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贏在青春期》專欄的第54章。
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讓父母特別頭痛的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叛逆,孩子開始變得不聽話,父母又不能像以前那樣靠武力來控制他們,因此很多父母就開始為如何教育孩子頭痛了。
關于青春期的孩子為什么如此叛逆,我們就不多做討論了,原因很簡單,這是成長的必然,他們開始嘗試著學著獨立,學著對自己負責,而這顯然就會使得他們與父母對立,畢竟父母的思想不可能始終跟孩子的思想一致,因此當孩子的思想與父母思想不一致,而孩子又堅持自己的意愿時,矛盾也就產生了,孩子自然也就顯得叛逆了。
其實這種叛逆在青春期之前也有,只不過在青春期之前的孩子還無法反抗父母,所以被父母的武力鎮壓了,而到了青春期之后,父母的武力已不足以鎮壓孩子,所以青春期的叛逆才會顯得尤為突出。
于是父母就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你說管吧,孩子不聽,甚至還變本加厲;你說不管吧,又不忍心眼睜睜的看著孩子往火坑里跳,那到底管還是不管呢?
管當然是要管,但顯然不是用父母這種監督、控制的方式管,那具體如何管呢?
讓結果自己教育孩子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肯定應該“管”,但具體如何管就需要講究方法技巧了,不能再像青春期之前那么直接監督、控制了,否則就會受到孩子的激烈反抗。
那具體如何管呢?其實很簡單,就是運用行為的結果來管孩子,我把它稱之為“結果教育”
舉個例子,比如說孩子灑了一地水,你無需耳提面命的教育孩子,只需要讓孩子承擔行為的結果,讓他把水打掃了就是了。你不是喜歡灑水嗎?那你就多打掃就是。一旦孩子覺得每次打掃就很煩時,那這時他自然就不會灑水了。
這就是利用結果來教育孩子,是不是很簡單?你根本用不著一遍遍的給孩子講大道理,也用不著像別的老師教的那些方法操作那么繁瑣,什么第一步、第二步……,你什么都不需要說,也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讓孩子承擔行為的結果就行了。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這種教育方法是最合適的,一方面他們有足夠的智力來判斷對錯,另一方面這種教育方式也根本不會引起孩子的抵制。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時,他最想證明自己,因此他就喜歡對自己負責,所以只要是他造成的結果,你讓他去承擔時,他肯定會義無反顧的。而一旦他自己覺得這種結果不好,他自然也就改正了,根本就不用你一遍遍的講大道理。
結果教育是一種后發制人的教育,利用行為的結果來教育孩子。而父母之前采用的監督控制是一種先發制人的教育,企圖在事件發生之前就糾正,從而避免問題的發生。但問題是,這種先發制人的教育代表的是一種不信任,是否定孩子。如果孩子承認你是對的,接納你的建議,那就等于要承認他自己是有問題的,顯然這會傷了他的自尊,所以他肯定聽不進去。你越是不讓他去做,他反而越是去做,因為他要證明你是錯的,他是對的。
現在換成結果教育就不一樣了,你沒有否定他們,也不會傷他們自尊,而讓他承擔自己行為的結果也是天經地義,所以他也沒有反抗的必要,當然也就不會因此而敵對父母了。
那肯定有的父母會說了:但是有的問題你無法讓孩子承受結果?就比如說學習,難道我就真的不管了,讓他承受學習不好的結果嗎?那最終孩子學不好,找不到好的工作,不還是我要買單?
是不是很多父母有這樣的疑問?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來認識結果教育。
進一步認識結果教育
讓孩子承擔行為的結果,這一步其實很簡單,很多父母其實都知道,但要想更好的運用結果教育,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認識結果教育,了解結果教育的使用范圍,而這就是很多父母不知道的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