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張藝謀的《滿江紅》的上映,又將大家的視線拉回到中國人很不愿意提起的一段歷史,那就是南北宋交替的那一段極其憋屈的歷史。本文結合《宋史》中對于秦檜的記載,來看看秦檜在宋史中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秦檜出生于公元1090年,北宋哲宗年間的官宦人家。秦檜的父親秦敏學,做過玉山縣令、靜江府古縣(今廣西永福縣)縣令。如果放到今天,就相當于縣長或者是縣委書記家的公子。但是由于早亡,秦檜早年并沒有過上人們印象中官二代的生活,而是以私塾先生謀生。當時的秦檜非常苦惱,他曾寫過“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猢猻王”的詩句。
公元1115年,25歲的秦檜以狀元的身份通過科舉考試,一步買進了大宋的官僚體系,可以說是少年得志、前途無量。北宋年間特別重視科舉身份,很多家里有待嫁女孩的豪門,都會在放榜的那天派家丁帶著一乘小轎,將這些新科進士抓起來就塞進轎子抬回家,到家了如果彼此都滿意有的人就會當場拜堂,這就叫榜下捉婿。當然我們不得而知秦檜是不是這樣被搶走的,我們知道的是秦檜娶了北宋宰相王珪的孫女。古人說高門嫁女低門娶婦,就是強調婚姻的門當戶對,這是有一定道理的,秦檜的老婆王氏就非常強勢,秦檜頗有懼內的美名。王氏不能生育,秦檜都不敢娶小妾延續香火,后來秦檜跟某個女子有了一個兒子,王氏堅決不允許這個兒子進入秦家的大門,秦檜不得不把王氏的哥哥王喚的兒子過繼過來,給自己延續香火。 說王氏大家都沒概念,要說李清照大家就有概念了。王珪是李清照的外公,是王氏的爺爺,李清照跟王氏是姑舅表親,是打折骨頭連著筋的實在親戚。也許是不屑秦檜夫婦的為人,李清照從來不跟他們來往。
秦檜中進士的115年是中國歷時上非常特殊的一年,這一年,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建國反遼,并在護步達崗擊敗遼國的七十萬大軍。這一年北宋開始構建海上之盟,聯合金國共同進攻遼國。這些跟剛剛步入仕途的秦檜都沒什么關系。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密州教授,后順利考中詞學兼茂科,被授予太學學正。
公元1126年,秦檜枯燥乏味的北宋小富豪生活被打斷了,打斷他美好生活的是來自東北的金國人。這年正月,金兵將汴梁城給包圍了,宋欽宗跟金人簽訂了城下之盟金軍才撤退,金軍撤兵之后,宋朝內部就針對是否按照合約將太原、中山、河間三鎮割讓給金人發生了非常激烈的爭吵。其中一派認為不應履約將三個重鎮白白送給金人,秦檜就是其中叫的最歡的一個。由于秦檜堅定的站隊主戰派,他仕途開始起飛,一年之內就被提拔為御史中丞,相當于監察部門的二把手,秦檜竟然通過嘴炮成功讓位北宋高級官僚的行列。
但是秦檜還沒來得及慶祝,金兵在當年閏十一月再次把汴梁城給圍了,將徽欽二宗、公子王孫、朝廷重臣以及數萬美女百姓打包帶回到塞北的黑龍江。
秦檜很幸運沒有被金兵擄走,成了留守大臣中的一員。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127年,金國人派人給汴梁城留守朝廷帶來一個消息,金國人讓漢人自己再立個皇帝,幫金國打理漢地,每年按時給金國輸送金銀糧草、珍寶美女。汴梁城再次吵成一團,一撥人推薦張邦昌,而以秦檜為首的一撥人建議在趙家宗室子弟中找一個人來當這個皇帝。金國人對于趙氏家族是沒有哪怕一丁點的好感,他們很快就冊立了張邦昌為皇帝,并改國國號為楚。
秦檜到了金國之后,跟宋徽宗、宋欽宗關在一起,原本是打算一起北宋王公大臣一起送到金國當時的首都上京會寧府,也就是今天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此時康王趙構在應天府也就是今天商丘即位稱帝。宋徽宗得到消息之后以為自己的機會來了,于是立即給押送他們的主帥完顏宗翰送去了一封信,大意是他可以以父親的身份說服趙構老老實實的給金國人當狗。而這封信是由秦檜來主筆和潤色的,可見秦檜在書法和寫文章上的造詣之深,因為宋徽宗趙佶本人就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書法家。
