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恩怨情仇
第二節:姜維北伐
姜維聽了夏侯霸的分析,認為司馬懿既然集中全部精力整頓國內事務,無暇顧及外事,不如乘著魏國政局不穩之際出兵伐魏。
姜維為人好立功名,渴望建立不世出之功業,又繼承了諸葛亮的北伐遺志,所以這些年來,他都在做著北伐準備。
于是姜維將自己的想法撰寫成一份軍事報告,上奏給后主劉禪,認為魏國發生了高平陵政變,其國內政局不穩,這是一次北伐的好機會,不應該錯過。
姜維是諸葛亮的軍事傳承人,這是蜀漢舉國皆知的事情。
所以劉禪看見姜維堅決要求出兵北伐,也只得同意了。于是劉禪賜授姜維假節權力,讓他率軍北伐曹魏。
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秋,姜維獲得授命后,馬上率領所屬部隊攻擊雍州西平郡。
姜維在進軍西平郡同時,他派遣麾下的牙門將句安、李歆依靠著麴山修筑了兩座城池,聚集了羌人、胡人的人質和任子等人居住在這兩座城內,挾持他們進逼魏國各郡。
司馬懿聽聞姜維入寇,提拔其次子司馬昭為安西將軍,持節前往關中調度諸軍作戰。
郭淮作為魏國新上任的西線戰區最高統帥,他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已經與蜀國交戰很多次了,他基本摸清了蜀國出兵規律。以前每當魏國國內有事,諸葛亮都會出兵北伐,而姜維得了諸葛亮的真傳,怎么可能放棄這次出兵機會呢?所以姜維的入侵,完全是在郭淮的意料之中。
于是郭淮一得到姜維出兵的消息后,馬上和自己的助手陳泰商議御敵之策。
陳泰分析道:“麴城雖然城池堅固,但是遠離蜀國本土,一定要依靠長途運輸才能保證城內的糧食需求。羌胡人等外族部落擔心勞役繁重,一定不肯依附姜維征伐。現在我們圍困麴城,等到機會成熟后再進攻,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攻占這個城池。即使蜀軍有援兵,但路途遙遠,山路難行,他們想來救援也沒那么容易。”
陳泰以前曾經擔任過并州刺史,同時兼任護匈奴中郎將,他在主政并州時處理民族事務很有成績,他采取懷柔政策友好對待當地各少數民族,贏得了當地老百姓的擁戴,很有威德恩惠。
所以司馬懿調派陳泰來擔任雍州刺史,就是想讓陳泰協助郭淮妥善處理好民族關系,策反依附于蜀漢的羌胡人。
陳泰看出了麴城缺乏物資和胡人民心未附的缺陷,提出圍城打援策略。
郭淮覺得有道理,聽從了陳泰的計策。于是郭淮讓陳泰率領討蜀護軍徐質、南安太守鄧艾等人出兵包圍麴城,斷絕了城內蜀軍運糧道路和城外水源。
句安看見魏軍想困死他們,慌了,急忙率軍出城挑戰。
陳泰下令全軍不得出營迎戰,只需堅守營寨,任憑蜀軍叫罵。這一招,司馬懿屢試不爽,以前經常用來對付諸葛亮,看來陳泰已經學習到司馬懿的戰術了。
魏軍高掛免戰牌,圍而不攻。蜀軍求戰不得,被困在城中,處境越來越艱難。為了節省糧食,城中的蜀軍將一份糧食分成很多份,并日而食,以拖延時間等待援軍。
由于被魏軍切斷了城外的水源,麴城的生活用水越來越少,蜀軍非常困窘。
幸虧當時是秋末冬初,天降大雪。于是蜀軍煮雪為水,才暫時緩解城內飲水困難問題。
當然,姜維也知道麴城被魏軍圍困了,急忙率軍從牛頭山趕過來救援。
陳泰得知姜維來援麴城,對麾下諸將分析道:“兵法之道,貴在不戰而屈人之兵。現在我軍斷絕牛頭山,姜維就沒有了退路,到時候我們就能擒獲他了。”
于是陳泰下令各支部隊加固壁壘,堅壘自守,沒有他的命令不得和姜維交戰。
同時,陳泰派人向主帥郭淮匯報軍情,說自己想要率軍往南渡過白水,沿著水路向東,讓郭淮趕快到牛頭山,截斷姜維的退路,到時就能一起聯手擊潰姜維部隊,這次作戰目的不單單是殲滅句安等人。
郭淮聽取了陳泰的作戰方案,親率各路人馬趕到洮水駐扎,企圖切斷姜維退路。姜維發現魏軍的行軍動態后,明白了魏軍的意圖。如果姜維執意去救援麴城,就會被魏軍前后包抄,所以只能忍痛放棄麴城,率軍逃走了。
