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鐘聲
編輯:Mark
出品:紅色星際(ID:redplanx)
頭圖:歐洲戰爭圖片
相比蔚小理,傳統主機廠對智能駕駛的自研,獲取技術的手段可謂非常多樣。
有通過資本投資控制技術性Tier 1的,有通過獵頭挖角技術團隊的,還有通過定點套取Tier 1技術的。
Tier 1可謂苦不堪言。既要和同行之間相互廝殺,爭奪定點機會,又要提防主機廠的自研,防止技術套取后,被卸磨殺驢。
1. 比亞迪的智能駕駛
2021年,王傳福開始轉變謹慎保守的態度,提高了對智能駕駛的重視,要在商業化爆發的臨界點到來之前,發力布局。
比亞迪先是投資了地平線,然后又與Momenta成立合資公司迪派智行,此外,還投資了激光雷達企業速騰聚創。
用投資的方式在產業鏈建立“朋友圈”之后,王傳福開始思考下一步,如何在比亞迪的車型上提升智能駕駛的技術。
此前,比亞迪一直是博世的鐵粉,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都采用博世的ADAS方案。博世的黑盒模式,成熟、可靠、省心,對于技術能力弱的傳統主機廠來說,是個優質選擇。
比亞迪對博世可謂一心一意。只有在疫情造成的汽車產業缺芯的情況下,才引入了大陸和維寧爾,作為保障供應的Plan B。
但是在新的競爭時期,博世的技術明顯不夠用了,用戶已經開始對比亞迪的智能駕駛技術不滿和吐槽了。另外,博世的技術儲備,在新的場景、功能、以及算力平臺上面,也落后于國內Tier 1。
王傳福感覺到,未來不能再和博世繼續綁定了,需要尋找新的解決路徑。
(共贏圖片)
比亞迪在智能駕駛上有三條路徑可選,第一個是找Tier 1做供應商;第二個是成立合資公司,像與Momenta的合作模式;第三個是自研。這三條路徑,開放式的競爭,優中選優。
由于之前技術研發的重心一直在電動化上,智能駕駛的自研投入較晚,為了平衡時間和技術,王傳福決定優先使用Tier 1。
前期借助Tier 1提供的成熟方案,比亞迪能夠加快智能駕駛上車的速度,提升產品價值。
從基礎的L2到高階的NOA,比亞迪需要的技術方案非常多樣化。為了占據更多主導權,王傳福意識到需要對供應商分散選擇,比亞迪需要的不是若干Tier 1,而是一群。
于是,比亞迪開始廣撒“英雄帖” 、誠邀Tier 1。
在對待Tier 1的態度上,此時的比亞迪高層也表現出足夠的誠意。
比亞迪執行副總裁廉玉波表示,主機廠和Tier 1應該是一種介于全黑盒和全白盒之間的灰盒模式。黑盒模式不能滿足主機廠的需求,白盒模式會使Tier 1失去技術競爭力。灰盒模式才能使得雙方的利益得到保障。
另外,關于主機廠對Tier 1的議價策略,廉玉波也表示需要改變。過去以價格為先,現在需要尊重產品和技術對全產業鏈的影響,給予二三線Tier 1相應的價值地位。
總之,跟著比亞迪做項目,有錢賺、權益有保障。
比亞迪的定點機會非常具有誘惑性。在Tier 1眼中,作為新能源汽車大廠,車型豐富,爆款車型多,銷量嗖嗖的增長,而且比亞迪的自研能力較弱,對外部供應商依賴大。這是非常理想的客戶對象。
比亞迪的定點成為盛宴,眾多Tier 1蜂擁而至。
參與合作的,有百度、華為、大疆這樣的科技大廠,還有地平線生態的Tier 1,福瑞泰克、宏景智駕、鑒智機器人等。
和地平線關系緊密的幾家Tier 1成為贏家,在拿到比亞迪的定點之后,成為資本追捧的對象,有些公司一年內就完成兩輪融資。
2022年,資本對智能駕駛Tier 1的評判標準不再是技術、有沒有拿到定點,而是“你服務哪類主機廠,定點的車型對應多少出貨量“。
服務的主機廠在新能源時代有前景,Tier 1才會有前途。無疑,能綁定比亞迪的Tier 1未來的潛質大。
