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度是個“傲嬌”的大學生,直到去了三孔。
這地方專“治”文化人的各種不服。
街頭有很多小攤,不賣煙酒糖茶,就賣“文化”,坐在小攤后,除了氣質,其他和普通人沒什么區別。但你看看他寫的字、作的畫,無不令人嘆服。至于大段大段背誦《論語》,幾乎成了孔子后人的必修課。
他們不一定上過大學,但氣質、文化層面,不輸任何名牌大學的學生。
關鍵問題還不在這里。關鍵在于,即便他們沒考上大學,也很淡定、從容,也很有文化。
為什么我們辛辛苦苦考大學,到頭來氣質乃至氣勢上還會輸給“沒考上大學的孔家人”?原因不難猜到,因為孔家就是一所大學。
當年孔子創辦的私學,難道不是大學嗎?這種氛圍在孔家一直延續著,孔氏家族甚至創造了“世界最長家譜”的吉尼斯紀錄。
氛圍就是大學,孔家就是大學;去三孔,某種程度上,就是去看中國歷史中的“北大”“清華”。
如果你有幸生在孔家,自然會“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努力去考大學;即便考不上,內心也會相對坦然,因為只要你在這種氛圍之下,就是在接受一種“全環境立德樹人”式的教育。
我們經常提到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兩創”),但不能忽視一個問題:這種創造、創新的目標是什么?
“兩創”,首先可以促進物質層面的進步,帶動經濟發展,而且效果突出,這毋庸置疑。
但更加重要的,是它能夠推動精神文明的進步。畢竟我們所說的“兩創”,指的是文化“兩創”,尤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兩創”。
推動精神文明進步,是文化“兩創”最重要的價值,對經濟的帶動只是附帶的結果。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會發現,其實文化“兩創”和全環境立德樹人,是可以有機統一的。
而這種統一的最典型例子,就是三孔,以及孔子后人形成的文化氛圍。
所謂“全環境”,我的理解,就是從硬件到軟件,形成一種全面的氛圍,實現“沉浸式”學習。
硬件是基礎條件。如果不是親自到孔府、孔廟、孔林看看,你很難切身感受到它們帶來的“文化壓迫感”。
不對著至圣先師像,虔誠就很難從心底溢出;在千年古柏下,在杏壇前,那種敬意油然而生,學習的緊迫感自然而來,遠比躺在床上發一千次誓要好。
軟件用來升華。新聞報道中,經常有“全宿舍全都考上名牌大學研究生”的報道。為什么優秀的人容易“扎堆”?
不是他們愛“扎堆”,而是“軟環境”的滋養,讓他們集中結出碩果。一塊土地肥沃了,土地上的植物都受益。
硬環境和軟環境都不可或缺。從立德樹人的角度來講,我們的硬環境建設已經有了較好的基礎。最關鍵的,是軟環境建設。
軟環境首先是大的社會氛圍,比如美德山東、信用山東建設,比如“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都是在營造一種好的社會氛圍。
所謂好的社會氛圍,就是可以對不良行為產生制約,同時對良好社會風尚產生引導作用。簡單來說就是——遏制不好的,弘揚好的。
這種社會氛圍,需要頂層設計。《關于統籌推進美德山東和信用山東建設的意見》這樣的文件,便屬于全省范圍內的頂層設計。
缺乏頂層設計,大家的眼里,就容易只出現中性的“山東大漢”形象。通過頂層設計,美德山東人、信用山東人、厚道山東人,會更加深入人心。
整體社會氛圍之內,還有若干“小環境”“小氛圍”。和社會氛圍對比,學校就是一個相對較小的環境。如何在學校中塑造良好的硬環境、軟環境,形成立德樹人的最優氛圍?
學校也需要進行“設計”,要有規劃。“全環境”不是空口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是先設計、后實踐出來的。
濟寧、濟南、濰坊等地不少中小學,有的成立了書院,有的申辦了孔子學堂,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日常學習之中,把傳統的禮儀融入日常生活,大興“君子”之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見了老師,行拱手禮;每天上課前1分鐘,背幾句《論語》……這樣的行為,單獨一個人做,多少有點尬;大家一起做、一起學,就成了氛圍,就實現了環境的融入,就成了“沉浸式體驗”,就十分自然。
最終,習慣成自然,良好的氛圍形成,良好的人格也逐漸“定型”。
幾乎每一個有孩子的參觀者,都后悔“為什么沒讓自己的孩子來這樣的學校就讀”。問題是,我們要想一想,這種氛圍是怎樣形成的?
第一個吃螃蟹的校長,一定是有魄力的,一定是頂著壓力的。因為一開始沒人這么做,只有他這么做。可是,如果全社會有了“全環境立德樹人”的頂層設計,他還會有這種顧慮嗎?
“全環境立德樹人”,就是要塑造一種氛圍,讓校長們能甩開膀子干,把“精神文明建設”具象化,讓優秀傳統文化先入眼、入耳,再入腦、入心,從而真正培養出品學兼優的人才。
這或許便是“全環境”的價值所在。
高金國,筆名高了高,高級編輯,著有《好父母養出好孩子——給家長的35堂教育思考課》《寫給孩子的趣味中國歷史(12冊)》《少年讀史記故事(3冊)》《人生是一場修行》《唐朝那層窗戶紙》《齊國那些事兒》等圖書26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