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造英雄,烽火狼煙的革命年代,不僅有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的男性,還有很多巾幗不讓須眉的女性。尤其是當年國民黨攻下武漢之后,在當地成立了一所黃埔軍校分校,并面向社會招收女性學員,讓很多有志向的女子有了更好的平臺施展抱負。
從黃埔軍校武漢分校中走出的知名女革命家中,有這樣一位,她出生于名門望族,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后來因不滿家中包辦婚姻而大膽選擇逃婚,之后考入黃埔軍校,大革命失敗后成功加入黨。
她18歲時,便已憑借出色的領導能力成為縣委書記,在革命的過程中邂逅愛情,可惜第一任丈夫不幸犧牲于戰場。37歲那年,她選擇了再婚,丈夫同樣是軍旅中人!
這位勇敢又頗具傳奇色彩的女性就是黃杰,而她的第二任丈夫,就是著名的開國元帥,徐向前。
1909年,黃杰出生于湖北江陵的一個書香世家,是當地十分有名望的大戶,雖說父親去世得早,但得益于家庭環境的優越,黃杰自幼在母親和家人的呵護下長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沒有吃苦。
然而,在當時那個思想守舊的年代,不論是大戶人家還是尋常百姓,都習慣于“包辦婚姻”,一般來說,女孩子只要到了十五六歲,就要在父母的安排下嫁人,黃杰也不例外。十五歲那年,她的伯父為她選了一個富家的浪蕩公子做夫婿,黃姐實在不愿意,為了逃婚,黃杰一氣之下離開了家鄉。
在外漂泊的時間里,黃杰無依無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也更加堅定了參加革命的信念。兩年后,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對外招生,黃杰主動報名,最終成功通過考核,成為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女子隊的一員。
需要特別說明的一點是,黃杰早前雖然在家讀過書,但在參加報名考試的學員中,她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她在試卷上寫下的“三民主義”也是她跟著鄰居學的,不過閱卷老師被她的這份真誠打動了,最終才允許她進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
18歲那年,黃杰成功入黨,不久后來到鄂西地區從事基層群眾工作,同年憑借出色的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被上級提拔為松滋縣委書記,同時也是松滋縣的首位縣委書記。
在松滋縣任縣委書記的一年多里,黃杰的進步很快,組織也十分認可她的工作能力,為了進一步激發她的潛力,組織又決定將她安排在上海工作。抗戰全面爆發之后,黃杰加入新四軍,在后方做戰地服務。
對于黃杰來說,無論自己身在何處,坐在什么位置,她始終沒有改變初心,一心向黨。1940年,組織再次委以重任,提拔她做了陜甘寧邊區婦女聯合會組織部部長。
這時候,黃杰的第一任丈夫已經戰死沙場,她一個人過了很久,本想著一生就這么平淡地過下去。可緣分有時候就是那么奇妙,主持婦女工作期間,在紅四方面軍高級干部張琴秋的撮合下,黃杰與徐向前相識。
雖說此前兩人沒有交集,但在見面后,卻有一種似曾相識的親切感,了解了一段時間之后,兩人得到組織的認可,結為革命伉儷。婚后不久,生下了兒子徐小巖,而后又生了女兒徐小濤。
建國之后,黃杰先后擔任過紡織工業部人事司副司長、司長等眾多職務,是一位“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的優秀女性,而她的丈夫徐向前則憑借革命時期立下的顯赫戰功,被授予元帥軍銜。
值得一提的是,結婚多年,他們夫妻的感情始終如一日,生活雖然平淡,但很幸福。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黃杰從不含糊,絕不允許兩個孩子搞特殊。
在他們夫妻的精心教育下,徐小巖成功進入清華大學,畢業后出任總參謀部信息化部部長,如今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中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