Tier 1們自然懂得命運的饋贈來自于比亞迪。一位參與定點項目的Tier 1人士說,“在我們內部,比亞迪項目的優先級最高,駐廠的投入資源最大。大家的目標很明確,把項目做出超預期的效果,和比亞迪形成粘性強的長生命周期合作模式。”
就在Tier 1們暢想著把手里定點的交付做好,可以拿到比亞迪更多定點的時候。比亞迪突然決定未來大量切換到自研,而且規模空前。
面對這一突然的變故,參與定點的Tier 1們懵逼了。
一位駐廠的Tier 1人士說:“主機廠先用你一下,然后未來主要用自研。這種做法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我們是奔著長期合作,才會這么大的投入。”
而且這一變故,打亂了一些Tier 1未來幾年的發展規劃。此位駐廠的Tier 1人士說,公司的融資、團隊擴充,都是基于定點來規劃的。現在定點突然沒了,規劃的節奏就全亂了。
其實,比亞迪加快自研的布局早有先兆。2022年,比亞迪研究院就在大量招聘智能座艙以及智能駕駛方面的研發人員。
從2021年開始,就以港股上市子公司比亞迪電子為主,圍繞新能源汽車業務,布局了超過三四十個產品線,涵蓋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域控制器、智能網聯等。而且,許多產品已經達到導入量產的水準。
前期采用外部方案省時省力,能夠幫助比亞迪快速縮小與其他車企在智能駕駛方面的差距。但是技術的適用性和迭代都會受制于人。以王傳福的經營理念和風格,是不會容忍這種情況發生的。
王傳福曾經說過,在智能化領域,比亞迪會像在電動化領域一樣,將所有核心技術打通,并進行充分驗證。
從長遠來看,比亞迪會效仿特斯拉,在智能駕駛上采用垂直一體化供應模式。
(比亞迪王傳福圖片)
雖然起步晚,但是比亞迪認為完全自研的時間窗口并沒有過去。自研起步較早的蔚小理,目前的智能駕駛技術也沒有達到成熟、可靠的地步,大家都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王傳福非常自信能追趕得上。
比亞迪的技術布局策略是:在一項技術的商業化價值無法有效提升整車價值之前,保持對該技術的高度關注。同時,持續觀察技術商業化的路徑節點,在商業化臨近爆發前,大規模投入進行快速追趕。所以,在外界看來,比亞迪在智能駕駛技術的布局上保守,甚至落后。
和喜歡大肆PR宣傳的蔚小理不同,比亞迪在重大技術的布局上,一向低調、隱秘,這是王傳福的工程師性格決定的。
刀片電池、DMI這些名震汽車市場的黑科技,都是比亞迪在2017年到2020年之間研發的。而這三年,也正是比亞迪的至暗三年。當時的磷酸鐵鋰在技術上不如三元鋰電,新能源汽車補貼年年退坡導致比亞迪利潤下滑,供應鏈垂直整合的模式弊端顯現,影響產品質量。
那三年,外界對比亞迪是一片唱衰。直到2020年,刀片電池、DMI陸續發布,新技術突破性能門檻之后,比亞迪開始在新能源市場大殺四方。
2. 主機廠和Tier 1的博弈
傳統主機廠想自研掌握“靈魂”的野望就沒有放棄過,但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路徑。受制于人才、機制、資金等,走不通蔚小理資本市場全棧自研的方式。
但從Tier 1身上,部分主機廠看到了自研的希望。
成熟的Tier 1有一定技術能力,通過白盒合作模式,從Tier 1身上“套取”技術,成為一些主機廠實現自研的主要方式。
白盒模式,意味著:吸納Tier 1的系統方案能力和開發能力,豐富自己的技術體系,培養自己的“靈魂”。
這種方式,比蔚小理的全棧自研投入少、難度小,雖然技術上比不了蔚小理,但是能看齊Tier 1,也算將“靈魂”掌握在自己手里。
一些主機廠的智能駕駛自研團隊,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掌握Tier 1的核心技術。