秦檜在金國的所作所為不見于史書記載,但是大體上可以明確的是,秦檜就在這件事之后,秦檜的命運發生了轉變,當其他王公大臣被押送出塞的時候,秦檜卻被留在燕山府完顏昌帳下聽命。而且雖然沒有明確記載,秦檜在金國人帳下卻非常得寵,據說完顏宗弼曾經專門宴請秦檜,作陪的全是原北宋的命婦,可以說是非常隆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此時秦檜已經從一個堅定的主戰派轉為投降派了。這種現象在中國古代并不鮮見,特別是宋、明兩朝,很多沒經過戰火的文人聽到戰爭的時候,獸血沸騰,張嘴就喊打喊殺,可是經歷戰火之后,立刻就被刀兵嚇傻,秒變和平主義者。一些在生活中看到小偷都不敢抓的人,在網絡上卻喊著“富士山頂插漢旗,櫻花樹下戲胡姬”也是這種人。
對于秦檜的轉變史書沒有記載,演繹中都歸結為秦檜慫貨本質,其實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專有名詞,叫“斯德哥爾摩綜合征”,即在超出他們認知范圍的力量打擊之下,很多人的反應不是進行反抗,而是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性、甚至協助加害人。其實也是人類趨利避害的一種本能。秦檜此時的行為雖然無可厚非,但是在此種艱難時期,仍然堅持氣節的張叔夜、孫傅等人顯得更加難能可貴。由于秦檜的極力巴結和輔佐金人攻略中原的功勞,秦檜很快就被提升為“參謀軍事”。
起初金朝雖然對趙構另立朝廷很憤怒,但是他們對于南宋小朝廷卻完全沒放在眼里。公元1129年,金國以完顏宗弼為主將,一路猛沖猛打渡過長江,趙構轉身就跑,金軍一路攻破金陵然后一路向東南,進而攻破杭州、寧波,逼得趙構坐船躲到大海上才逃過一命。由于趙構被追的過于狼狽,史稱搜山檢海捉趙構。金國人戰斗力雖強,但是不會水,于是只能無奈于1130年2月撤兵。將杭州付之一炬,金國人一路上燒殺劫掠,給江南百姓造成了空前的浩劫。
但是金國人準確的拿捏了南宋皇室,但是他們嚴重低估了宋朝軍人、百姓的血性。當完顏宗弼走到鎮江準備渡過長江回老家的時候,發現長江已經被韓世忠帶著高大的海船封鎖了,金國人嘗試了一下結果被韓世忠擊敗,完顏宗弼無奈只能一路向西,重新選擇渡江地點。結果走到黃天蕩的時候,被韓世忠堵住長達四十八天,眼看金兵被困死,結果完顏宗弼找到老河工,沿著老鸛河故道,連夜開鑿一條三十里長的大渠直通秦淮河,金兵得以逃到金陵。但是面對韓世忠的封鎖完顏宗弼仍然無可奈何,于是張榜尋找破敵之策,一王姓福建人貪賞獻策利用海船無風不動的特性用火攻破敵之策。韓世忠也犯了輕敵的毛病,他無論如何沒想到這群馬背上的女真人找到水戰破敵的戰術,結果韓世忠的水軍被金兵的火箭燒的是全軍覆滅,韓世忠和少數將士在瓜步棄舟,從陸路逃回鎮江。
完顏宗弼稍加修正,將金陵付之一炬然后全軍直奔長江,準備渡江而去。沒想到剛走到牛首山就迎來了岳家軍的伏擊,岳家軍就地取石,構筑工事,當夜趁機夜襲金軍,金軍驚擾潰敗,岳飛趁機追殺金軍,金軍倉皇渡江。一生征戰的岳飛對于牛首山大捷非常得意,在《宜興張氏桃溪園廳壁記》中寫道:“總發從軍,大小二百余戰,雖不及遠涉遐荒,亦足快國事之萬一。今又提一壘孤軍,振起宜興,建康之城,一舉而復……即當深入邊庭,迎二圣復還京師,取故地再上板籍。他時過此,勤功金石,豈不快哉!”
這次兇險的經歷給完顏宗弼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水戰的兇險完全超出他的認知范圍,韓世忠、岳飛帶領殘兵敗將就把他搞得灰頭土臉,幾次險些全軍覆滅,讓他對長江生出了深深的恐懼,此生再也沒動過渡江平定江南的心思。
在1130年十月,注意這個時間點,是在完顏宗弼從江南回撤之后,跟隨完顏昌攻打山陽(今江蘇淮安)的秦檜,帶著老婆王氏以及仆役家人一個都不少的離開金營,然后取道漣水軍水砦(今江蘇漣水縣),乘船出海安全抵達南宋首都臨安(今杭州),投奔趙構。秦檜對外則宣稱自己是帶著家人殺了監視自己的金兵,奪船出海才逃出來的。其實是沒有人信他這套鬼話的,很多人當堂提出疑問:“你秦檜跟孫傅、張叔夜等人一起被金人拘捕,怎么只有你秦檜自己回來了,其他人呢?。你說你一個書生,殺掉監視你的金兵,然后帶著全家婦孺老弱,可以完成從而且從河北到杭州,二千八百多里的路程,中間還有黃河、大海相隔,而金兵卻沒有抓到你們。也沒有其他證人可以給你作證,秦檜,你當全天下人都是傻子嗎?”
