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我發了篇短文,提出一個問題來討論: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搞免費核酸檢測,到底冤不冤?
大年初五,我發現,“東鄉發布”大年初三那篇“情況說明”的評論區畫風變了:
初四看到的評論區是這樣的(初三晚上我沒去看):
不知道您怎么想,我是很有“反轉”的感覺。
初三的“情況說明”提到,深表歉意,虛心接受網民和社會監督。(插播一下:我覺得叫“網友”更親切。)
但文章下面很多條精選留言的意思是“不需要道歉”。當場“反轉”的既視感啊!
然后就是我初五看到的,那些氣勢磅礴的留言大多消失了,換成了語氣更溫和的。沒有指責媒體和網友曲解、過度解讀、誤導了,沒有大贊東鄉有擔當了,沒有分析核酸的必要性了。這應該算再次“反轉”吧?
從頭到尾,這事太多“反轉”了。您忙著過節,可能不太清楚。我來簡單捋一捋。
大年初三,東鄉區發通告說,初四、初五要搞免費核酸檢測。
(再次插播:“為更精準的做好重點人群動態管理”,“的”字錯了,應該是“地”。可別說現在“通用了”,課本、詞典、老師、試題都不答應。)
雖然提到“采樣對象:全區居民”,并且請“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在“規定的”時間參加采樣,但沒有說“全員”,也沒說必須參加。
很快,這事傳開了,成了大新聞。
有的媒體一開始在標題里說“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后來可能是為了嚴謹,改成了通告里的措辭:“在全區范圍內開展免費核酸檢測”。有點“反轉”的味道了吧?
當然,也有的媒體一直沒改標題。
初三下午,“東鄉發布”把開展免費核酸檢測的通告刪了。晚上,“情況說明”來了,各種解釋、致歉。這算是大“反轉”吧?
然后就是我在本文開頭提到的繼續“反轉”:評論區出現一大片為東鄉叫屈的聲音;初五再看,沒了。
初四,健康時報有報道說,依然想做核酸的居民可以去做,免費、自愿,不參也不會產生影響,當天上午去的人不多。但我覺得這就不算“反轉”了,因為東鄉的“情況說明”并沒說初四、初五的核酸檢測會不會取消。
再回味一下央視春晚小品《上熱搜了》里的臺詞吧:“出發點是好的,以后最好別出發。”
小柯創作的歌曲《馬上就會好的》也上了春晚,里面唱的“特殊歲月的末尾”,其實就是前段時間的感染高峰。歌里還憧憬著“我們將一起看電影,一起去酒吧,一起奔向遠方”,“不再用口罩隔開彼此動人的容顏”。
疫情讓咱們吃了很多苦,現在到了新階段,只要不折騰,日子會變好的。咱們都要有這樣的信心,您說對不對?
新冠已經“乙類乙管”了,各地都跟國家步調一致才好啊。那樣,就不會因為所謂的誤解、曲解而感到太委屈。
(我的前一篇文章,請戳這里:所以,這次“全員核酸檢測”是個冤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