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進入小區都是手動填寫記錄,比較耽誤時間,現在通過這個小程序錄入信息,24小時內有效,當天再接到小區的訂單就可以直接刷臉進入,很方便、快捷。”常年在城陽區城陽街道順德居社區送餐的孫師傅用“順德居e事通”完成登記后,連連夸贊“方便”。
記者了解到,順德居社區以黨建為引領積極推進基層治理數字化建設,“順德居數字社區綜合服務平臺”今年7月份上線以來就充當起社區管理“大腦”,在人房信息管理、民情收集辦理、疫情防控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有效解決了社區工作中存在的轄區底數不清晰、工作內容無留痕、居民服務渠道少、基層工作負擔重等痛點,黨群共建便捷高效的社區治理體系,助力打通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一個小程序打通社區服務“卡點”
“外來訪客掃描二維碼進入‘順德居e事通’小程序信息登記板塊,自行登記個人相關信息,后臺會留存訪客頭像、來訪時間、聯系方式等基本資料。”順德居社區工作人員介紹說,該社區轄區面積1.2平方公里,管理順德居小區、茵悅小城等6個居民小區,現有居民3819戶、1.1萬余人,社區人流量大、人員比較復雜,“小程序改變了以前紙質登記查找費時、費力的‘卡點’,現在如果遇到特殊情況,可以迅速、精準追溯到人。”
通過人臉開門、信息采集等多種手段,順德居社區做到了人房信息的精準掌握和數據鮮活,目前共掌握居民9804人,通過智慧化聯動,有效收集外來人員進出記錄1162人次。據介紹,這只是數字化下沉到社區治理中的冰山一角,“數據采集是基礎,而最終目的是能夠將數據活用起來,真正指導社區精準管理、科學決策,”社區工作人員這樣告訴記者。
一套數據底座打開基層治理“眼界”
在數字社區可視化平臺端口,順德居社區的基本情況一目了然,這離不開強大的數字底座支撐,億聯科技項目負責人介紹說,平臺把網格、小區、樓宇、家庭和個人等數據信息建庫,劃分了殘疾人、獨居老人等8個類別,按類管理,“后臺上顯示社區有16位獨居老人,社區工作人員可以實時掌握老人的情況,隨時做好管理和服務,社區還專門為他們配備了一鍵呼叫。”
通過以房管人、以人查房的管理模式,建全、建準社區居民檔案,打造動態精準的“數據庫”,實現順德居社區“人、地、事、組織”治理要素一體化,形成“黨建+治理+服務”的融合,打造“基層愛用、群眾受用、實戰管用”黨務業務一體化平臺,切實為社區減負增效,解決居民實際問題。城陽區相關領導對此高度評價,“社區做的很實,把人員信息都管理起來了,能夠很好地為社區工作者減負。”
面對青島疫情嚴峻形勢,順德居社區基于人房底座底數清、數據活,動態比對核酸檢測情況,掌握重點關注人員和隔離情況,實現了疫情防控精準化,真正做到了實戰管用。
多方共建織密為民服務“一張網”
以數字社區平臺為載體,凝聚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力量,搭建黨建動力主軸,形成黨群共治的強大組織力和執行力,是順德居社區治理的一大特色。
“社區廣場上的健身器材有些年頭了,能不能給更換一下?”順德居社區第二網格的劉先生在平臺上發布了這一訴求,根據這一訴求,由社區黨員發起,引導熱心群眾參與,在平臺上啟動線上議事,最終通過民主投票解決了居民心頭“堵點”。
居民通過“順德居e事通”隨手拍/隨時講,參與社區問題發現,社區、網格員、物業進行問題處理,實現了民情訴求反映、響應處理、跟蹤督促、評估評價工作閉環,目前共處理問題162件,居民滿意率達98%。一個平臺打通黨建、居民、社區、聯建單位等多個端口參與社區治理,解決群眾訴求,實現多元共治,促進黨群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智慧社區平臺還將繼續發揮社區“大腦”的指導作用,圍繞“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服務宗旨,整合社區所需各項數據資源,讓數據“一頭錄入,多方共享”,實現數據活化、資源共享、黨群共建,用數字化助力社區服務做實、做細、做進居民的心坎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