但是當時草創的南宋小朝廷急缺秦檜這樣的高級官僚背書,而且當金兵南下之際,向金國人投降的文人更是不計其數,誰又比誰更干凈呢?如果對所有文官都嚴加追究,南宋這個小朝廷恐怕連個架子也搭不起來了。在秦檜昔日好友宰相范宗尹、同知樞密院李回的背書擔保之下,眾人這才放棄對秦檜的窮追猛打,并順利見到了宋高宗趙構。
秦檜最擅長的就是起草文書和一筆好字,秦檜因起草了跟金國淮南戰線的主將完顏昌的外交文書而受到趙構的賞識,趙構非常高興的跟眾人說:“秦檜這個人非常的忠誠樸實,朕得到他高興的睡不著。剛剛收到徽欽兩位皇帝以及我母親的消息,現在又得到這樣的人才。真的是天大的喜事啊!”宰相推薦秦檜出任經筵,趙構認為太低了,于是任命為吏部尚書,并賜給秦檜大筆金銀財寶,秦檜得以在南宋立足。趙構之所以這么重視秦檜還有一個原因,秦檜在靖康年間是類似清流領袖的人物,在文臣中威望頗高,在被金人擄走之前已經是御史中丞了,算得上是高級官僚。這樣的人對于穩定剛剛肇基的南宋朝局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正面意義的。
過了一年,也就是1131年,宰相范宗尹因為打算推行宋徽宗崇寧、大觀以來濫賞的舊例被趙構罷相。秦檜看到自己的機會來了,于是到處跟別人說:“我有兩個計謀,可以立刻讓天下安定。”別人都很好奇,問他是什么計謀,他說現在沒有宰相,我說出來也沒有人執行啊。趙構聽說之后,知道秦檜是想做宰相,于是任命秦檜為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秦檜在知天命的年紀41周歲拜相,位極人臣。很多人說秦檜因為大話而取相位,是不是太兒戲了。很多人忽略了當時南宋的惡劣環境,外有金兵隨時入侵的壓力,內有各路兵馬隨時轉變為軍閥的危險,朝廷之內啟用的都是北宋舊臣,而且人數還不夠,很多部門都填不滿,當時的南宋朝廷只能說勉力維持,這個時候秦檜說他有高招,如果秦檜真的能安定天下,他白賺,如果秦檜僅僅是吹牛,又沒有什么損失。
當然趙構也沒傻到僅僅因為秦檜的一句話就封他做宰相,趙構還是看中秦檜處理政務的能力。同時趙構任命呂頤浩再度出任宰相,實際上是分秦檜的權。秦檜擔心呂頤浩會分自己的權力,于是讓心腹散播流言說:“周宣王之所以能中興,就是因為將內政和對外征伐分開管理,現在兩個宰相也應該分開管理內外事務。”趙構聽說之后覺得很有道理,于是讓呂頤浩到鎮江建了一個都督府專門管理軍事,讓秦檜管理內政。趙構還跟別人說:“我這樣分工很高明的,呂頤浩管理軍事、秦檜管理政務,就像勾踐將文中和范蠡分成內外使用一樣。”
秦檜從金朝回來,人變得務實了。當了宰相大家也沒看到他安定天下的高招,卻看到了秦檜攬權,秦檜首先設立了一個叫“修政局”的新部門,然后就開始攻擊其他宰相,試圖獨攬朝政。還在風雨飄搖的南宋小朝廷立刻陷入非常激烈的黨政。秦檜做了宰相之后立刻提出他的安定天下的策略,那就是跟金國人議和,怎么能讓處于優勢地位的金國人同意議和呢?秦檜想出的辦法是“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此時南宋文武大臣仍然以主戰派為主,秦檜的投降言論非常不得人心。趙構一看,再讓秦檜當宰相,自己的皇位恐怕要不保。于是趙構站出來說話:“秦檜所謂的‘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根本就行不通,很不得人心,按照他的方案,朕這個北方人也要給劉豫送過嗎?而且秦檜之前吹牛,說他做了宰相可以聳動天下,但是他做了幾個月宰相,正事沒干黨爭倒是搞的風風火火,現在朝政搞得一團糟,但是他說得聳動天下卻沒看出來。”隨即向中外發布公告,秦檜罷相,任觀文殿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 ,以示不再復用。在1132年,僅僅做了幾個月宰相得秦檜第一次罷相。
但是當時的國際形式變幻莫測,很快秦檜就獲得了重新被啟用。公元1135年,完顏昌主政,鑒于金國鯨吞遼、北宋的廣闊領土之后,所面對的各種壓力,草原上有蒙兀國、克烈人為代表的五大兀魯斯,西遼雖然被趕到新疆去了,但是時刻準備復國,在北方的遼國、北宋舊地有著此起彼伏的起義,而金國從一個部落國家迅速崛起一個大帝國,內部的管理體系也嚴重滯后,所以完顏昌為首的一派黨政之后,立刻開啟跟南宋的和談,并主動提出可以把陜西和河南交還給南宋。
此時的趙構是急于跟金國達成暫時和平的,但是南宋上至文武大臣、下至黎民百姓輿情熊熊高呼北伐,此時趙構是不敢把自己的真心話講出來的。于是他默默的給秦檜升了一個小官,二月封秦檜為資政殿學士。六月,拜為觀文殿學士、知溫州。紹興六年(1136年)七月,秦檜改知紹興府。不久,又被任命為醴泉觀使兼侍讀、行宮留守,并暫去尚書省、樞密院參議政事。就這樣,趙構在神不知鬼不覺之間把秦檜又弄回中央了。對于趙構的用意別人可能還不太在意,但是秦檜心里是門清。