主機廠用定點機會倒逼Tier 1開放技術,尤其是初創型的國產Tier 1,這些公司對獲得定點比較急迫,有定點才能向資本融資,所以,往往被主機廠拿捏的死死的。甚至一些霸道的主機廠,會要求合作產生的專利和知識產權,全部歸自己所有。
用主機廠內部的人說,主機廠與Tier 1的合同基本沒有可修改的空間,基本只剩下簽字,否則主機廠可以立馬換另一家供應商。
部分Tier 1傾向于將低等級的L2輔助駕駛,開放給主機廠,而在高級的NOA上,則采取保守的方式。
一位駐廠PM告訴紅色星際,白盒模式也不盡相同,技術開源的程度不同。一是看主機廠地位是否強勢,這取決于車型銷量好不好;二是主機廠的工程師技術能力怎么樣,如果技術能力不夠,Tier 1開源一些技術,也用不了。
有銷量有規模、高層又非常重視,這類主機廠對Tier 1來說就是硬茬子,會使用各種手段套取Tier 1的技術。
當然,Tier 1也不傻,教會了主機廠自研團隊,自己很可能就會被一腳踢走。所以,核心技術也不會輕易交出去。
主機廠有提要求的地位,但成熟的Tier 1也有“忽悠”的能力。怎么提供、用什么模式都是可以玩一些套路的,Tier 1有一定的主動權。
“這是博弈的合作過程,像極了KTV里面陪酒的公主,既要讓甲方爸爸有一定滿足感,又不能讓其得寸進尺。”上述駐廠PM說。
(戰爭圖片)
“最狠的是玩零和博弈的!”一位駐廠的Tier 1工程師說。
有些頭部的主機廠,依仗著規模優勢,會拿爆款的車型來釣Tier 1,用長期定點合作的承諾作為籌碼,要求Tier 1最大程度的開源代碼。
有些Tier 1會認為,算法是在不斷迭代的,共享一些給主機廠,也不會削弱自己的技術實力,等新算法研發出來,主機廠自己搞不定時候,還是需要找自己合作。
“科技圈還是太天真了”,此位工程師說道。當Tier 1交出技術的時候,主機廠的自研團隊和HR就已經悄悄跟上了,等能力值上來了,就是Tier 1被踢走的時候。說白了,給定點機會,就是為了給自研團隊套取技術的。
所謂長期合作的承諾,對主機廠一點約束力都沒有,主機廠能找出各種借口和理由廢除。
這還不算完,還會挖Tier 1的技術人才,把駐廠的工程師直接挖走,變成了主機廠的自研團隊。工程師們也樂意從乙方變甲方。
Tier 1是丟了技術又丟了人才。被主機廠零和博弈了,還找不到說理的地方,只能罵罵咧咧的從主機廠撤回來。
許多Tier 1羨慕禾多和Momenta,通過資本的紐帶成為了廣汽和上汽的“親孩子”。雖然禾多和Momenta也向廣汽、上汽共享技術,但至少不會共享完技術之后,就被踢走,會有長期的合作。
在強勢的主機廠面前,Tier 1就是個沒有話語權的弱勢乙方。大到產品定義,小到材料選型,都由主機廠決定。而且主機廠招標的時候,往往扔一個定點出來一堆Tier 1搶,競標價格“打到骨折”。在駐廠適配的過程里,更是只有被干的份。
現在又面臨技術和人才流失的困境。一位Tier 1人士說道:“做乙方,太TM的憋屈了!”
結束語
主機廠和Tier 1之間,既是合作關系,也是博弈關系,本質上來講還是相互依靠的。
整體而言,一個良好的共生關系,才有助于汽車行業的良性發展。
尤其是像智能駕駛這樣的新生事物,技術的探索充滿了不確定性,雙方更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共同推動技術進步,探索出成熟、可靠的技術。
如果一方仰仗自身地位,對另一方強勢壓榨,甚至殺雞取卵,看似當下利益是獲取了,但長期利益是受損的。
整個汽車生態系統都在重構,形成一個新的模式,但是未來到底是怎樣的,現在還不確定。整個生態鏈條上的角色,都應該著眼于長期主義,而不是著眼于當下。Think long, Think bi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