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評選最能代表中國的蔬菜,恐怕非白菜莫屬。民諺曰“百菜不如白菜”,正是國人給予白菜的至高榮耀。不過白菜本身就是“百菜”,很多形態不一和名稱各異的蔬菜都在其麾下----如果你把某種蔬菜叫做白菜,那它肯定是白菜;你不叫它白菜,也不一定不是白菜。
圖0 蕓薹的花序
《中志》收錄的十字花科蕓薹屬青菜、塌棵菜、菜薹、蕪菁以及白菜,學界公認都是蕓薹后裔,應并為一個物種,具體分類命名則有不同說法。本文采用的分類觀點并非最新,但我覺得很方便:學名Brassica rapa,中文名白菜,有蕪菁/ssp.rapifera、小白菜/ssp.chinensis和大白菜/ssp.pekinensis等亞種。反正栽培作物分類難得盡善盡美,差不多就得。
01蕪菁亞種
圖1.1 蕪菁
圖1.2 蕪菁
說到白菜,繞不開蕪菁。蕪菁又名蔓菁,即《詩經》“采葑采菲”的“葑”,是數千年前蕓薹第一次傳入中國(沒錯,還有第二次)后出現的根用型作物,栽培歷史悠久,堪稱白菜之先驅,后來還在大白菜的演化中充當了重要角色。肉質塊根發達,呈球形、扁圓形或長圓形,無辣味,煮熟后口感面,類似于土豆,高寒地區可代糧,目前國內好像多用作飼料。
圖1.3 “氣煞孩子”
圖1.4
圖3、4是濰坊的一種根用蔬菜,俗名“氣煞孩子(孩子拔不動,故名)”,可腌制咸菜。當地人也叫它蔓菁、地參蔓菁或人參蔓菁,但這個倒霉模樣實在不像個正經蔓菁,讓我一直迷惑至今。就在昨晚,我看到了一篇古老的論文《中國白菜各類群的分支分析和演化關系研究》,文中列舉了56種研究材料,末尾赫然寫著“氣死孩”蕪菁,無須考證,肯定就是它。確實是蕪菁。
02小白菜亞種
小白菜亞種,是蕓薹于漢代第二次傳入中國后培育出的葉用型蔬菜,又名不結球白菜,包括普通白菜/var.communis、烏塌菜/var.rosularis、菜薹/var.utilis、薹菜/var.tai-tsai、分蘗菜/var.multiceps和白菜型油菜/var.oleifera等變種。國內有學者認為,白菜型油菜與菜薹很不好區分,該變種存在的意義不充分,本篇略過不提,反正也極少當菜吃。
①普通白菜
圖2.1.1 上海青
圖2.1.2 青梗菜
圖2.1.3 紫葉品種
圖2.1.4 奶白菜
圖2.1.5 高桿白菜
普通白菜變種,依葉柄顏色,可大致分為青梗和白梗兩類,主產長江中下游流域及南方各省,北方有大量引種。通常植株矮小,葉片綠色展開,葉柄肥厚,短縮莖上的葉片抱合成筒狀蓮座葉,部分植株束腰呈“花瓶狀”,但品種之間性狀差異很大,也不能一概而論。最常見的“青菜”即屬此類,如蘇州青、上海青等,我鄉統稱“小油菜”。還有頗具特色的奶白菜和高桿白菜,葉柄均為純正的奶白色,前者矮胖后者高瘦,放一塊就像《鹿鼎記》中的胖瘦頭陀。
②烏塌菜
圖2.2.1 烏塌菜
圖2.2.2 黃心烏
圖2.2.3 黑心烏
烏塌菜變種,祖上是青梗類的普通白菜,原產江浙一帶。其葉片貼地而生,宛如墨綠色的菊花,葉稍堅韌,然風味獨特,經霜打后尤為鮮甜,如宋代范成大所說:“把雪挑來塌地菘,味似蜜羹更肥濃”。葉面皺巴巴的黃心烏和黑心烏,乃是烏塌菜進入江淮地區后與當地普通白菜的雜交后裔,形態不類菊花,更像是紙巾卷出來的玫瑰。
③菜薹
圖2.3.1 菜心
圖2.3.2 遲菜心
菜薹變種,以花薹為食用部位,杰出代表是深受華南地區歡迎的菜心。菜心是廣東、廣西和福建的主栽蔬菜,以廣東產量最高,故又名廣東菜心。常在北方菜市場出現的是早熟型菜心,僅取柔嫩主薹食用,宜白灼,是本磚家最愛的綠葉菜;還有主側薹兼收的中熟、晚熟型菜心,號稱“菜心之王”的增城遲菜心就是晚熟型,單棵重達10斤以上,北方難得一見。
圖2.3.3 紫菜薹
紫菜薹,俗名紅菜薹,莖、葉、花序軸及果瓣均帶紫紅色,艷麗不可方物。南方各省栽培,武漢洪山紫菜薹品質最佳,因質地脆嫩、清甜無渣而久負盛名。國內許多學者都把紫菜薹和菜心同歸于菜薹變種,本文即采用此觀點,但二者栽培史和發源地完全不搭,特征亦多有不同,據研究親緣關系也不近,放在一個變種內并不合理,《中國植物志》中就是分開的。