1137年,出使金國的何蘚出使金朝返回,告知宋徽宗及顯肅皇后死訊,高宗重禮發喪,當天任命秦檜為樞密使,地位僅次于主戰派的宰相張浚,這次回來,秦檜老實多了,每天都老老實實工作,堅決不再高喊和議了。
當時作為中興四將的劉光世,跟朝廷申請病退,剛開始的時候朝廷讓岳飛來統領劉光世舊部,于是岳飛立刻著手北伐,作戰方案已經被通過了,岳飛的準備工作已經完成了,但是作為執政的宰相張浚提出,把劉光世舊部收歸朝廷直管。已經把防備武將刻到基因里的南宋君臣立刻全票通過,這不僅讓岳飛的北伐準備全部泡湯,劉光世所部大將酈瓊帶著四萬多人投靠偽齊劉豫去了,導致淮河防線漏出一個大洞,南宋上下措手不及,手忙腳亂的把漏洞堵上了,事后追責的時候首相(當時沒有這個詞,但是這個詞對于宋朝群相制度很好的描述了各個宰相之間的關系)張浚背了主要黑鍋,被罷相。當張浚離任之前趙構問張浚:“誰可以接替你出任首相啊?你看秦檜怎么樣?”張浚答道:“原來別人說秦檜這個人是個壞蛋,我一直都不信,自從跟他一起工作之后才發現,秦檜這個人就是一個王八蛋。”趙構說:“看來只能由趙鼎來繼任首相之位了。”于是趙鼎拜相。趙鼎拜相之后,秦檜對趙鼎百般巴結,而且秦檜本人也確實非常有才能,工作尤其出色,趙鼎很快就把秦檜當成了心腹。
當年11月,覆滅北宋的主要將領完顏宗翰(粘罕)的死訊傳到南宋,趙構不禁感嘆道:“金國人這么暴虐,老天一定會收了他們,一定會讓他們滅亡的。”秦檜在旁邊立刻接嘴說道:“陛下您只要積德行善,老天會保佑您成為中興之主的。”趙構不僅哂笑道:“當然老天一定會保佑我,但是也要有所作為才能實現啊。”秦檜一直都努力接近南宋最高權力趙構本人。
1137年,原本作為金國在中原代理人的偽齊政權被金國給吞并了,金國鯨吞了遼國和北宋的廣闊領土,出現了非常多的消化不良,遼宋兩國舊地的抵抗組織風起云涌,金國對于南宋的進攻也緩了下來,特別是隨著完顏宗翰等第一代軍事將領的逐漸消亡,金國的攻勢開始放緩。
1138年三月,秦檜又被升了一級,被任命為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里主要是趙鼎的功勞。有一天開會的時候,趙構跟宰相們說:“跟金國和談朕是不愿意的。但是朕的母親年事已高,朕很擔心不能在母親面前盡孝。所以啊,為了把母親救回來,哪怕讓朕給金國稱臣也再所不惜。”秦檜立刻答道:“皇上,您不惜向金國人稱臣也要換回太后,這是作為皇帝的孝道。但是您受到這樣的屈辱,作為忠臣我非常難受。”趙構笑道:“別扯那些沒用的,雖然要盡量達成和議,但是所謂有備無患。咱邊疆的軍事也不能廢弛,不然哪怕和議達成,金國人也不會遵守。”
散會后,宰相們陸陸續續都離開了,走到半路秦檜偷偷返回私下覲見了趙構。史書上記載 秦檜跟趙構說:“宰相們都畏首畏尾、首鼠兩端的騎墻派,如果您真的希望跟金人講和,請將這件事都交給我來辦,不要讓其他人參與,我一定會把事情給您辦的漂漂亮亮的。”趙構非常高興:“好,這件事就交給你辦。”但是秦檜卻說:“臣擔心您其實沒有真正的下定決心,您再考慮三天,三天以后您如果沒改變主意,咱們再聊。”三天后,秦檜給趙構匯報工作的時候,倆人確認過眼神,之后秦檜專門負責跟金國和談,而且關于跟金國和談的所有細節、文書都不跟群臣溝通,由秦檜直接跟趙構匯報確認。
當然這是史書上的說法,但是這里面有一個疑點,就是秦檜不知道他這么做的后果嗎?我個人認為他一定是知道的,遺臭萬年是跑不掉的,那么他這么精明的人就一定會索取他認為的回報,從后來的結果反推,這個代價是他終身享受榮華富貴,一輩子位極人臣,他的子孫盡享榮華富貴。當然這些兩個當時人都不會對別人說,這是兩個人的默契,史書中為尊者諱,也不會記錄。事后證明,二人都恪守了對彼此的承諾。
秦檜執政之后,開始瘋狂排除異己,大肆培植黨羽,其氣焰之囂張不下蔡京之下。很多人會問,趙構為什么會縱容秦檜這么做,其實秦檜這么做不僅僅是道德考量,也有其務實的作用的,不論是為了全力推行跟金國議和,還是全力搞發展,首先要做的就是統一思想,不然做什么事都會吵吵嚷嚷無休無止的爭論,太平盛世的時候這種互相掣肘是有必要的,但是在生死存亡之際,這就要命了,南宋當時急需建立秩序,哪怕這種秩序有各種缺點,也比剛開始的時候的無序爭吵要好。所以秦檜雖然玩命的推進跟金國的議和,同時他也玩命的搞活經濟,讓南宋終于恢復了一絲元氣。讀這段歷史,很多人都忽略的事,南宋朝廷在初期的時候是舉步維艱的,最擔心南宋隨時翻車的趙構,不到40歲頭發就全白了,他也許很懦弱、沒有氣節,但是他是最在乎南宋存亡的人。最終他將朝政全都委托給秦檜,是否也是因為秦檜之前的那些人搞不定南宋初年的紛亂的朝局呢?
