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世界杯,日本隊2:1戰勝德國隊又爆出一大冷門。
事后分析,日本隊全場控球率只有26%多,是本次世界杯第二低。
由于德國戰車放棄簡單粗暴、狂轟亂炸的傳統打法,追求傳控技術,雖然控球率很高,但臨門一腳的技術缺乏,被善打敢打防守反擊的日本隊反殺。
從本場比賽看,日本隊員身體對抗和體能已經不遜于德國隊,腳法和反擊能力足以跟歐洲強國比拼。比分雖然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事實上,日本隊的夢想遠不止戰勝德國隊這么簡單。日本足協設立的目標是:2050年在日本舉辦世界杯并拿下世界杯冠軍。
在此之前,日本足協目標到2030年,日本隊沖入世界杯前四強,日本足協成為全球三大頂尖足協之一;2022年,日本隊進入國際足聯世界排名前10位。
除了在國內推廣校園足球、建立完整的青少年選拔和職業聯賽體系之外,日本還有大批球員進入歐洲職業聯賽。在本屆世界杯中,日本隊的26名球員中有20人都來自歐洲聯賽。
為了晉升世界級強隊之列,日本足球正在醞釀“脫亞入歐”。本月早些時候,日本足協主席田島幸三回應稱日足協正在認真研討參加歐洲國家聯賽一事,將在2026年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賽程確定后給出答案。
對于本屆世界杯,日本隊主教練森保一設的目標是闖入八強。目前日本隊世界排名為第24位。
大家都知道,日本在2000年提出一個諾貝爾獎計劃。計劃是50年獲得30個諾貝爾獎。截至到2022年,已經獲得了28個諾貝爾獎。
當然,日本不止這兩個計劃,肯定還有許多計劃,只是大家沒有關注而已。
憑什么日本能制定出某個計劃,并能實現它呢?或者說,日本到底有哪些底氣,能制定出如此宏偉藍圖,并逐一實現?
因人而異,肯定能找出一大堆原因出來。
我要說的是,先做人后做事的行為習慣,為日本人打了厚實的底子,也提升了日本人的底氣!
馬斯洛在晚期的時候提出一個“超自我實現”理論。指的是當一個人的心理狀態被充分滿足的時候就會提高自我價值的需求,這種短暫的“高峰經驗”會讓我們提高自己的專注力和對自己人生的注意力,達到了一種忘我的境界。
至高的人生境界是很難做到的,那些沒有經濟基礎和物質基礎的人所達到的至高境界是他們天性中所帶的。
而普通人在社會的沉淪中,如果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價值,堅定自己的人生想法,其實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因為你的人生中心只是你自己。
而在日本社會,普通人的境遇不會演變成一種沉淪的模式,而成為一種分化模式。
由于日本和平憲法的緣故,日本社會在戰后的改造過程中,給予個人極大的自由,“自在人”成為一種基本的常態。這種自在人跟傳統的文化相融合,自然就會選擇向上向善的突破。
人干凈起來是有潔癖的,骯臟起來也一樣!
人的自我實現路徑一旦開啟,政府搭建平臺極為容易。學會了做人,做事,就看政府的作為。畢竟日本政府、企業、民間不缺錢;與歐美互聯互通,也不缺技術。
各行各業千帆競發,各行各業軟硬件設施建設齊全、便利,各種人才扶持政策完善。只要不想躺平,必有一席用武之地。當然,躺平也無妨,小溪難擋江河一瀉千里。
恥辱文化、不麻煩別人、自覺打掃看臺衛生等等,其實都是一種自律自覺行為的自然展露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