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正
編輯:Mark
出品:紅色星際(ID:redplanx)
頭圖:華為全家桶圖片
沒有月亮的夜晚,漆黑且寂靜,主機廠老板們雖然已經入睡,但嘴里還不停地念叨著“怎么才能抓住靈魂?”
突然一個想法掠過心頭,為什么我們不選擇嘗試使用全家桶,而不是一味的排斥。
或許對于智能駕駛而言,全家桶才是最優解。
于是第二天便找來了幾個合作伙伴一起探討一下這個模式的可能性。
1. 產業鏈模式
首先開口的是Tire 1軟件公司:現在高階輔助駕駛太難做了,拋開技術性的問題,主機廠的苛刻要求也讓我們頭疼不已,一方面想要完整好用的軟件方案,出問題還能快速解決,一方面又想要自己的“靈魂”,指定自己的芯片商,攝像頭,雷達商……,我們根本協調不過來。
拋開傳統供應鏈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即使我們拿著主機廠的金牌令箭,也很難協調好各方,按照大家預期的計劃上市。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自動駕駛是一個很長的產業鏈,從最底層到應用層涉及到底盤、線束、芯片、雷達、攝像頭、軟件、算法……太多太多的東西,雖然在各個細分領域都有一些做得很優秀的公司,但是如何把這些軟硬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目前還是很難做好的事情。
傳統汽車產業鏈中,都是由Tire 1來為主機廠提供完整的零部件供應,但是現在涉及到了智能化的產品和軟件,傳統Tire 1也玩兒不轉了。
像博世這樣的巨頭,在經過一系列嘗試后也發現有些力不從心,就像博世高層所說“自動駕駛做的越多,發現坑越大。像博世這樣的Tier1在做的過程中也有同樣的感受。”
硬件代表公司也發言了:聽你剛才的意思是說,智能駕駛系統不能按時上線,是我們硬件的問題了,我們的硬件產品完全符合ISO26262等各個車規,完全沒有問題。而且所有的參數都提前和你們報備過了,最后軟件跑不動,不能怪我們硬件,可能是芯片的問題,也可能是軟件寫的太冗余了。
我們小一點的硬件公司還好,說幾句我們就受著,但是博世,大陸這種出貨量在幾百萬規模的公司,重新再改硬件基本不可能,你們只能湊合著用了。
硬件這個東西,一旦定型其實很難改變,如果你們實在整合不了,那只能換供應商了。
主機廠發言了:你們覺得自己很委屈,很難做,好像我們很難伺候。其實你們只顧著自己的那套,從來沒有換位思考過。
隨著自動駕駛的火熱發展,各種公司都冒了出來,有做芯片的,有做激光雷達的,有做軟件系統的,還有傳統Tier1,你們都想發展自動駕駛技術,但是最終還是需要車來作為載體,所以都要跟我們合作,把你們的產品放在我們的車上,回頭你們再以此宣傳自己。
你們剛才講的那些問題,確實存在,有公司不斷地向我們反饋。這個過程不僅影響到了你們,也影響到了我們方案上線的時間。我們可能最多是給一個功能需求,但如何協調這個事情我們也搞不定。
另外,客戶在買車的時候還要考慮價格和安全問題,這些東西如果裝在車上,不能及時的OTA和激活,對于我們和客戶而言,都是損失。
所以我在想,“智能駕駛全家桶”現階段是不是最優解?