當然,對于秦檜的不顧一切的跟金國人議和,當時宋朝的重多大佬都表達了不滿,樞密院編修官胡銓甚至公開呼吁秦檜就是賣國賊,只有砍了秦檜的腦袋才能平息天下的怒火。韓世忠更是四次上書反對議和。最后趙構不得不出面表態:"朕嗣守太祖、太宗基業,豈可受金人封冊。"
但是秦檜和金人議和的腳步是一刻都沒有停止,公元1139年,秦檜和金人的第一階段和議達成,金國將河南、陜西部分領土歸還給南宋。由于北宋的教訓太過于慘烈,南宋君臣對于金國始終保持高度戒備。南宋的有識之士們都上書提醒趙構要保持戒備,張浚提醒朝廷要以石敬瑭、劉豫為戒;徐俯、連南夫、岳飛也借賀表進行諷諫。汪應辰、樊光遠、韓紃、毛叔慶、張行成等都說金人居心叵測、和議難長久。這些言論都被秦檜壓下去了。
不但是南宋朝野接受不了這次議和,就連金國人也接受不了。當年七月,完顏宗弼將主和派的完顏宗磐、完顏宗雋給殺了,將完顏昌罷官。然后再1140年兵分四路進攻南宋。多虧南宋前線的將士根本就不相信金國的信用,一直枕戈待旦,給了金國人迎頭痛擊,全線都打出了漂亮的防守反擊,張俊攻克亳州,王勝攻克海州,張浚戰勝于長安,韓世忠勝于泇口鎮,岳飛更是在郾城大敗完顏宗弼本人,差一點岳飛就把完顏宗弼給活捉了,史稱朱仙鎮大捷。完顏宗弼可以說是踢到了鐵板上。南宋上下都摩拳擦掌,準備趁這個機會反推一波,但是生怕保不住現有勝利果實的趙構讓韓世忠撤兵,將各路將帥悉數召回。結果蔡州、鄭州、淮寧府等地再次落入金人之手。南宋上演了一波不敗而敗。
完顏宗弼根本就不敢相信,不相信南宋的那群菜雞在短時間內將戰斗力提升了好幾個等級,他也不相信金國的女真勇士在進入遼國、北宋的花花世界之后立刻就腐敗了,戰斗力直線下降了好幾個等級。于是在第二年,也就是1141年再次全線進攻南宋。結果憋了一肚子氣的宋軍再次把南下的金軍一頓胖揍,宋將邵隆、王德等連戰皆捷,收復商州、廬州等地,岳飛更是高喊著直搗黃龍朝著金軍沖鋒。秦檜一看再打下去和談就徹底黃了,于是強令張俊、楊沂中、劉锜、岳飛等班師,岳飛還想倔強一下,結果趙構連下十二道金牌強令岳飛撤軍,岳飛這個耿直boy悲憤交加,痛心疾首地仰天長嘆:“十年之功,廢于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最后也無奈撤軍。
此戰讓完顏宗弼認識到,宋金之間實力對比已經發生質的改變,隨便一只軍隊就可以打穿宋國全境的時代一去不返了。在國內外的壓力逼迫下,無奈坐下來認真的跟南宋進行了和議,史稱紹興和議,主要內容有:宋向金稱臣,金冊宋康王趙構為皇帝;劃定疆界,東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大散關(陜西寶雞西南)為界,以南屬宋,以北屬金;宋每年向金納貢銀、絹各25萬兩、匹,自紹興十二年開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納。紹興和議確定了宋金之間政治上的不平等關系,結束了長達10余年的戰爭狀態,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趙構判斷,此次和議,金國是有足夠誠意的,而且在雙方邊界,南宋政權利用十年時間修建了非常龐大的堡壘群,他有信心在金國翻臉的前提下,南宋可以完成防守反擊,這是個宋朝皇帝和文臣們都看得懂、能操作的戰術。外部壓力變小,趙構決定解決他心中最大的心腹之患,武將集團。玩這套趙宋皇族和文臣已經有非常成熟的解決方案和成功案例的,于是秦檜出面,以宰相的身份,調韓世忠、張俊、岳飛到中央出任樞密院的主官和副官,韓世忠、張俊為樞密使,岳飛為樞密副使。岳飛這個二桿子雖然口無遮攔,但是在趙構和秦檜眼里,岳飛就是個耿直的技術專家,雖然嘴巴臭,但是危險小。他們其實主要想解決的是張俊和韓世忠。
張俊是最早跟隨趙構的軍頭,南宋將領大多出自他的門下,包括岳飛也是他的老部下。韓世忠則是出身北宋最能打的西軍,從北宋末年的征討西夏、平方臘、北伐遼國以及南宋的創立,他都全程參與,是個妥妥的老兵痞。張俊和韓世忠都是那種趙構和秦檜看不透而且都有傾覆南宋政權的能力的老炮。跟他們相比,岳飛就不同了,岳飛這個人看起來就讓人放心,一看就是老實巴交的農家漢子,雖然很能打但是一根直腸子一眼就能看個通透,而且岳飛這個人所有的技能點都點在軍事上了,其他方面就像個傻子一樣,雖然口無遮攔,經常搞的大家很難堪,但是他耿直的人設太深入人心,大家也都不當回事。
張俊這個老江湖一接到讓他到中央上任的命令他就知道趙構是對他不放心了,于是在自己的軍中挑選了一些戰斗力低下的士兵,在腿上都紋上成片的刺青,一到臨安就招搖過市,直接就被臨安百姓當耍猴給圍觀了,老百姓都很失望,名震天下的張俊的部下原來都是一群花拳繡腿的樣子貨。張俊報道之后就主動請求裁撤他的部下,然后貪污受賄廣治田宅。當時別人都以為這個老家伙老了,沒有了建功立業的心思,趙構對他也就放心了,于是就暗示他搞死韓世忠。
