爭議的爛片——IMDB5.5,豆瓣5.6,爛番茄42%,全球審美一致。
對這部影片最猛烈的惡評是因為它「再次用男凝剝削夢露」,放大了夢露身上崩潰和情欲的一面。 在萬花筒般炫技的鏡頭下,她永遠倉惶恍惚,穿梭在好萊塢吃人的黑夜里,最終被吞沒。
天真而易被害的金發女郎,恰是夢露短暫而輝煌的一生中最不想要的形象,「我從來沒有完全理解‘性感’這一符號……我只是討厭成為這樣的東西。」
今年面世的多部紀錄片,展現了夢露的不同側面: 她被低估的情商與智商,她的任性與失控,以及她曾如何掙扎與治愈自己。
但把這些關鍵詞捏合到一起,真的等于她嗎?
一個IP的誕生
「當我(夢露)小時候,每個周六的下午,坐在電影院前排心想如果能當演員不知道多好……我想做一個好演員。 」
在今年4月,奈飛紀錄片《瑪麗蓮·夢露之謎: 首次現世的錄音》中,傳記作者安東尼·薩默斯這樣評價夢露: 「她想要被認真對待」。
紀錄片《瑪麗蓮·夢露之謎:首次現世的錄音》海報
《首次現世的錄音》的素材,相當大部分自薩默斯關于夢露相關采訪中多達650盤從未公開的錄音磁帶。
采訪對象包括了夢露的生前摯友、心理醫生、工作人員,以及參與夢露離世案的FBI探員及私家偵探。 他們的錄音被配上真人演員的表演,再加上瑪麗蓮·夢露本人的采訪錄音,片子以這種歷史與虛構的融合,試圖重新構建出夢露的一生,特別是她最重要的、最后的歲月——雖然最終成片質量并沒能支撐起制作者的野心,但好歹勝在內容足夠詳實。
眾所周知,夢露擁有一個顛沛流離的童年。 這個本名為諾瑪·簡·貝克的女嬰于1926年6月1日生于美國洛杉磯,母親是一位電影剪輯師,生父未名。 因為母親的精神障礙,夢露童年換過10個不同的寄養家庭,還住過兩年孤兒院。 「我不會說自己是孤兒,我從小就是流浪兒。 」
纏繞她一生的不安全感是否來自顛沛的童年,難以證實,但不否認的是,這段歲月為夢露日后奮身向上提供了原始動力。
1945年,飛機制造廠女工諾瑪以天真的笑容、窈窕而富有曲線的身姿,成為了諸多雜志的封面女郎,第二年,她得到了20世紀福克斯公司一份為期6個月的合同,周薪75美元,以及一個新的名字,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 從此,開始了她重復飾演一個個「愚蠢的金發」的影視生涯。
那一年,她的假想敵之一伊麗莎白·泰勒雖年僅14歲,卻已經成為好萊塢電影的女主角。
好在夢露有一種持續經營和開發自己「IP」的天賦與決心。 她接受了制片廠的整容要求,還把一頭棕發染成了白金色,保留了電影賦予角色的腮邊美人痣,同時開發了一種氣聲,讓自己聽起來嬌滴滴,又富含天真。
「她(夢露)確實有過創傷,這影響了她為人處世的關系,但她沒有以受害者自居。她非常努力……」《首次現世的錄音》導演艾瑪·庫珀在接受采訪時說道:「在那個時代,很少有女性像瑪麗蓮那樣,勇于自由地探索自己。」
這些努力讓夢露「好萊塢頭號性感尤物」的人設日漸清晰。
1953年,她因主演《飛瀑欲潮》、《紳士愛美人》和《愿嫁金龜婿》而躍升一線。 盛名之下,桃色緋聞自然也不會放過她——盡管與她合作過的演員們,曾提到夢露在辛苦拍攝后仍然堅持去上表演課提升自己,「累得只想躺下不動」,但更多的人關注點還是《首次現世的錄音》中老派好萊塢經紀人羅森暗示的那些: 夢露如何靠與好萊塢權力人物(包括經紀人和制片人)上床,來換取進入這個名利場的門票。
在《金發夢露》的呈現中,導演多米尼克認為夢露的「付出」,并沒有換回任何親情、友情的社會支援系統,「我不認為她是一個有很多女性朋友的女人,后來我認為她是一個沒有很多朋友的女人。 」
但實際上,夢露善于經營自己的社交關系,其中也包括和女性交朋友。 不過,她的閨蜜之一,演員簡·拉塞爾在《首次現世的錄音》中留下了意味深長的一句: 「我覺得我們是朋友……(但)她總是從一個圈子換到一個圈子,不會再回到舊人身邊。 」
