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突破國內增長瓶頸,國內大廠紛紛進軍海外,出海潮也帶動了外派崗位的增多。
“外派到非洲安全嗎?”“是長駐海外還是回國發展?”——豆瓣、脈脈、小紅書等社交APP上,負責相關招聘的HR苦口婆心,頻頻發布招兵帖,但不少人對海外工作的不確定性和安全性等總是持有疑慮。
另一方面,愛爾蘭、玻利維亞、德國、迪拜……這些崗位所在地處于遙遠又神秘的國度,在“距離濾鏡”的渲染下,又令人忍不住好奇與神馳:打開微信列表,你會發現總有幾個好友的所在地是“愛爾蘭”,但他們也許只是深陷996之痛的程序員,在北上廣深的CBD大樓里暢想遙遠的西歐。
那些被外派到海外的大廠員工,真實的工作生活體驗如何?職業認知能獲得哪些不一樣的成長?已經走向遠方的他們又有著怎樣的未來規劃?
01 初至南美洲
Henry,某大廠網絡工程師,外派至玻利維亞
位于南美洲的玻利維亞在地球的另外一端。
這是Henry到玻利維亞的第三個月。作為被大廠外派至玻利維亞的一名工程師,他主要負責網絡工程的交付。這并不是一個穩定的工作崗位,要跟隨項目前往各種各樣不同的國家和地區。
但對于大學剛畢業的Henry來說,“穩定感”并不是他所追求的。所以,他來到了外派生活的第一站——山城拉巴斯(La Paz)。
拉巴斯是玻利維亞的行政首都,也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當地有許多依山而建的房子,就Henry觀察,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窮人住山上,富人住山下。越往山上,房屋修建得越簡單。”
● “山城”拉巴斯 受訪者供圖
Henry告訴職場Bonus,受特殊地形影響,人們出行依靠一種非常特殊的公共交通工具——纜車。
● 紅色纜車線,受訪者供圖
在2014年開通了第一條紅線后,現在的纜車系統已擁有十一條線路,三十余座車站,是世界上最大的纜車系統。紅色、黃色、綠色……以不同顏色區分的不同纜車路線交錯連接,像一個大型的“空中地鐵”。
玻利維亞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盡管它降低了貧困率,并擁有南美洲增長最快的經濟(就GDP而言),但它仍然是南美洲第二貧窮的國家。它的主要經濟活動包括農業、林業、漁業、采礦業以及紡織品、服裝、精煉金屬和精煉石油等制造業產品,且礦產非常豐富,包括錫、銀、鋰和銅。
● 拉巴斯城鎮,受訪者供圖
Henry告訴職場Bonus,這里的城市基建較為落后,網絡基建也不例外,通俗來說就是“網速慢”。且網絡普及率并不高,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差距比較大。在玻利維亞城市地區,65%的人口可以在家中享受互聯網服務,而在農村地區,僅有6%的人口具備在家中享受互聯網服務的條件。
Henry的工作成果能夠提升當地的網速,豐富業務,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對他而言,這是件有成就感的事。
無論是薪資待遇還是工作強度,這里的工作環境整體與Henry的預期相符。但他提到,由于與中國有12小時時差。工作中有很多業務都要與國內的團隊溝通、交流,時差是比較難以克服的因素。國外成員一般要熬夜,等到國內成員上班后,再一起開會。與此同時,公司內部有一個很強大的會議系統,也讓跨時區開會這件事變得容易了些。
● 玻利維亞的夜空,受訪者供圖
玻利維亞的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語,“La Paz”在西班牙語里的意思是「和平之城」,不似前幾年新聞報道中的動亂,Henry表示,目前這里的社會治安還是較為良好的。
