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25日,志愿軍180師副師長段龍章,和師政治部主任吳成德爆發(fā)激烈爭吵,段龍章道:“咱們這些天,爭取出來的寶貴時間,我想,已經(jīng)讓東線友軍撤退得很遠了。上級讓我們狙敵北上的任務基本完成,所以,我建議立即突圍。”
是時,180師接到的任務,是掩護第三兵團撤退,和傷員的轉移,可隨著戰(zhàn)事的繼續(xù),左右友軍相繼撤退,180師孤軍作戰(zhàn),在近10天的戰(zhàn)斗中,戰(zhàn)士們早已斷糧,也沒有任何補給,部隊傷亡慘重。
可即便如此,師部卻仍沒收到任何撤退的命令,538團剛渡過北漢江,單被沖走的戰(zhàn)士就有194人,而539團中,被沖走的戰(zhàn)士有208人。之所以戰(zhàn)士們會被江水沖走,是因為他們已經(jīng)5、6天沒有吃飯了,沒有了體力,加之冰冷江水,很多戰(zhàn)士被淹死在江水中。
聽到這些犧牲數(shù)字,副師長段龍章心如刀絞,便建議不要顧及上級命令,立即突圍。政治部主任吳成德勸道:“龍章,你能太沖動,上級自然有上級的考慮,我們共產(chǎn)黨員隨時要有犧牲精神,就算把我們師全拼光,為了掩護大部隊,從全局來講也是值得的。”
聽到吳成德的話,段龍章火了:“啥?全拼光?你是仔賣爺田不心疼啊?”
吳成德也有點生氣:“你以為就你心疼,為什么師長開會,這不是讓大家交換意見?”
段龍章不依不饒:“老吳,你對我有意見,仗打完了,你到軍黨委反映我去,我現(xiàn)在沒功夫跟你討論黨性!”
事實上,師長鄭其貴也是左右為難,如果真的撤退,他并不清楚友軍的撤離情況,倘若出現(xiàn)意外,他難以承擔,可如果不撤退,部隊傷亡太大,加之沒有補給,戰(zhàn)士們真有可能全部拼光。
最終,鄭其貴還是沒有同意段龍章的意見,不過,為了給180師保留火種,他馬上命令人軍醫(yī)院和師直屬人員轉移。
鄭其貴此舉,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180師的中樞系統(tǒng),事實上,美、韓已經(jīng)逐步將180師包圍,如果再不走,就真的來不及了。
鄭其貴馬上找來軍務科長張杰,令其率領師直人員馬上撤離,與此同時,軍醫(yī)院第三分院,也接到了突圍的命令。
按照正常邏輯,機關和醫(yī)院撤離的時候,一般都會有部隊保護,可此時情況特殊,戰(zhàn)士們再前線拼命,礙于敵我兵力懸殊,根本不可能再抽調兵力,換言之,機關和醫(yī)院的撤離只能“聽天由命”。
1951年5月25日下午,軍醫(yī)院第三分院奉命從馬坪里撤離,壞消息是沒有部隊保護,而好消息是,敵人的包圍圈尚未閉合,還有機會沖出去。
醫(yī)生、護士、衛(wèi)生員和243名傷員開始轉移行軍,醫(yī)護人員本身沒有戰(zhàn)斗經(jīng)驗,加之傷員較多,不僅行軍速度慢,也很容易被敵人發(fā)現(xiàn)。
鑒于時間緊迫,隊伍只能白天行軍,每一位醫(yī)生或者護士都要負責帶上幾個傷員,行軍途中,一發(fā)炮彈落下,院長被炸成了重傷。
女衛(wèi)生員張道華帶著7名傷員,傷員中有的胳膊、腿受傷,有的是頭部受傷,最嚴重的一位傷員還在暈迷中,張道華身材瘦弱,但她憑借一股意念,背上傷員就走。
敵人的炮火還在繼續(xù),而且后方的槍聲也越來密集,張道華不敢停留,帶著傷員加速趕路。大家走著走著,忽聽后方傳來一聲槍響,張道華轉身一看,院長躺在血泊當中。
在剛剛敵人的炮擊中,院長被彈片擊中,沒走多久,院長就意識到,自己流血太多,是肯定活不了的,為了不拖累戰(zhàn)友,他毅然拿起手槍,開槍自殺。
張道華離著院長不遠,聽到槍聲,趕忙到院長身邊,不過院長已經(jīng)沒了呼吸。張道華只能含淚將院長在路旁掩埋。一路之上,接連不斷有戰(zhàn)友犧牲,敵人的炮火也時常在附近爆炸,每每聽到炮彈破風的聲音,張道華馬上會將傷員撲倒在地,待安全后,再拉起傷員繼續(xù)走。
4個小時后,張道華一行人沖出了敵人4道封鎖線,她將傷員安置在一處隱蔽位置,可一點數(shù),竟然少了一個人,一位腿部受傷的傷員掉隊了。
張道華給傷員們交代了一下,轉頭就往回走,他要盡快找回傷員。不多時,張道華找到了傷員,那名傷員腿部傷勢比較重,快走不動了,為此,張道華背起傷員就走。
可就在這時,張道華被美軍發(fā)現(xiàn)了,敵人離著比較遠,只能胡亂開槍,可還是有一發(fā)子彈擊中了張道華的頭部。
張道華頭一低,暈倒了,傷員以為張道華犧牲了,就在旁邊哭了起來。半個鐘頭之后,張道華卻奇跡般蘇醒了。
“你哭什么?”
