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位中新社記者發的文章,寫到中國記者在卡塔爾的遭遇,因為偌大的一個中國沒有主隊,所以他們處在媒體“鄙視鏈”的最低端,太尷尬了。
尷尬之一:國際足聯將媒體劃分為“三六九等”,比賽雙方國家媒體優先派發門票,其次是東道主國家媒體,再次是其余32強球隊所在國家或地區媒體,最后才是其余國家媒體。沒有主隊的中國記者,只能被劃歸到“其余”這個行列。像中新社這樣常年報道世界杯賽事的媒體,一般情況下也就能拿到一張文字票和攝影票。
尷尬之二:到了現場才發現,“其余派”的文字記者要和球迷們擠在看臺上,工作時也只能把筆記本電腦放在腿上,不能充電也無法聯網。
中國媒體記者只能和球迷們擠在同一個看臺。圖為阿根廷隊比賽前,記者早早到達座位席,球迷們還沒坐滿。
尷尬之三:攝影記者還需要再選擇具體的拍攝位置,這就涉及另一輪排隊選擇。輪到中國攝影記者選擇時,往往只剩下中線位置,這意味著如果進球的話,只能拍到球員的后腦勺。
尷尬之四:滿大街都是中國元素,但是有同行被問過:“為什么你們沒有主隊還要來世界杯?”這可能是尷尬的“窩心拳”最頂級。
尷尬之五:當日本隊和韓國隊取勝時,中國記者被認作是日本記者和韓國記者,被人家真誠地道喜,這也是尷尬的“七傷拳”,容易形成內傷。
用記者的一段原話來結尾吧:“相信每個前來報道世界杯的中國記者,最渴望看到的中國元素就是國足了,等到中國足球崛起時,中國記者就不用再處于“鄙視鏈”的最低端,也自然會少許多尷尬。”
不知道中國球員看完這段文字,會有什么感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