電影《金發夢露》中,主演安娜·德·阿瑪斯(左)幾乎1:1復刻夢露的經典造型
她不完美,但她真實
與刻板印象不同的是: 夢露不只是萬千男人的夢中情人,同樣是無數女性心中最完美形象的投射。
「我愿意犧牲一切變成你。 」她演技老師李·斯特拉斯伯格的女兒蘇珊,在看到夢露沐浴在晨光中的完美裸體時,忍不住這樣脫口而出。 但夢露并不以此為傲: 「我才愿意犧牲一切變成你,大家都這么尊敬你。 」
盡管拿過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類電影女主角(《熱情似火》),以及提名了2次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國女演員(《游龍戲鳳》、《七年之癢》),但夢露的演技長期以來一直被低估,「被看到」「被尊重」幾乎是她的終生職業目標。
在《首次現世的錄音》中,夢露被描繪為一個潛規則的受害者,而在同樣于今年推出的紀錄片《重塑: 瑪麗蓮·夢露》中,全女班的創作班底將這位20世紀最著名的性感偶像描繪成一位自覺的女權主義斗士: 一個獨立、堅強的職業婦女諾瑪·簡。
紀錄片《重塑:瑪麗蓮·夢露》海報
紀錄片選擇了夢露人生中極其重要的裸照事件,來體現她的公關能力:早年所拍的幾張裸照被曝光,制片廠希望夢露徹底否認,但這個女人卻選擇擁抱危機。她承認照片屬實,但同時向公眾解釋稱自己是為了支付房租和填飽肚子,是一個窮女孩求生存。
大眾的同情,幫助夢露度過了危機。 「我并不感到羞恥。 」夢露的音頻采訪在紀錄片中被引用了兩次: 「我沒做錯什么。 」
在一個完全由男性掌權的好萊塢世界,夢露成功運用了「無助」作為武器,反敗為勝。但如果一直打無助牌,就不是夢露了。成為巨星后,她寫了一篇文章《我認識的狼》,提醒想成為明星的女孩,小心那些好萊塢的「餓狼」,保護好自己。《重塑》的執行制片人斯達巴克說:「夢露是一個開拓者,勇敢地挑戰了20世紀50年代美國的厭女癥,今天看依然很現代。」
即使是在夢露精神趨于崩潰的最后歲月,她也不是個任人擺布的脆弱金發尤物。
1961年,夢露在拍攝《瀕于崩潰》時陷入了職業生涯的低谷: 剛剛結束第三段婚姻,身體和情緒陷入低谷,和片方關系惡劣。 同時福克斯將幾乎所有的資源都投入到伊麗莎白·泰勒的史詩劇《埃及艷后》中,后者的片酬高達百萬美元。
夢露聰明地再次利用一組裸照反敗為勝。《瀕于崩潰》中的泳池戲,本來是穿緊身衣,拍了一兩條后夢露直接裸泳,證明了自己的美貌與身材都仍在巔峰。她認為這組出水芙蓉照可以把泰勒從所有封面上擠走——她是對的。
讓夢露顯得更真實的,是紀錄片《瑪麗蓮·夢露: 最后的日子》中她不那么正確,不那么善良無害,甚至說得上有點難搞和小心眼的一面。
拍攝《七年之癢》中這段夢露最經典鏡頭時,現場有上千人圍觀,包括她的第二任丈夫迪馬喬
《瀕于崩潰》拍攝中,夢露30天請了17次病假,令攝制組超支了100萬美元,但病中的她還不忘在片場埋伏眼線,跟制片人抱怨女二「墊了胸墊」。
在進度嚴重拖后的情況下,夢露不顧制片廠反對,現身總統約翰·肯尼迪生日會獻唱——并習慣性遲到——這是一個重要轉折點: 工作問題變成了她和公司以及導演之間的個人恩怨。
為肯尼迪總統獻唱時的夢露
福克斯終于炒掉了夢露,電影停拍,大眾把劇組百余人的失業歸咎于夢露。夢露沒有坐以待斃,而是找媒體做長篇專訪、拍攝海報寫真——看上去不再是那么完美無缺的她,卻同時兼具了性感與脆弱,極大贏得了媒體與大眾的關注,以及討價還價的資本。
福克斯最后不得不重新雇傭了夢露,并擬定了兩部電影一百萬片酬的新合同。 基本到這一步,可以說夢露贏了: 她證明了自己是那個時代最舉足輕重的女演員之一。 「她拍電影不是為了錢……這女孩只是想成名,讓全世界都認識她。 」