張俊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老實人岳飛,岳飛這個人不但對皇帝忠心,對張俊這個老上級一直都畢恭畢敬,所以張俊一直把岳飛當成自己人。巡視楚州韓世忠的軍隊的時候,張俊找到岳飛,想要找茬一起搞死韓世忠,被岳飛嚴詞拒絕。雖然如此張俊只是覺得岳飛很正值,不愿意干這種臟活,仍然把他當成心腹,什么事都不避諱他。巡視完之后就跟秦檜說,沒抓到把柄,秦檜說不要緊,于是秦檜構思了通過誣陷韓世忠部將耿著來攻擊韓世忠。知道原委的岳飛趕緊給韓世忠去了一封信通報了消息。韓世忠連夜跑到皇宮,當著趙構的面脫了赤條條,指著身上的傷疤歷數自己的戰功,搞得一直維持好人形象得趙構下不來臺了,此時殺韓世忠就只能證明趙構忘恩負義,而且韓世忠直接找的是趙構而不是跟秦檜對峙,趙構是不想臟了手的,為了維持自己偉光正的形象,只能放了韓世忠,韓世忠也乖,很快就主動辭職離開軍隊,還將自己多年攢下的家產悉數捐給朝廷,從此躲在西湖邊上學寫詩。而最尷尬的就是岳飛,原本趙構最放心的岳飛不但破壞了自己收攏兵權的計謀,還在全天下人面前讓自己漏了一回大臉,趙構卸磨殺驢的計劃全天下都知道了,更重要的是中興四將其他三個都主動的交出兵權了,但是岳飛不但不交權還整天喊著北伐,于是趙構所有的邪火都撒在岳飛身上了。
首先秦檜指使萬俟卨彈劾岳飛,岳飛這個人平時就是個口不擇言的大嘴巴,仗著自己沒有壞心思啥都說,什么催皇上趙構立太子啊、什么戰場抗命啊,那是五花八門而且證據確鑿,國家危亡之際,岳飛的這些臭毛病平時沒人跟他計較,可是現在要整他就都成了鐵證了。于是岳飛先是被罷官回到江州廬山舊居賦閑。沒過幾天秦檜讓萬俟卨出面,給岳飛炮制了一個謀反的罪名,讓岳飛下大理寺監獄,在獄中面對萬俟卨的誣陷,岳飛慨然抗辯,主審何鑄以岳飛實務謀反結案并匯報給秦檜,秦檜說:“岳飛謀反是趙構的意思。”于是換萬俟卨重審,剛開始的時候岳飛還逐條辯白,但很快岳飛就知道,萬俟卨就是要把他弄死,于是任憑百般毒打一言不發,而且絕食抗議。當時很多有良心的有識之士站出來為岳飛說話,理寺丞李若樸、何彥猷力主岳飛無罪,遭罷官處分。宗正卿趙士?以全家百口擔保岳飛無罪,遭革職并逐出臨安。文士智浹、布衣劉允升、范澄之等也分別上書為岳飛申冤,但都受到株連,劉允升被下大理寺處死,智浹、范澄之后來都死于流放地。已賦閑的韓世忠因岳飛入獄之事質問秦檜,秦檜回答:“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韓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在缺乏認證、物證、口供的前提下,經趙構特批:“岳飛特賜死。張憲、岳云并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將防護。”對于岳飛秦檜進行的是秘密處決于,有說岳飛死于“拉脅(猛擊胸脅)”的,有說被賜毒酒毒死的,風波亭只是后世的演繹說法。岳飛的供狀上只留下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云和張憲被斬首。隨即岳飛、張憲的家產都被沒收,家屬被分送廣南、福建等地看押。岳飛的死訊傳出,百姓們都為之哭泣,金國君臣彈冠相慶。
對于岳飛是被冤殺的事實,當時的滿朝文武人盡皆知,但是顧忌于是趙構的堅持,多次為他平反的努力都失敗了,直到1161年,金國海陵王完顏亮舉傾國之兵大舉南下,在滿朝文武以及岳飛舊部的強烈要求之下,在新任皇帝宋孝宗趙昚于1162年正式為岳飛平反,千古奇冤才算有了一個了結。
其實對比岳飛和韓世忠我們就可以發現,岳飛真的只是個武將,一點政治權謀都沒有。岳飛和韓世忠一樣,他們不是犯了什么十惡不赦的大罪,只是皇帝對他們不放心了,于是羅織罪名要弄死他們。韓世忠知道癥結所在,直接找到趙構,要了趙構的特赦。而岳飛自認為自己沒做錯什么,于是慨然跟秦檜對簿公堂,落得一個枉死的下場。
岳飛平反之后,南宋的百姓不敢把火氣撒到皇帝趙構身上,于是他們把冤死岳飛的四個直接負責人秦檜、王氏、張俊、萬俟咼鑄成了鐵像,半裸著跪在岳飛墳前贖罪,一跪就是近千年。
岳飛枉死之后,秦檜因和議有功,被特封為太師、魏國公和秦國公。秦檜成了和蔡京、童貫同等待遇的兩國公。