● “天空之鏡”,受訪者供圖
業余生活里,大家會一起組隊出游。當地有一個比較出名的景點叫烏尤尼鹽湖,以“天空之鏡”美譽聞名,不久之前,Henry在這里留下了精彩的回憶。“我們同行的三個中國人和本地的一家人拼車去了烏尤尼鹽湖,非常幸運的是一家三口中的女兒會說英語,我們就用英語交流分享了各自國家的歷史、文化習俗等等,是之前從未有過的有趣體驗。”
被問及未來是回國發展還是留居海外時,Henry沒有給出一個確定的答復。
“趁著年輕,多玩多看多體驗,我想,時間自然會給我答案。”
02 在“歐洲硅谷”逃離996
小Y,某大廠Java開發,外派愛爾蘭
“要么回到自己的家鄉地,要么出海去遠方看看。”
在研究生階段,小Y就有過日本和香港的求學經歷。在國內總部工作一年后,順應“在原崗位待滿一年就可以內部流動”的公司政策,她向公司位于愛爾蘭的崗位投遞了簡歷,成功拿到了外派的機會。
之所以選擇愛爾蘭,小Y告訴職場Bonus,一方面是考慮到程序員崗位的適配度,另一方面是想要去安全性比較好的發達國家。
● 愛爾蘭小道,受訪者供圖
不少國人對愛爾蘭(Republic of Ireland)的印象詞是“啤酒”、“足球”和“口音”。這是一個位于西歐的議會共和制國家。西臨大西洋,東靠愛爾蘭海,與英國隔海相望。綠樹成蔭、河流縱橫的它有著“翡翠綠島”的美稱。它經濟發展強勁,是歐盟第二大、全球第七大最具競爭力經濟體,也是世界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甚至被稱為“歐洲硅谷”——全球眾多知名跨國企業都早早的選擇愛爾蘭作為歐洲投資基地和總部,例如:微軟、蘋果、谷歌、Facebook、英特爾等。
“朝九晚六、不會調休、一周兩天居家辦公,在愛爾蘭的工作氛圍并不“卷”,相較于國內的工作強度甚至可以說是“躺平”。”小Y在電話那頭笑著說。
外派過程中公司在住房、餐飲等方面提供了不少補貼,小Y表示,與之前留學期間相比經濟負擔要小很多。對于首次外派的員工,公司會預留三個月的租房過渡期,承擔這三個月內的酒店費用 (具體費用依地區不同而變)。整體薪資也比之前在國內高了不少,所以即使面對歐洲較高的物價,小Y在這里的生活也是有余裕的。
景色優美、安全性好、逃離國內程序員的996生活——在愛爾蘭的外派生活總體來說高于小Y來這里之前的期望。
● 愛爾蘭風光,受訪者供圖
“work life balance”逐漸變得可感可知,相較于回國發展,小Y更傾向于未來在這里定居。
小Y表示,公司辦理的簽證是工作簽,與此同時,人才政策規定在同一個國家地區待的時間不能夠超過移民所需的年數,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轉派到其他地方。“有移民想法的朋友可能會選擇在當地尋找新的工作,就愛爾蘭地區而言,面向計算機相關人才的崗位缺口還是比較大的。”
目前愛爾蘭是全球第二大計算機和IT服務出口國,97%的愛爾蘭國內IT產品是被銷往國際市場的,這個行業每年從愛爾蘭出口超過500億歐元。
IT行業的職位缺口實際上并不都來自跨國企業,愛爾蘭Techcentral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了原因:“(不僅在愛爾蘭的城市里),愛爾蘭各鄉鎮的ICT工作崗位都有所增加。各種職位目前都需要精通技術,在項目管理、市場營銷和客戶服務等領域具有可轉移的技能和IT能力的人才。”
愛爾蘭IT行業的蓬勃發展還在不斷帶來更大的就業市場缺口。
為何僅有一年工作經驗,卻能獲得了愛爾蘭的外派offer?小Y認為這與疫情大環境下外派競爭壓力相對較小不無關系。
“在人生道路的選擇上,機遇、勇氣與努力缺一不可。”