姜維部隊撤回后,句安等人就孤立無援了,知道沒有能力抵擋得住敵軍的進攻,只好獻城向魏軍投降。
郭淮看見姜維撤退了,遂率軍西擊羌人各部,想教訓這群為蜀人干活的家伙。
鄧艾對郭淮分析道:“賊兵撤離不遠,也許他們很快就反撲過來,我們應當分兵行動,以免發生意外。”鄧艾擔心姜維殺個回馬槍,故有此提醒。于是郭淮就留鄧艾駐扎白水北岸,以防蜀軍反攻。
鄧艾的擔憂并不是多余的,三天之后姜維果然率軍復返。
姜維派遣部將廖化率領一支部隊從白水之南向鄧艾營地逼近,在魏軍對面安營扎寨。
鄧艾看見蜀軍沒有主動出擊,對諸位將領分析道:“姜維突然率軍返回,而我軍人少,按常理來看,他們應渡河而不必設橋。現在看來,姜維是想讓廖化駐軍此地來牽制我軍,不讓我們動兵。因此我判斷,姜維一定會率軍從東邊襲擊洮城。”
洮城在白水以北,距離鄧艾軍營有六十里之遠,是魏軍的一個軍事據點。
于是鄧艾連夜率軍回援洮城,做好城防工作,等待姜維的到來。鄧艾到達洮城不久后,姜維就率軍渡河前來,想偷襲洮城。
姜維到了洮城城下,看見鄧艾已經搶先回援洮城,知道偷襲計劃失敗了,遂率軍撤走。姜維此次北伐的唯一收獲是抓了一個名叫郭修的俘虜,不過,這為姜維頂頭上司費祎的悲劇人生埋下了伏筆。
鄧艾因成功粉碎敵人的陰謀,戰后他被賜爵關內侯,加封討寇將軍。
不久之后,鄧艾又升遷為城陽太守。郭淮作為這次戰爭的總指揮,受到魏帝詔書褒獎,被提拔為車騎將軍,享受三公待遇,并因功晉封為陽曲侯,食邑二千七百八十戶,繼續當西線戰區一把手,都督雍、涼兩州。
此戰結束后,司馬懿召回了司馬昭,讓其出任安東將軍,持節坐鎮許昌。
值得一提的是,姜維這次北伐兵力很少,大概一萬人。由于姜維受制于人——大將軍費祎,他的麾下可以自行調動的兵力不超過一萬人。(《三國志·姜維傳》:“每欲興軍大舉,費祎常裁制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
而費祎之所以限制姜維所部兵力,是有原因的,他對姜維說道:“我們的能力與丞相相比差遠了,丞相尚且不能平定中原,何況我們呢?目前我們不如保國安民,穩固社稷,至于統一天下的宏偉目標,只能等到日后蜀國出現能力出眾的人再去實現了。
現在我們不要抱著僥幸心理出兵決戰,畢其功于一役。如果不能一舉成功,到時候悔之不及啊!”
諸葛亮生前曾經五次揮師北伐,因各種原因都不能取得決定性戰果,最后積勞成疾,病逝五丈原。因為魏蜀兩國存在巨大的實力差距,所以費祎告誡姜維不能急于求成。由于北伐是諸葛亮生前制定下來的國策,所以費祎不能公開反對姜維北伐,只能用手中的職權嚴格限制姜維部隊兵力。
費祎不主張北伐,想集中精力發展國內經濟,休養生息,增強蜀漢國力,統一天下的終極目標交給后人去完成。
但是姜維作為蜀漢“鷹派”的代表人物,他秉承諸葛亮遺志,以北定中原為己任。
他文武雙全,對自己的才能武藝很自信,時刻想要大舉興兵北伐。
姜維熟悉西北地區的風土人情,他計劃聯合羌胡各部落作為羽翼,策動少數民族勢力在雍、涼二州搞亂,給曹魏制造麻煩,趁機出兵控制關隴地區。所以姜維在心中并不認可費祎的保守方案,但是三軍兵權在費祎手里,姜維也只能無奈接受現實,不能帶領主力部隊北伐。
不過三年之后,蜀漢的北伐事業就重新回到正軌了,因為大將軍費祎遇刺身亡了!姜維成為蜀漢軍方第一人后,由于在軍事上無人掣肘他,他將頻繁發動對外戰爭,將北伐事業進行到底。
本節完。
本文節 選自: “藍水飛舟”《三國風云》系列實體書,在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平臺輸入作者名字“藍水飛舟”搜索,即可自行購買正版書籍《三國風云》。
《三國那些事兒》陸續更新中……
完整版更新于:公眾號【三國故事】的「三國那些事」專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