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走親訪友、家庭聚會、吃美食是永恒的主題,吃吃喝喝最忙的是嘴,最累的是牙齒,牙齒不但要忍受酸甜苦辣的各種刺激,同時還有熬夜、作息不規律帶來的抵抗力下降。這時,口腔隱患最容易悄悄找上門,牙齒酸蝕癥就是大家很容易得的一種病癥。今天,Jenny博士帶來一份牙齒健康攻略送給大家,幫助大家了解關于一些可能會引起牙齒酸蝕癥的原因吧。
牙齒酸蝕癥確切的病因尚未明確,但目前研究認為,它是一種多因素的疾病,來自體內、體外的酸作用于易感的牙齒是引起酸蝕癥的最基本的原因。
其中,體內酸的來源是指體內的酸進入口腔,最常見的原因是由于患有某些疾病使胃內容物進入口腔,胃酸長時間定期的作用于牙齒硬組織使其患酸蝕癥。具體有以下4點:第一,胃食管返流疾病,如持續性反酸、慢性嘔吐;第二,孕媽媽懷孕初期的孕吐反應,有些反應強烈的孕婦一天孕吐幾十次,如果不及時漱口,對牙齒的酸蝕影響較大。第三,受神經心理影響的胃腸紊亂,如神經性嘔吐、食欲缺乏、食欲過盛等;據報道,那些每周嘔吐一次或一次以上,常有反酸、胃痛等癥狀的人患酸蝕癥的機率比正常人高31倍。第四,長期服用腫瘤化療的“細胞抑制劑”類藥物。
另一個體外酸的來源主要是飲食中的酸。許多流行病學調查及病例報道表明,飲食因素在酸蝕癥的發病中占重要地位。一般來說,牙釉質脫礦的臨界pH值為5.5。若是低于這個值,牙釉質就會受損,而飲食中酸的pH值越低,“酸腐蝕力”就越強。那具體是哪些食物呢?警惕以下三“酸”:第一,酸性食物比如各類酸性水果(柑橘類水果、蘋果等),泡菜、醋;第二,酸性飲料軟飲料(運動飲料、碳酸飲料等)、酒、果汁等;第三,酸性藥物,一些pH值較低的藥物也可引起牙酸蝕癥,這些藥物包括維生素C或阿司匹林。
當然,除了以上提到的幾種可能,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如果想更多地了解原因和一些防治方法,可以關注Jenny博士聊牙齒。讓我們一起關愛牙齒健康,做好口腔保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