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04日—
(第一四四期)
我和王振深感藝術之魅力,書法之有用,遂商定申請一公號,名“兩塊磚墨訊”,以此為平臺與書友文朋通聲氣。
———莫言
周越像
莫言題名
釋文:
周越遺響
米蘇蔡黃
壬寅臘月十八日書
莫言
(莫言 書)
劉徽畫像
莫言手書新聯
釋文:
奇談鼻祖段柯古
草體宗師周清臣
莫言
(莫言書)
伏生畫像
釋文:
破壁藏經伏子賤
劃粥割齏范希文
莫言
(莫言書)
米芾畫像
莫言手書《名郡鄒平 人杰地靈》小記
釋文:
名郡鄒平 人杰地靈
鄒平乃齊魯名縣,歷史悠久,名流輩出。秦有伏勝,舍命藏經,口傳尚書,使經典不絕于世。魏晉有劉徽推演數理,注《九章算術》,顯示強大邏輯能力。唐有段公成式,著《酉陽雜俎》,記天下奇聞軼事,開筆記小說之先河。宋有范公仲淹,少時在此讀書學習,傳割齏劃粥之佳話,養先憂后樂之襟懷。更有宋初書家周越,承晉唐遺韻,開兩宋新風,盛名當時,為蘇、黃、米、蔡之師。然后世知蘇、黃、米、蔡者眾,知周越者鮮矣。四公雖學周,但除君謨外,均有不敬之言傳世,此亦令我費解之事也。
吾觀周越書,剛健瀟灑,風姿綽約,絲毫不遜蘇、黃、米,不知他們出于何種心態貶低周書。我只是一個書法愛好者,審美趣味不高,提此疑問,供方家笑也。
今我兩磚墨訊特出專號,以紀先賢也。
鄒平乃王振兄故里,吾曾于庚子金秋前往參觀學習,人文勝跡,目不暇接。山上有一泉,名醴泉,池壁有楷書題字,據傳系清初文壇領袖王世禎祖父王象晉所書,字端莊秀雅,今人不如也。
吾與王振兄本有從鄒平下水游黃河之約,后因疫情等原因取消,此亦憾事也。
壬寅臘月 莫言
(莫言 書)
蘇軾畫像
莫言手書新詩《游鄒平》
釋文:
庚子游鄒平,
青山黃鳥鳴。
范公留警句,
伏老傳英名。
周越草書美,
劉徽算法精。
大河奔海去,
千里聞濤聲。
壬寅歲尾 莫言
(莫言 書)
蔡襄畫像
莫言手書《隨手小記王振》
釋文:
隨手小記
王振者,山東鄒平人也。少小愛書,常于黃河灘涂以枯枝劃沙練字。后承父訓,臨習多貼,尤以二王、懷、張用功最勤。弱冠從軍,有幸服務舒公案前,耳濡目染,得其真傳也。
壬寅歲尾 莫言
(莫言 書)
黃庭堅畫像
王振手書古風新詩《學周越》
王振手書古風新詩《學周越》之一
王振手書古風新詩《學周越》之二
釋文:
周越書風逸趣高
取法羲獻筆筆驕
藝高官小真博士
曾經執教仁宗朝
鄒平史上多奇才
黃河在此浪滔滔
滾滾東去兩百里
奔騰入海起波濤
昆侖雪崩因鳥叫
長江源泉細如毛
一豎成行三軍漲
八面出鋒萬木蕭
大唐氣韻筋骨盛
法規森森力威嚴
氣貫長虹顏褚柳
筆陣橫掃著新篇
太宗最愛二王帖
王道風神代代傳
周師題跋洛神賦
效仿鍾繇妙自然
蘇子文采長江水
水大能行萬里船
夜色沉沉九天外
一輪明月照坤乾
寒食片紙舞云鶴
草法周師射天狼
不是身在貶途中
何來老夫少年狂
山谷巔峰爭座位
枯藤萬歲可攀援
青猿飲澗三峽水
群鳥翔集九華山
初學草法拜周師
滾石驚雷起云煙
風生百下群山障
轔轔車響驚鳳鸞
元章十歲學周師
青松勁挺好英姿
天馬行空踏飛燕
云霞明滅錦上珠
虎嘯山林吞云夢
黃沙滿地染征袍
筆走龍蛇入古木
蜀素帖中彩霞燒
君謨生于仙游縣
為官正直民多福
制茶品茶作茶錄
果樹分類荔枝譜
飛白散草最為妙
風云變幻縱古今
萬安石橋三百丈
泉州灣上氣象新
師徒四人垂青史
江河處處涌波瀾
起止無跡沙漠里
雁過留聲云海間
我鄉自古多名跡
子子孫孫繼前賢
伏勝冒死藏尚書
劉徽神機得妙算
莫師教我學子發
法書七篇錦繡長
光彩奪目迷人眼
賦予讀書讓我狂
好比張顛與懷素
一筆直下到南洋
壬寅臘月二十三日書于京西
觀鵲臺 王振
(王振 書)
周越書法作品欣賞
宋 周越 賀秘監賦之一
宋 周越 賀秘監賦之二
宋 周越 面賀攀企貼之一
宋 周越 面賀攀企貼之二
宋 周越 面賀攀企貼之三
宋 周越 面賀攀企貼之四
宋 周越 面賀攀企貼之五
宋 周越 面賀攀企貼之六
謹從網上下載無署名照片數張一并發表,特向原作者致敬。
出品:兩塊磚墨訊
責任編輯:樊建明
編 輯:陳玲玲
《兩塊磚墨訊》上期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