《宋史》對于秦檜接下來的十三年的描寫全部都是迫害同僚,直到公元1155年,秦檜病死。我本人認為這是不客觀的。因為在這段時間里,秦檜是獨相,由于他玩命的排除異己,朝廷中幾乎全是他的黨羽,而南宋的方針大政也全都是秦檜主持完成的,南宋取得成果理論上都應該歸屬于他,但是由于他的名聲太臭,史書中刻意的忽略了這些,包括他發明的宋體字都不能冠他自己的名字。這段時間,南宋的農業、外貿、經濟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海上絲綢之路開始逐漸形成、推行以紙幣為主要流通貨幣的實驗大獲成功,為后期大規模推廣紙幣打下基礎。在軍事上,完成了南宋中央對于軍權的統一管理,杜絕了軍閥產生的可能;同時大規模的發展軍工產業,所造軍器堆積如山;擴大軍隊規模,在紹興十二年(1142年),南宋有軍隊二十一萬四千余人,到了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增加到二十五萬四千余人。外交上,與當時主要的政權西遼、西夏、高麗、渤海、韃靼等國都建立了外交關系,建立了一個范圍更大的反金國聯盟,雖然這個聯盟在軍事方面實際效果乏善可陳,但是南宋跟這些國家的貿易流通卻極為的頻繁,為南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所以太祖才會說:歷史上的狀元,出色的沒有幾個,唐朝的李白、杜甫兩大詩人都不是狀元,出色的狀元只有文天祥、秦檜。柳宗元、韓愈出身翰林,但是二流,王實甫、關漢卿、施耐庵、曹雪芹、羅貫中、蒲松齡等,都不是狀元。
《宋史》中是這樣評價秦檜的:
檜兩據相位者,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禍心,倡和誤國,忘仇斁倫。一時忠臣良將,誅鋤略盡。其頑鈍無恥者,率為檜用,爭以誣陷善類為功。其矯誣也,無罪可狀,不過曰謗訕,曰指斥,曰怨望,曰立黨沽名,甚則曰有無君心。凡論人章疏,皆檜自操以授言者,識之者曰:"此老秦筆也。"察事之卒,布滿京城,小涉譏議,即捕治,中以深文。又陰結內侍及醫師王繼先,伺上動靜。郡國事惟申省,無一至上前者。檜死,帝方與人言之。
檜立久任之說,士淹滯失職,有十年不解者。附己者立與擢用。自其獨相,至死之日,易執政二十八人,皆世無一譽。柔佞易制者,如孫近、韓肖胄、樓炤、王次翁、范同、萬俟禼、程克俊、李文會、楊愿、李若谷、何若、段拂、汪勃、詹大方、余堯弼、巫伋、章夏、宋樸、史才、魏師遜、施鉅、鄭仲熊之徒,率拔之冗散,遽躋政地。既共政,則拱默而已。又多自言官聽檜彈擊,輒以政府報之,由中丞、諫議而升者凡十有二人,然甫入即出,或一閱月,或半年即罷去。惟王次翁閱四年,以金人敗盟之初持不易相之論,檜德之深也。開門受賂,富敵于國,外國珍寶,死猶及門。人謂熺自檜秉政無日不鍛酒具,治書畫,特其細爾。
檜陰險如崖阱,深阻竟叵測。同列論事上前,未嘗力辨,但以一二語傾擠之。李光嘗與檜爭論,言頗侵檜,檜不答。及光言畢,檜徐曰:"李光無人臣禮。"帝始怒之。凡陷忠良,率用此術。晚年殘忍尤甚,數興大獄,而又喜諛佞,不避形跡。
公元1155年,在秦檜人生最后時刻,趙構親自到病床前進行了探視,在外人看來這是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話。但是當趙構結束探視回宮之后,從靴子里掏出一把刀子仍在一邊,并對別人說:“從此以后再也不用帶著這把刀了。”原來趙構本人對秦檜從來也沒有信任過他,從秦檜獨攬相權之后,趙構每次見秦檜之前都會在靴子中藏一把刀,隨時準備跟秦檜拼死一搏。
也許有人會問,滿朝文武都是秦檜的黨羽,他怎么就不造反呢?因為成功率太低,趙構雖然搞掉了中興四將,但是對于中下層軍官卻全部保留,秦檜的雖然權勢滔天,但是其勢力一直無法深入軍隊,如果秦檜敢于謀反,有人帶領這些軍人就可以輕松消滅秦檜。但是中國歷史上通過肉體消滅皇帝進行政變的例子也很多,所以趙構時刻防著秦檜突然失去理智。
秦檜死后,趙構首先強令秦檜的繼子秦熺退休,并將秦檜曾經排擠出朝廷的很多大臣都召回,用來平衡原秦檜黨羽。并以嚴查貪污受賄的名義干掉了很多民憤極大的官員,用以調整朝廷的官員結構,史稱“紹興更化”。
總結:
第一:綜合秦檜的一生來看,他是個非常有才華、非常能干但是卻非常不擇手段的人。他為了實現階級跨越,不惜娶出身豪門的王氏;為了活命他屈身侍奉金國人;為了位極人臣,他不惜做趙構的黑手套。但是他忘記了,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有代價的。他娶了門不當戶不對的王氏,他就要忍受王氏的欺壓,親生的兒子都不能相認;屈身侍敵雖然茍活性命,但是士大夫的名節也就沒有了;給趙構當黑手套,他位極人臣近二十載,享受無盡的權勢與榮華富貴,子孫也都獲得了富足的生活,但是他本人以及老婆王氏的鐵像卻要在岳飛墳前裸身跪上近千年。
