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述工作室
執筆 ashes of time
-說明-
2022年底,本工作室完成了課題項目《美國海軍“福特”級航空母艦評估報告》,全文約2.6萬字。以上摘自本本報告。
本報告由本工作室資深武器裝備專家執筆,在參考諸多外文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對美軍“福特”級航母進行了全面評估,重點指出了其不足之處。之所以突出這個重點,主要出于3點考慮:第一,最前沿的技術往往處于探索試用階段,因此越先進的技術反而越容易出問題,這是“福特”級航母屢出狀況的根本原因;第二,我們以后自己建造航母,要避免重蹈覆轍,不要再走美軍走過的彎路;第三,美軍“福特”級航母未來有可能是我們的對手,了解其弱點軟肋,有助于我們進行有針對性的預判和應對,增加勝算。
以下內容節選自本報告。
我軍正在建造航母,而美國作為航母建造和使用大國,特別是建造了第一艘新型“福特級”航母,其中有不少成功經驗也有一些教訓,可資我們參考借鑒。
(一)預留改裝裕度,方便日后升級
航母的使用壽命可達到50年之久,在漫長的服役期一般要經歷多次升級改造,引入新技術,滿足新需求。“尼米茲”級航母在以往的改造中,滿載排水量的增加最多達6千噸,大部分該級艦艇在服役初期或中期就已經達到極限排水量。“福特”級從一開始就比較重視排水量和重心裕度,將其列為“福特”級5個關鍵性指標之一。通常來說,航母的排水量裕度為7.5%,重心裕度為0.05至0.15米,而“福特”級的排水量裕度為目標值7.5%,門限值5%,目前達到5.82%。“福特”級的重心裕度遠高于以往,目標值為0.635米,門限值0.381米,目前達到0.411米,尚有較大改造空間。另外,重心裕度高也有助于航母在被擊中后有更大的穩定性。
發電能力是“福特”級航母的另一個關鍵性指標,通過采用新型核反應堆和綜合電力系統,“福特”號航母的發電能力達到“尼米茲”級的3.25倍,高于3倍的目標值。充足的電力不僅滿足了海水淡化、空調、等離子體垃圾處理系統和雙波段雷達等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而且足以滿足未來動態裝甲、高能武器(定向能、電磁軌道炮等)、信息和電子對抗等系統的改裝需求。
“福特”級在設計指標上充分考慮了全壽命改裝裕度,為武器在新的時期煥發新的生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方面值得借鑒。
(二)從實戰出發的研發理念
美軍有豐富的航母建造和使用經驗,在“福特”級的開發過程中,很多方面都體現出對實戰經驗的重視。根據訓練和演習數據統計,航母左舷的飛機升降使用率很低,從使用效率和性價比角度看,完全可以取消,但美國海軍考慮到戰時一旦右舷被擊中,可能造成升降機無法使用,因此堅持在航母左舷設置升降機,所以“福特”也沿襲了這一做法。
根據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經驗,美國海軍要求對各種艦艇以及子系統進行抗沖擊試驗,即通過在艦艇附近進行水下爆破以檢驗抗震性設計。在“尼米茲”級航母和“圣·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上進行的全艦沖擊試驗,證明了該試驗的必要性和巨大價值。2013年,美國海軍提議將沖擊試驗推遲5至7年后在2號艦“肯尼迪”上進行,表面理由是進行該試驗會造成4至6個月的交期延誤,背后的實際原因是擔心試驗暴露出設計問題。國防部作戰試驗鑒定局認為,對于“福特”級這樣有大量新研發的關鍵系統的艦船來說,通過建模和模塊測試,不足以發現全艦沖擊試驗所能發現的大量問題。通過測試獲取大量數據并據此改進設計所帶來的好處,超過延期交付造成的損失。經各方博弈,最終“福特”號在服役4年后于2021年6月至8月進行了3次全艦沖擊試驗,水下爆破強度達到設計規格的2/3。經測試,發現了多個之前通過建模仿真和模塊測試未能發現的設計缺陷,如果能夠改掉這些缺陷,“福特”級在對抗水下威脅時的生存能力將得以提高。“福特”號進行沖擊試驗的波折和結局告訴我們,在裝備研發的過程中,“從實戰出發”這一原則必須落到實處。
2021年6月,“福特”號航母在大西洋海域接受沖擊試驗
(三)重視自防御系統建設
美國航母具備強大的電子信息能力,但一般不直接參與一線作戰,防空反導任務主要由航母打擊群中的巡洋艦和驅逐艦承擔。相較蘇聯/俄羅斯航母而言,美國航母從不配備反艦導彈和中遠程艦空導彈,僅配置自防御系統。自二戰結束以來,雖然美軍航母從未遭到過敵方的直接攻擊,但是“福特”在設計上依然非常重視自防御系統建設。
“福特”級配備了全新的“船舶自衛系統”(SSDS) Mark 2 Mod 6戰斗管理系統,該系統接口艦上各種雷達、數據鏈、電子戰系統、“密集陣”近防炮、“拉姆”導彈、“海麻雀”系統,主要負責對反艦導彈等空中威脅的防御。具備協同交戰能力(CEC)的USG-2B跟蹤、數據融合和分發系統負責編隊防空,原先獨立作戰的“密集陣”近防系統被完全集成到協同交戰能力(CEC)和SSDS中。也就是說,“密集陣”近防系統的雷達情報會傳送至協同交戰能力系統共享,這意味著“拉姆”導彈系統在不增加硬件的情況下升級為“海拉姆”。另一方面,即使一門“密集陣”的雷達出現問題,SSDS仍然能夠通過其它雷達獲得目標信息指揮該炮開火。
“福特”級的自防御系統包括“改進型海麻雀”導彈、“拉姆”導彈、“密集陣”近防炮和Mk38艦炮,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火力配系。尤其是“改進海麻雀”艦空導彈,殺傷區遠界達到50km,近界3.5km,是中近程防空反導的核心支撐。相比之下,我軍的大型水面艦船都沒有中程防空反導能力,而是過于依賴護航艦艇。
“福特”級航母發射“改進型海麻雀”導彈
“福特”級的自防御系統還在不斷改進升級中,從該級航母的2號艦“肯尼迪”號起,船舶自衛系統(SSDS)將升級至Mark 2 基線12指揮決策系統;將配備帶“水面電子戰改進計劃”SEWIP Block 2的SLQ-32(V)6電子監視和作戰系統,配有軟殺傷協調系統;“拉姆”導彈由 Block 2升級至 Block 2A 和2B;“改進型海麻雀”導彈由Block 1升級至 Block 2。經過升級,“肯尼迪”號航母的軟硬殺傷能力都將得到很大提高。無論作為我們的打擊目標還是借鑒的對象,這都值得我們重點關注和研究。
(四)細微之處見功力
“福特”級在設計細節上有一些可圈可點之處。以飛機升降機為例,早期的“福萊斯特”級航母升降機平臺為長方形,從“小鷹”級起,為了搭載機體較大的新型艦載機,改為面積更大的不規則五邊形。“福特”級改為梯形,以方便艦載機進出平臺。
美軍航母飛機升降機平臺尺寸,從左至右分別為“福萊斯特”級、“
以下是本報告的目錄:
目錄1
目錄2
“許述工作室”創始人簡介
許述,軍事學博士,曾在戰區級機關工作,出版專著《這才是美軍》和《兵道》(解放軍中將王洪光等推薦), 2019年成立工作室,專注于研究美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