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大家帶來一篇頗有意思的游記:波特航空E195-E2首航。這次首航不僅是波特航空首次運營噴氣式飛機,也是E2系列在北美地區的商業首航。打響了波特航空進軍加拿大干/支混合市場的第一炮。對于長期以來缺乏競爭,兩極分化嚴重的加拿大市場而言,這可能是一次改變市場格局的變化。
圖/文:楊光遠
升級換代,渦槳換渦噴
2023 年 2 月 1 號這天,冒著極寒天氣預警,我凌晨五點到達了多倫多皮爾遜國際機場(YYZ)T3 。之所以這么拼命,是因為加拿大的一家區域航空公司波特航空今天首次在YYZ執行商業航班。這不單是波特航空的首次使用噴氣式飛機,也是巴西航空工業公司 E195-E2 在北美市場的首秀。鑒于我之前幾次乘坐波特航空出行的體驗都很不錯,所以對他們的噴氣機首航格外期待。
波特航空 Porter Airlines 是加拿大東部一家區域航空公司(regional airlines,也就是支線航空),此前以多倫多市中心的湖心島機場(YTZ)作為基地,運營加拿大本土生產的Dash-8 沖8渦槳支線客機。由于YTZ湖心島機場距離多倫多市中心僅10分鐘路程,無與倫比的便捷與優秀的服務成為了波特航空成功的法寶。但也正因為湖心島機場距離市中心太近,難以擴建,多年來只能運營沖8飛機。受限于航程,波特航空的航點集中在美東和加東的少數機場。雖然這樣的商業模式使得波特航空一般不與其他航司產生直接競爭,但是也限制了波特航空的業務擴張。
為了飛向更廣闊的天空,波特航空決定向上走,引進噴氣式客機。2021年,波特航空從眾多機型中,選中了巴西航空工業生產的E2系列。這個選擇也許是必然的,因為據說波特航空選機型有個必要條件:不要中間座!(加拿大國貨之光A220就這么慘遭淘汰)
作為巴航工業 E195-E2 的北美啟動客戶,波特航空訂購了多達 100 架 E195-E2(50 架確認訂單+50架優先認購權)。作為一款最大載客量146人,滿載航程4815公里的單通道客機,E2 給了航司更多的想象空間:更大但靈活的載客量,更遠的航程,以及更舒適的乘坐體驗。換句話說,借助E2,波特航空得以打入一部分干線市場,將航線網絡拓展到幾乎整個北美,包括美國西海岸、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地區,并且提供更高水平的經濟艙體驗。
今天乘坐的首航航班6:55AM出港,一小時后抵達加拿大首都渥太華,然后同機返回多倫多。波特航空在登機口舉行了簡單又溫馨的首航儀式和抽獎活動,也給所有乘客發放了紀念鑰匙扣和 150 刀機票抵用券。(滑動下方圖片查看)
飛行體驗 – E2真香
步入客艙,明亮的燈光和充足的空間感給我留下了很不錯的第一印象,客艙內飾設計也是簡潔明快的風格。行李架的空間充裕,目測裝下人均一個登機箱問題不大。我一米八三的個頭,也能感受到機艙頂和行李架的高度很高,給乘客留足了頭部空間。這在波特航空以往的「支線飛機」上是難以想象的。
我的座位是 21A,在左側的機翼后方。波特航空的E195-E2為132座全經濟艙布局,設置了三種間距:36英寸、34英寸和30英寸。我的座位屬于30英寸/75厘米的Porter Classic 標準經濟艙,以我的身高來說,間距不算富裕,但是也不覺得擁擠。因為座位寬度達到非常舒適的18.3英寸/46.5厘米,基本不會和鄰座互相打擾。想要更多的腿部空間也可以加錢升級成 Porter Reserve。不過對于1小時左右的航線,差別也不是很大,還是省點錢更香。畢竟座椅本身軟硬適中,而且全部配備可調節頭枕,舒適性不錯。
經歷了小小的延誤后,飛機很快推出,在中央除冰坪短暫停留完成除冰后,飛機進入 23 號跑道起飛。伴隨著強烈的推背感,我們很快騰空而起,穿越云層見到美麗的日出。
作為一個愛攝影的飛友,私心來說,我買機票會主動選擇大約日出或日落時間起降的航班。飛機上的日出日落令人感動。此刻越過機翼、充盈整個機艙的暖黃色陽光,就是飛行的浪漫的最好詮釋。
起飛過程讓人深深體會到普惠GTF引擎強勁的推力和優異的噪音控制。飛機的爬升性能也很生猛,回程時,不到一小時的航程甚至爬到了 FL360(也就是10972.8米)的高度,這性能放在汽車上那是妥妥的小鋼炮啊。客艙的噪音更是讓我完全不敢相信這是一款窄體飛機——即使在爬升時客艙里也很安靜,著實令人刮目相看。