第二:我們從后世的眼光來看,趙構是個窩囊的皇帝,秦檜條惡犬,二人狼狽為奸害死了大忠臣岳飛。但是很少有人從趙構的視角來看這段歷史,他是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從小就是個小透明。因為老爸和所有的兄弟都被金國人抓走,他僥幸逃得一命,成了唯一的繼承人。泥馬渡江草創了南宋,他跟其他的刀劈王座的開國之君不同,他的王座來的太過僥幸,這也導致他的皇位極度不穩定。他手下沒有一個跟他絕對一心的文臣武將,上一秒還對他指天宣誓效忠的武將下一秒就把刀子駕到他脖子上要官要錢;上一秒還拍著胸脯跟他表忠心的文臣下一秒就可能投靠金國成了帶路黨。當他被金兀術追的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時候,你跟他說南宋具備北伐中原的實力了,是他沒睡醒還是你沒睡醒?當張俊、劉光世、韓世忠、岳飛在前線艱苦奮戰的時候,趙構也為了前線將士籌集軍需糧餉愁白了頭。此時岳飛又給了他掏心一拳,問他是否可以自籌糧餉北伐,趙構堅決反對,他寧可當褲子也不能讓前線將領自籌糧餉,軍需物資必須由他這個皇帝統一調配。北宋舉國之力對抗遼和西夏都捉襟見肘,更何況趙構手里只有一個極度不穩定的半壁江山,對抗比遼和西夏兇惡百倍的金國,可想而知趙構有多么的步履維艱。而更讓人絕望的是他本人被金兵追殺的時候導致身體壞了,不能生育后代,而宰相們還經常逼著他立一個跟他血緣稀薄的太祖后代當太子,宋欽宗和宋徽宗父子相爭是他親眼所見,萬一大臣們擁立太子跟他對抗,他怎么辦?面對如此錯綜復雜的局面,他急需一雙黑手套幫他干臟活,歷史上所有的改革沒有不流血的,區別只是手段的爆裂程度不同而已。他需要一個堅決支持自己、需要一個幫他壓服各方勢力一心搞錢、需要一個可以不要臉的玩命幫他收回兵權的人。秦檜看懂了,于是他主動站出來充當這雙黑手套。他將所有政見不同者排擠出朝廷,大肆提拔同黨為羽翼,這樣他為朝廷和他自己搞錢的時候阻力就小了很多,有了錢趙構就用這些錢給所有的軍隊發工資。接下來就要收拾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和岳飛四個軍頭了。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們是南宋戰斗力最強的四只軍隊,士兵是他們自己招的、將領是他們自己任命的、甚至連防區都是他們自己打下來的。生死存亡的時候讓他們打防守反擊沒問題,但是北伐是不可能的。北伐戰敗了,損失的是他南宋的國防力量,因為這四個將領是抗在對金作戰的第一線的。打勝了隨著北伐軍隊的推進,他們會招撫流亡、收編偽軍,威望提升,實力進一步擴大。如果尾大不掉了怎么辦?相信將領們的忠誠,你別逗了,他們老趙家就是黃袍加身起家的,他們最不相信的就是這兩個字。所以一旦條件成熟,他就非常急迫的解決這四個麻煩,劉光世因病早早的離開了軍隊,張俊主動交權了,韓世忠是被逼著也交權了,只有岳飛這個茅坑里的石頭,軟硬不吃,走正常手續奈何不了他,那就只能肉體消滅了,哪怕是證據不足也要消滅,不能在菜市口開刀問斬,那就在監獄里偷偷搞死。難道秦檜不知道自己這么做的后果嗎?他當然知道,但是他還是做了自己的選擇,就像嚴嵩選擇做明朝第一奸臣、和珅做天下第一貪一樣,他們做了選擇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本人不是為趙構洗白,趙家的皇帝已經臭大街了,洗不白。但是很多人會非常簡單的把趙構殺岳飛歸結于岳飛的那句口號,“迎回徽欽二宗”,這個就是扯淡了。首先南宋、金國的外交通道非常通暢,徽欽二宗回來也不會直接給岳飛,而是通過外交途徑送給趙構。而且宋徽宗在1135年就死了,宋欽宗雖然很能活,但是威望盡失的他不可能有什么作為了。宋欽宗囚禁退位皇帝宋徽宗是趙構親眼所見的,宋欽宗回來趙構會有點尷尬,但是不至于怕他。還有人說趙構擔心岳飛挾天子以令諸侯,岳飛有那心思根本就不需要用宋徽宗、宋欽宗來實現所謂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可以打出清君側進攻臨安,照樣好用,對于一個一心造反的武裝團體來說,他們最不缺的就是借口。這里最關鍵的不是岳飛是在得到宋徽宗、宋欽宗之后可能會做什么,而是岳飛、韓世忠、張俊都具備了做什么的實力,這才是趙構所不能容忍的,所以才會想辦法弄他們。當然有人會說對待功臣,趙匡胤不是有杯酒釋兵權的先例嗎?對不起,趙構是趙光義的子孫,他們這一脈都缺少勇氣和胸懷,如果趙構是個夠膽的,他就會響應宗澤嘗試死守開封城,開封城守不住他還可以定都金陵,時刻準備北伐,他至少不會躲在杭州隨時準備跑路,更不會被金兀術嚇得直接萎了再也生不出孩子來。把兵權交給武將這種高難度操作就實在是難為趙家皇帝了,他們只能接受童貫這樣的太監、文天祥這樣的文人主持的北伐,武將作為統帥北伐,想都不要想。
太祖對于秦檜的評價是:主和的責任不全在秦檜,幕后是宋高宗。秦檜不過是執行皇帝的旨意。高宗不想打,要先“安內”,不能不投降金人。文徵明有首詞,可以讀一讀。......是趙構自己承認:“講和之策,斷自朕意,秦檜但能贊朕而已。”后來的史家是為“圣君諱耳”。
大家如果覺得寫的還可以,請幫忙一鍵三連,點贊、收藏、轉發,這樣可以支撐作者繼續進行創作。大家如果有感興趣的話題,也可以提給作者,作者可以嘗試寫一寫。
參考資料:
1、《宋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