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米餃,又名廬江大彎餃,是安徽合肥地區(qū)漢族傳統(tǒng)小吃。這種秈米粉制作的帶餡餃子極有名氣,人稱“三河米餃”。人們常說好吃不過餃子,北方的餃子用麥面制作,三河米餃?zhǔn)且远i米粉制成餃皮,餃餡里有豬五花肉、白米蝦、豆腐干,再加上適當(dāng)?shù)柠}、醬油、香蔥。個頭比普通餃子大的米餃包好后,再經(jīng)過油炸,出鍋后的三河米餃色澤金黃,外皮微酥脆、餡味鮮美。清晨在沉睡的古鎮(zhèn)中醒來,不管男女老少,到早點店吃米餃,吃米粑粑,喝早茶是古鎮(zhèn)的一項傳統(tǒng)習(xí)俗,這構(gòu)成了三河歷史悠久的早茶文化,也是深藏在許多老三河人心中的美食記憶。
三河米餃
三河,是當(dāng)年太平天國青年將領(lǐng)陳玉成指揮抗擊清軍的著名“三河大捷”的戰(zhàn)場。據(jù)傳,陳玉成大敗清軍后,受到當(dāng)?shù)厝嗣竦臒崃覛g迎,紛紛制作點心送給陳玉成的士兵,以示慰勞,得到陳玉成部隊上下一致贊揚,一直流傳至今。因形似餃子,故被稱為“三河米餃”。素有“游在黃山,食在三河”之譽的三河古鎮(zhèn),具有2500多年的歷史,小橋流水人家般的詩意圖景,歷史上是商家云集之地。三河鎮(zhèn)的飲食文化發(fā)達(d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河米餃了。
三河米餃
米餃?zhǔn)且远i米磨制成粉制成餃皮,所謂秈米是一種秈性稻谷非糯性稻谷碾成的大米,一般南方均有栽培秈性稻谷。用秈米粉制作餃皮是它不具備粘性,也是只有這種米粉才能做成大米餃的原因。一般以五花肉、香干、姜、大蔥及調(diào)味料制成餡心。成餃后下鍋油炸而成,色澤金黃、外皮香酥脆、餡心鮮美。
餃想要做的好吃,離不開三大要素:面要炒得好,餡要調(diào)得好,油要炸得好。米的選擇很重要,三河米餃的米面選擇的是當(dāng)?shù)氐脑绲久祝@種米的黏性不大,只有這樣才能做出米餃脆的口感。做米餃的第一步就是炒面,把早稻米磨成粉,加水在特制的大鍋里炒制,師傅每天都要炒30斤左右的米,炒米是個力氣活更是個技術(shù)活,米炒生了面會發(fā)硬,米炒的過熟會發(fā)黏,影響口感,這期間還要不停的攪拌,以防米糊了粘鍋,米炒好放涼備用。
接下來便是關(guān)鍵的第二步——調(diào)餡料。三河米餃的餡是由豆腐、蝦米、蔥蒜等調(diào)料調(diào)制而成的。豆腐采用的是三河有名的水豆腐,口感嫩滑,蝦米是巢湖的白米蝦,鮮蝦的加入也是三河米餃鮮味提升的秘訣。在9成熱的油里,放入生米餃,炸至表面金黃,表皮微微起孔,便可以起鍋了。
三河米餃
炸好的米餃外形飽滿,表面金黃,似一只金燦燦的元寶,咬一口米餃,第一感便是酥脆,隨即,蝦米的鮮,豆腐的嫩,便一起在口腔中迸發(fā)出來,讓人欲罷不能,停不下口。三河米餃香酥的口感深受廣大食客的喜愛,是來三河必吃的美食之一,在游人如織的大街小巷,游客帶走的最多的伴手禮就要算是米餃了。如今三河米餃成功入選了合肥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米餃也成為了三河飲食文化的一張名片,豐富著三河旅游文化的內(nèi)涵。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三河米餃的餡料種類和調(diào)料不斷的變化,每家每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口味進行調(diào)配,有咸的,有淡的,有辣的,也有不辣的。有的推出了像純豆腐的素餡,和純?nèi)獾酿W料。小伙伴們,合肥小吃“三河米餃”,你吃過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