④薹菜
圖2.4.1 薹菜,有點“花葉”的特征
圖2.4.2 花葉薹菜
薹菜是黃、淮河流域的特色蔬菜,知名度不高,唯山東、江蘇栽培較多。全株均可作蔬食,包括幼苗、嫩葉、葉柄以及嫩花薹;據說山東還有肉質根發達可食的薹菜,根尤勝于葉,可惜茫茫互聯網連個“薹菜根”的圖都搜不到,其地位可知矣。膠東有不少人愛吃薹菜葉,我附近的狹窄荒地就被種上了葉緣極皺縮的花葉薹菜,很慚愧,過去我誤以為是皺葉甘藍。
⑤分蘗菜
圖2.5.1 馬耳黑
圖2.5.2 京水菜
分蘗菜,特點是有眾多菜芽合抱,一株能長一大片。地方性蔬菜,國內集中在江蘇南通地區,名氣尚不如薹菜,代表品種有“馬耳黑”、“四月白”等。我托南通網友找了一張“馬耳黑”照片,效果一般,湊合看看。另,19世紀末分蘗菜傳入日本,又誕生了水菜、京水菜等日本白菜品種,葉裂而細碎,差點兒就要稀碎,酷似雪里蕻或多裂葉芥,然無芥辣味,生食清香脆嫩。
03大白菜亞種
大白菜的重要特征是葉柄寬大,葉片在葉脈間凸起呈泡狀,多數品種有“結球”性狀(不全是這樣)。其演化形成撲朔迷離,一般認為由南方的白梗類普通白菜和北方的蕪菁天然雜交產生,相關實驗證明,普通白菜和蕪菁的雜交子一代特征極似散葉大白菜。可分為散葉變種/var.dissoluta、半結球變種/var.infacta、花心變種/var.laxa和結球變種/var.cephalata。
圖3.1 散葉變種
圖3.2 半結球變種
圖3.3 花心大白菜
散葉變種“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到死不結球;半結球變種勉強會結球,然葉球松散,內部空虛;花心變種的葉球內部充實,唯頂部嫩葉呈向外翻卷狀,黃色或白色,如同“花心”,如北京的翻心黃、翻心白。這三個變種的市場占有率不高,特別是散葉變種,因纖維粗糙、品質較差而被逐步淘汰。蘇東坡曾大贊白菜“白崧類羔豚,冒土出熊蟠”,但他最多也就吃個散葉白菜,說到底還是古人沒見過世面,碰到點兒好吃的就一驚一乍。
圖3.4 卵圓形
圖3.5 平頭型
圖3.6 直筒型,天津青麻葉
圖3.7 紫色大白菜
圖3.8 河北玉田包尖
圖3.9 娃娃菜,小型的結球大白菜
結球變種,發源于南方,盛行于北方,大白菜進化的高級類型,遲至清朝才有正式文字記載。其球葉抱合成堅實的葉球,球頂閉合或近閉合,內部葉因見不得光而缺乏葉綠素和纖維素,可長時間保持脆嫩多汁,是過去北方群眾冬儲蔬菜的頭號大咖。可分為三個基本生態型:①卵圓型,葉球呈卵圓形,大白菜的主流型號;②平頭型,葉球倒圓錐形,球頂平,代表品種山東冠縣包頭等;③直筒型,葉球細長圓筒形,代表品種有天津青麻葉、河北玉田包尖。
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一些不倫不類的白菜或大白菜,不符合任何一個生態型或變種的標準,這是難以避免的。植物的外觀形態與生境強烈相關,長相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而且,三個生態型之間以及同其他變種之間會相互雜交,產生中間雜交類型,比如平頭直筒型、平頭卵圓型、圓筒型、花心直筒型、花心卵圓型等等。憨厚的大白菜尚且如此,善變的小白菜就更不用說了,想要挨個分清楚太難,還是“好讀書不求甚解”比較好。
零零碎碎一大篇白菜,最后用《林師傅在首爾》的“開水白菜”片段鎮樓吧。林師傅用的是什么白菜?當然是卵圓型的結球大白菜啦。Over。
①
②
③
④
-參考資料-
[1]《大白菜起源與演化研究的進展》,《中國果菜》2009
[2]《試論大白菜品種的起源、分布和演化》,《中國農業科學》1979
[3]《中國白菜各類群的分支分析和演化關系研究》,《園藝學報》1997
[4]《大白菜親緣關系研究》,《中國農學通報》2008
[5]《 中國古代大白菜栽培與利用考述》,《農業考古》201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