2. 全家桶模式
目前國外真正做智能駕駛全家桶的也就是英偉達,基于Orin打造的嵌入式開發板,再配合NVIDIA Drive AV軟件以及其自己選擇的配套雷達、攝像頭等,并且與奔馳達成了合作。
而國內實現全家桶的就是華為了,為主機廠提供了從芯片到軟件的全方位產品服務,合作的對象是長安和北汽。
硬件供應商突然發言,不能用華為全家桶,就如上汽董事長陳虹曾說過的那樣,和華為合作會被偷走“靈魂”,廣汽埃安副總經理肖勇也曾公開喊話“華為是大牌供應商”,與其合作“基本上沒有議價能力”。
(華為MDC610域控制器)
而且像華為這么強大的公司,在“控制欲”上也是很強的,沒有多少主機廠愿意被別人牽著鼻子走。華為的硬件也基本不接受提供個性化,完全和傳統的博世一樣。
軟件商發話了,找我們吧,硬件是載體,軟件才是靈魂。我們可以把源代碼開放給你們,幫助你們提高智能化能力,再找幾家芯片商、雷達商等硬件公司,最終由你們統一規劃,這樣就可以讓你們在實現自動化的同時也能自己掌控“靈魂”。
華為的全家桶可能更適合品牌溢價能力弱,或者銷量并不高的品牌,如果要自己掌握靈魂,必須主機廠自主把控。
主機廠:你的說法也不錯,先不說全家桶的好壞,目前國內真的能提供全家桶的公司目前也就華為一家,我們也不可能都去找華為,他的精力也不夠。
不過你說的這種方式,我們也嘗試過,確實可以讓我們掌握控制權,但是比起全家桶來說,這種模式讓我們感覺“當家”真的不容易,自動駕駛技術與傳統造車不同,我們了解的還太少,關于各個零部件的調配以及軟硬件的融合還很難把控好。
所以我們就想找一個能夠擔當“協調者”身份的公司,可是在實踐中我們發現這樣的公司很難找到,不管是軟件公司還是看似實力強大的硬件公司,都做不到很好的協調技術問題。
采用這種方式最痛苦的有兩點,一是這些組合在一起的軟硬件公司在工程進度上很慢,他們需要不斷的進行磨合;二是搞不清楚問題的源頭,一旦系統出了問題,我們都不知道該讓誰來解決,幾家公司往往會把問題踢來踢去。
慢慢的我們也意識到,可能不是某一家產品的問題,也不是軟件的問題,而是沒有做好融合,每家公司的產品都有自己的技術特點,我們想要掌控“靈魂”,就要去指定廠家,但是他們之間的技術可能是不適配的,或者說是適配起來比較難的。
旁觀者:我看出來了,如果你們用全家桶,Tier 1們肯定反對,因為這會動了他們的利益;如果還使用供應鏈的模式,可能大家還在為怎么協調傷盡腦汁,目前階段看,主機廠體系內的自研又不現實,只能成立自己獨立的智駕公司了。
主機廠:我比較認同這個想法,自己體系內自研目前階段看,不太現實,也很難成功。但是現在才成立智能駕駛子公司,可能有點晚。
對于高階輔助駕駛而言,自研這條路無疑是最優解,但是這條路太難了,而且如果在主機廠體系內自研,利潤基本都會被吃完。而且時間線肯定是十分漫長的,等我們自己搞出來了,好不好使不說,其他公司估計早就更新換代好幾次了。
目前階段在智能化布局比較完整比如廣汽,上汽,長城,吉利等公司,早在2-3年前,都紛紛成立了很多與智駕相關的公司,他們可能依靠一些子公司能實現部分的自研。
而沒有及時布局的公司,可能只能選擇全家桶。所以你看北汽,長安,奇瑞,江淮,這些沒有提前布局的公司都紛紛選擇了華為全家桶。
全家桶或許是未來最大的一個流派,現在唯一還在掙扎的就是比亞迪。
聽說比亞迪喊出了口號,要建一池技術“魚塘”,里面有各種各樣的技術,當市場需要時,就撈一條出來。據說這個魚塘里的“魚”還不少,除了自主研發專用芯片,毫米波雷達的自研已經完成,目前正加大激光雷達的自研力度。
目前比亞迪集團旗下多個事業部都在對智能化業務進行協同布局,智能化相關領域研發人員已經達到1萬人,看來比亞迪是想要效仿特斯拉,力圖采用全棧自研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但目前階段還是主要使用供應商的方案。
其實這條路大家之前都嘗試過,主機廠經過全棧自研的實踐后,也都重新選擇了與供應商公司合作。所以全棧自研這條路,恐怕主機廠自己是走不通的。
所以我們現在十分苦惱,自動駕駛技術在不斷的發展,新能源電動汽車上半場已經逐漸落下帷幕,下半場一定是自動駕駛的天下,雖然很多傳統主機廠可能在電動化方面占據了先機,但是對于智能化而言,我們確實還沒有找到很好的路徑。
Tire 1:其實你們不必非得用華為全家桶,我們其實也在慢慢的“全家桶”化,單做硬件或者軟件,在高階輔助駕駛領域是很難滿足主機廠的需求的,所以現在軟件公司都在拓展硬件產品,硬件產品公司都在拓展軟件能力。
主機廠:你說得很對,我們也看到了這樣的趨勢。我所指的華為全家桶只是一個代名詞,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能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的公司,不管這個公司是全家桶(都是自己的東西),還是組合方式。
可能未來并不會存在簡單的供應鏈模式,要不就是全家桶,要不就是全棧自研。
所以我們的想法是積極地參與其中,有能力和條件就全棧自研,沒有這樣的能力,就培育自己的公司和團隊,將來即便是要選擇全家桶,也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不至于淪為單純的代工廠。
綜合考慮,當下全家桶的模式或是最優解。
瞬間場面變得寂靜,主機廠老板們長舒了一口氣,終于把這個問題想清楚了,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只剩下供應商們面面相覷,陷入了長久的深思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