然后,一切在1962年8月5日凌晨戛然而止: 夢露被發現猝死于自己家中,死因被判為可能自殺。
是死亡,也是群歡的高潮
幾乎所有關于夢露的紀錄片中,探討她死因的篇幅都是最長的。 沒辦法,絕代美人的神秘猝死,包含了懸疑、愛情、情色、驚悚等各種賣座類型,一甲子的反復演繹和解讀,受眾們仍樂此不疲。
《首次現世的錄音》再次提起那個廣為人知的猜測: 「羅伯特·肯尼迪或許和夢露人生的結束有關。 」
夢露與肯尼迪總統的唯一一次同框
夢露和肯尼迪兄弟,即總統和司法部長,約翰·肯尼迪和羅伯特·肯尼迪,是否都有過一段羅曼史?關于這個問題,美國曾出版了上千本書進行探討。《首次現世的錄音》的亮點是展示了一些確鑿的證據,顯示夢露和肯尼迪兄弟有過親密關系,或者至少是其中之一。
夢露生前最信賴的精神醫生拉爾夫·格林森的女兒說,夢露曾描述自己的約會對象,「是一個非常有權勢的人,大家都叫他總長」。 演員迪恩·馬丁的妻子說,肯尼迪兄弟的妹夫、演員彼得·勞福德就是那個皮條客,「兩兄弟共用一個瑪麗蓮·夢露」。
按《首次現世的錄音》的說法,這段情史在情報部門看來,「肯尼迪的情婦,一個和美國共產黨人過從甚密,經常需要看精神醫生,隨時可能擦槍走火的女人」,肯定不是適合和總統以及司法部長來往的「對的女人」。
事實上,這說法仍然是過去60年里,與夢露之死相伴的無窮無盡陰謀論之一,世人已聽過太多。
但是很遺憾,各種紀錄片、影視作品汗牛充棟,最終還是只停留在大量的「我聽說」「我的一位朋友說」……完全沒有展示任何實物證據。 別問,問就是「照片以及錄音可能也被搜查和扣留」。
60年過去了,幾乎夢露之死的所有親歷者都已經去世,而縈繞她的非議、贊美與陰謀論從未遠去,反而被一層層再次附著在這個早逝的巨星身上,汲取著「IP」的紅利。
今年Met Gala紅毯上,金·卡戴珊不惜突擊減重15斤,穿上了夢露為肯尼迪獻唱的原版禮服,事后禮服被疑似撐壞
或許,對于經典的一次次翻拍和再度演繹,最終的原因是原創力的缺乏——這個時代,已經不再誕生這樣充滿了矛盾與傳奇性的巨星。
就如媒體評論文章中所寫的那樣: 「人們在網絡上搜尋他們,在夢露帶傷感的魅惑中,在‘貓王’的靈魂搖擺中,人們仍能領悟到為何他們能引領那個時代。 即便是最大膽的現代模仿者在這方面也顯得勢單力薄。 」
如果夢露僅僅是一個任人改寫的IP,大眾不會有這么多真情實感和回護。 她在熒幕上的一顰一笑風情萬種,銀幕下的倔強、脆弱和不完美,共同構建了一個愛過、痛苦過以及活過的女人,唯一的瑪麗蓮·夢露。
或者,她就是那面風月寶鑒,每個人都在其中照見己身。
資料參考:
《Will anyone ever again be as famous as Marilyn and Elvis?》
《Reframed' revisits Marilyn Monroe's life and legacy, from an all-women point of view》
《The Mystery of Marilyn Monroe: The Unheard Tapes’ Review: The Rare Tabloid Exposé That Sets the Record Straight》
《瑪麗蓮·夢露為何而死?》
《金發夢露》:都說它失實,究竟有多失實?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那些大聲抗議被歧視的女性,后來都怎么樣了?
? ? ?
戴安娜悲劇的元兇另有其人?BBC出手查內鬼了
叮!你有一條祖傳的渣男染色體
\ 收看更多人物視頻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