“我以為你死了,你是為了救我啊!”
“有什么好哭的,救你是我的責任,你快走吧,不要管我,去找我們隊伍。”
“我不一個人走,我要帶你走。”
“不行,你快走,你帶不走我的。”
傷員本身腿就有傷,而張道華傷勢不輕,傷員根本背不了張道華,所以,張道華執(zhí)意讓傷員先走。
傷員拗不過張道華,便給了張道華3顆手榴彈,并承諾找到隊伍一定會來救她。傷員走后,偌大的天地就剩下了張道華一人,天空下起大雨,盡管此時并非冬季,但雨打濕了衣服,加之多日沒有吃飯,張道華被凍得瑟瑟發(fā)抖。
就在此時,張道華發(fā)現(xiàn),眼前總是一片漆黑,經(jīng)過判斷,她確定,她雙目失明了。剛才的敵人的那發(fā)子彈,雖說沒有傷及性命,但奪去了她的眼睛。
彷徨、緊張、絕望,這些情緒在張道華心頭一閃而過,一個雙目失明的人,如何逃得出敵人的包圍圈?不過,張道華很快便鎮(zhèn)定下來,那么多戰(zhàn)士都犧牲在戰(zhàn)場上,即便她也犧牲了,也沒有什么遺憾。
雨下得越來越大,盡管張道華有些不知所措,但心中一個信念在呼喚“爬回去,前方就是我軍陣地!”
張道華奮力挪動著身體,雨水的將聲音隱藏,將血水沖凈,她就這樣一點一點往北方爬。當時已經(jīng)是夜晚,張道華爬到公路上,祈禱著能碰到自己的部隊。
可在兩個小時后,張道華聽到了美國兵的說話聲,為了躲過敵人,她扭身向旁邊一滾,落到了道路旁的排水溝里,不過,她還是被敵人發(fā)現(xiàn)了,
幾個美國兵走來,看到了一具滿是血污、泥水的人,他們用槍托亂砸一陣,發(fā)現(xiàn)這個人已經(jīng)“死了”,便悻悻而去。
張道華忍者劇痛,但沒有動彈分毫,待敵人走后,張道華剛想繼續(xù)爬,但由于受傷較重,失血較多,又暈了過去。冰冷雨水打在她的臉上,讓張道華又醒了過來。
希望和絕望交織在一起,但張道華仍奮力往前爬去,可是體力越來越差,她最終還是爬不動了,她翻身躲到一處排水溝中,閉上了眼睛。
她回想之前發(fā)生的一切,她已經(jīng)完成了任務,沒有什么遺憾的,就在張道華即將放棄希望的時候,一道聲音傳到了她的耳邊“向后轉,快步跟上。”
這是中國話,這是戰(zhàn)友,張道華意識到這一點,便用盡全身的力氣喊道:“戰(zhàn)友們,救救我!”二梯隊的軍務科長張杰、政治處主任王逸民見到了張道華,便馬上給她簡單包扎了傷口,背著她快速離開。
正是那名傷員將消息告訴給了張杰他們,張道華才獲救了。部隊突圍成功后,張道華被安置到了后方醫(yī)院,不過,從此之后,她的眼睛再也看不到東西了。
1953年,張道華出席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代表大會,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的接見,主席緊握著張道華的手:“你就是那位被子彈打傷了眼睛,雙目失明爬回部隊的女同志吧,好樣的,好樣的!”(文/九魚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