波特航空的口號是 “Actually Enjoy Economy”(真正享受經濟艙),在他們家的E2上,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這一點。E2 飛機采用 2-2 的客艙布局,這不僅意味著走道和座椅都更加寬敞,最大的賣點是沒有中間座位,對于我這樣愛選擇靠窗的人來說更加友好。此外,波特航空還提供完全免費的機上Wi-Fi,從起飛到落地全程在線,而且速度非常快,實測可以流暢觀看油管高清視頻。
不過這次首航也不是沒有槽點。也許是第一次真正執行E2的航班的緣故,乘務員顯得還不是很熟練,發餐速度偏慢。加上這趟航班的實際飛行時間只有半小時出頭,而且乘客數量一下子比沖8多了近一倍,以致于乘務員還沒發完餐,飛機就開始下降了。因為波特航空的一大特色就是提供免費小吃、啤酒以及用玻璃杯供應的紅酒,這次無緣體驗,有點惋惜。
這次首航意義非凡,自然也吸引了許多飛友特意趕來體驗。飛機抵達渥太華國際機場(YOW)后,激動的飛友們已經在過道上排起了隊等著參觀駕駛艙了。由于過站時間還不到1小時,我能夠參觀駕駛艙的時間并不長,但是還是收獲滿滿。
首航航班是雙機長執飛,他們耐心地填了我的 Flight Log (來自 FATIII 的 Flight Log!),和我分享了對航空的熱愛,也著重和我夸了 E2 飛機舒適的操縱感和人性化的人機交互界面。在他們短短幾分鐘的介紹下,E2 駕駛艙的自動化程度和舒適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下機后,利用在渥太華剩下的一點時間,我得以仔細欣賞一下 E2 的外觀。修長的機身、后掠式翼尖小翼和碩大的普惠 PW1900G 齒輪傳動渦扇發動機,全部都充滿了工業美感。后面的不知道誰說了一句「這飛機很像 Baby 版的 787 誒」,引得周圍飛友們的紛紛贊同。
不久后我再次登機,回到了多倫多,結束了這次首航體驗。這次飛行經歷,小遺憾在于波特航空的空服員業務還不夠熟練,但巴航工業的 E195-E2 和其帶來的全新經濟艙體驗,令人眼前一亮。
波特+E2,成熟市場的破局者
加拿大東部的民航市場長期由加航一家獨大,西捷航空 Westjet 和越洋航空Air Transat 這些航司也能分一小杯羹。但總體競爭并不激烈,超高的國內航線票價備受詬病。因此,近幾年加拿大的廉航和超廉航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迅速,短短幾年已經出現 Flair、Swoop、Lynx 等一批新生代,以超低的價格吸引了大量乘客。但這些廉航和超廉航的乘坐體驗普遍不佳,服務等于沒有,唯一作用就是完成從A到B的位移,更別提被壓縮到極致的座位空間了。
從機型乘坐體驗的角度來說,加航 2-3 布局、由加拿大設計制造的空客 A220 系列是加拿大市場上唯一能與波特航空的E2相媲美的機型。我個人作為乘客的體驗來說,E2 和 A220 在靜音性和舒適性方面都處于極高的水平,空間感也相當接近。E2的優勢在于全艙沒有中間座位,仔細感受的話E2在靜音性上還要略勝一籌。
從這樣的現狀來說,波特航空和 E2 的組合,我個人認為是有開創意義的。大型航司票價高昂,且經濟艙體驗一般;廉航的價格優勢明顯,但是加上各種附加費用也不便宜,硬件、服務均差,座椅硬且狹小。很多時候是為了省錢而憋屈忍受,單純是交通工具,遠談不上享受飛行。
而波特航空有著略低于主流航司的票價,接近廉航的售票方式(基礎票價不含登機和托運行李),卻提供了更好的經濟艙體驗(無中間座,免費 Wi-Fi,免費零食和酒,標準服務),打造出了一款差異化的產品,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
仔細想想,這次波特航空也是兵行險著。不僅是跟加拿大航空、西捷等老牌干線航司宣戰,也相當于成立了一家全新的航司和自己的渦槳業務競爭。作為消費者,對于市場良性競爭自然是喜聞樂見,也衷心希望波特航空這次「再創業」能夠成功。如果波特航空能夠維持合理的票價,增加更多的轉機伙伴,他們的 E2 會是很棒的出行選擇。寫到這里,我已經開始期待下一次的 E2 體驗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