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人們記憶中最美好的生活旋律,莫過于時刻參與、點滴體驗,并樂在其中。
被賦予了自得其樂的食欲,接著又在挑剔、認真的味覺要求中欣賞、品評生活的賜予。
珍惜每一個像音符一樣動人的點滴細節,你就完全有資格欣賞、享受自己辛勤譜寫的美好勞動收獲曲。
——2022年10月22日晚,基于點滴生活頓悟,激勵共同愛好的廚房,奉與明達人士共勉。田友泉 記于鵬城小居。
視頻《周末廚房》封面圖片(攝制:田友泉)
廚房是一首快樂的歌
餐桌隨拍(攝影:田友泉)
廚房是一首快樂的歌。
廚房的歌,本來就是一種徜徉在輕松、舒適,氤氳著色香味等充滿期待與想象的綜合營養氣息環境里的享受。
餐桌上的蘸醬青蘿卜條(攝影:田友泉)
餐桌上的嘎嘣脆,你還記得嗎?
你的記憶中,美好的生活旋律賦予了人們自得其樂的食欲,接著又在挑剔、認真的味覺要求之中,漸次品評廚師隊伍從刀工備菜開始、到檢驗煎炕炸燜炒燉燒烤焗熗爆溜蒸煮鹵腌醬泡拌等烹飪十八般武藝操練之后的系列杰作,結合味蕾感受,在錯綜復雜的味覺沖突中,好難取舍喲!
準備開飯啦(攝影:田友泉)
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不如自己做自家廚房的美食大廚吧!
這樣的體驗,也是直接零距離親近了生活,享受了難得的周末呢。
廚房備菜隨拍(攝影:田友泉)
有人認為,愛上廚房、還能隨時露個一兩手,是生活必殺技。
其實,民間對廚師的通俗稱呼也不能不算隨意,像掌勺、燒火、做飯的稱呼雖然土了一點,但也還接地氣;焗匠、紅案白案師傅,就顯得很雅氣……到城里了,必須叫大廚,有的地方還編造出來一個新鮮名詞:牛廚——不懂的還以為是給牛做飯的師傅呢!
當然,牛是食草動物,是農耕文明的神圣使命肩負者,自然也是擔得起專業大師傅為它掌勺的……
此刻,不由得想起有個國內某地斗牛視頻的段子,牛直接把人給掀翻、并且用牛角挑來挑去,像人們觀看它們用角決斗(據說是憑票入場的),一邊取樂、一邊賭錢、一邊還想著使喚它們干農活一樣,把人像玩弄它們似的挑得不依不饒,傷得不輕。
真的要等到所有的牛兒都覺醒了,才肯罷休吧?想為小牛說上幾句話,給勤勤懇懇的老牛打個抱不平,也就此打住。
閑話少敘,還是說廚房里面的菜肴吧,就算是和牛兒吃一樣屬性的素菜,作為生物鏈頂端的人類,不必要再去做有損健康智慧、有悖農耕文明的事了,就擔心玩的不巧,反受其辱呢!
廚房案板上的素菜(攝影:田友泉)
廚房案板上的素菜們,一定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雖不能言說,也是一種默契般的美好與奉獻呢。
講起周末愛好一下廚房,俺還是有點深刻體會的。
原來說好了只露一手,可是一下子沒有收得住,擺弄起來雖然有點得心應手,但大多還是素的……
【視頻】周末廚房|說好只露一小手,菜大多還是素的
「視頻」周末廚房|說好只露一小手,菜大多還是素的(攝制:田友泉):
周末廚房|說好只露一小手,菜大多還是素的
直到那些葷菜都成了素食的點綴,才是懷真抱素、安之若素——要做到訓練有素,才算素得有道理。
吃貨們需要謹記:飯菜雖可口,葷素巧搭配喲!
偏食,會少了營養——可是不太妙的。
只有親自洗菜、擇菜、切菜、配菜、調味、生火、做菜、烹飯,再擺盤、檢閱每一份菜品……在品嘗中找到感覺,在勞動中體驗真實的美好,身臨其境,領會真切了,才能欣賞這首廚房里完整版的快樂的歌。
【視頻/圖文整理:田友泉】
溫馨提示:
圖文、視頻稿,除原創作者作品版權之外,評論及其他文字與編輯圖文內容權屬歸“南粵播報”所有,任何轉載請署作者名,并備注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