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天前,我回老家賣蘋果,從中高風險區(qū)回到低風險區(qū),按照當時的規(guī)定需要集中隔離七天,于是就在距離疫情三年的最后一個月,住了一回方艙醫(yī)院,隔離的七天,百無聊賴,空虛寂寞,除了吃飯、睡覺必選項,剩下的就是閱讀和寫作,而后面的兩項,純粹是為了打發(fā)時間,因為人一旦閑著無事,就難免會心慌。
我是嘗到持續(xù)寫作甜頭的人,在過去幾年自媒體生涯里,我先是把寫作當成了工作、慢慢培養(yǎng)成愛好,現(xiàn)在成了一種精神支柱,如若幾天不寫點豆腐塊大小的感慨,心里就覺得空虛無力,似乎寫作也有癮似的。
文字像是我生命中的一根拐杖,讓我多了條腿走路,雖然還是磕磕絆絆,但至少多了一種姿態(tài),它讓我得以將內(nèi)心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思想,通過一字一句,一五一十的展示出來。
因為文字所傳達出來的部分思想,觸及了同樣經(jīng)歷的人,得到了一些共鳴,獲取了一些關注,收獲了一點虛名,讓我變得更忙碌,忙碌到有一段時間,不再把寫作當成日常,不知不覺就迷失在粉絲的增長和成長上萬的點贊里了。
有一天,我突然驚覺,是因為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好久好久沒有寫一篇像樣的文字了,那種感覺就像,你用堅持和努力的磚瓦,一點一點建立起獨屬于自己的高屋,形成自己的風格,卻在搬進新房之后,不再清潔庭院、修繕房屋,荒蕪的內(nèi)心變得雜草叢生,肆意的白蚊啃噬著樓臺,心中的信仰變得搖搖欲墜,昔日的高樓儼然變成了危房。
有一點忘恩負義,有一點德不配位,遙遠的鐘聲沉重地敲響,它在提醒或者催促著我,要拿起你的筆,那是你賴以生存的手藝啊,唯有日日打磨,才能不使它銹鈍。
不知道你有沒有一種感覺,人到了一定的年齡,慢慢會形成一種精神的倚靠,它也許是一些不易被人察覺的小動作,也許是一句類似咒語的口頭禪,也許是每日必須要做的一件事,也許是一個把玩很久的小物件,它就像一根針,細微到自己有時候都忘了它的存在,卻在心海升起波瀾的時候,變得力有千鈞,仿若定海神針。
人人心中都有那一片海,守著心底的那一抹藍,靜水流深,是深到骨髓里的信念和偏愛,當你感覺到空虛寂寞偏執(zhí)的時候,不至于找不到堅強向前的寧靜與心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