0在萊茵河畔思念故鄉
力剛,某大廠客戶經理,外派至德國
“我年輕、自由,想要去遠方體驗不一樣的生活,加上學生時期的交換經驗,我便規劃著未來去海外工作。”
力剛是某大廠的一名客戶經理,2022年從德語系畢業后接受了外派德國的offer。作為小語種專業的學生,力剛在本科期間就前往德國交流學習過一段時間。
“德國有著悠久濃厚的文化歷史和如畫般的自然風光,在這里,我有許多親近大自然的機會,雖然身邊有些人會吐槽杜塞是個“小村莊”,但對我而言,在這里的休閑時光總體而言是比較舒適、自在的。”
力剛告訴職場Bonus,他所在公司在德國的旗下業務分為終端業務(To C)和企業業務(To B),力剛主要負責的是企業業務。放在全球來看,To B業務的占比份額是相對較小的,但在德國有著逐年上漲的趨勢。
作為客戶經理,“說服”是力剛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無論是說服對方開始進行下一步的技術交流,還是說服對方買產品,亦或者只是讓對方相信“這是一家你可以信賴的公司”,都需要日積月累的語言基礎與談判技巧。
文化不同、語言不同,語言的傳遞在編譯與解碼過程中始終會“打折扣”。很多時候雙方對于事情的認知不完全一致,判斷也不一樣,就會出現一些“烏龍”。
“在這個全新的環境中,我一邊跟當地人打交道,一邊不斷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積累工作經驗。”
作為一名年輕的亞洲職員,力剛提到,在海外職場中還會面臨許多隱性挑戰。“一方面,德國是非常講究資歷、經驗、技術的國家,我面對的許多都是年齡比我大很多、非常有經驗的德國人,在這當中有的人會非常欣賞年輕人的膽識,但是另外有一些人可能會更希望和年長的前輩溝通協作。”
相較于其他區域,歐洲這邊的業務做起來相對來說沒有那么得心應手。”力剛告訴職場Bonus,即使是德國這樣與中國友好的國家,許多客戶也會有政治方面的顧慮。
除去業務上的障礙,“家”也是力剛放不下的牽掛。
從中國到德國的直線距離是7594公里。來這邊工作一年后,物理距離帶來了心理距離,無論是與國內社會發展的斷裂感還是與家人、朋友的疏離感,都讓力剛原先的認識與看法發生了動搖。
長遠來看,力剛更傾向于未來回國發展。
“理論上來講,一個人如果想要在職業發展上有更好成果的話,肯定會希望有一條主線能夠follow下去。我現在是在海外做銷售相關的業務,所以我日后回國的話應該依然會選擇與業務擴展大方向一致的業務,并傾向于找到那些跟德國或其他歐洲國家有一定接觸的企業。”
力剛很堅定地告訴職場Bonus,他從未后悔選擇外派,因為,人生的寬度就是在這樣一次次的選擇中被擴充。
04 回到寧波
果鹿,前華為員工,外派中東兩年半
“放棄保研浙大,我選擇了外派中東。”
2019年8月份,果鹿作為駐外PFC來到中東巴林,在這片波斯灣小島駐扎500來天后,她轉往迪拜開啟第二站外派工作。2022年初回國,在浙江代表處繼續做了半年PFC,果鹿決定回到家鄉寧波。
● 果鹿,從浙大畢業到華為“畢業”,受訪者供圖
“回想2019年夏,站在本科畢業十字路口的我有兩個選擇:一是留校浙大攻讀MPAcc(會計碩士學位),二是接受華為外派PFC的offer。相較于在熟悉的校園里繼續學習理論知識,我更想去未知的遠方體驗真實的職場生活。所以,我選擇了后者。”
2017年,本科階段的果鹿在英國約克交換時,和一個阿曼女孩借宿同一戶host family。聽著女孩描述阿曼和中東的景象,果鹿覺得遙遠、陌生卻又新奇。
“中東、中亞、北非、南非,看到這四個地名出現在外派選擇單上時,2017年和阿曼女孩交談的景象又浮現在腦海里,冥冥之中指引著我來到了中東。”
外派前一個多月的大隊培訓是連接故土與遠方的第一架橋梁。這期間,果鹿有過膽怯與退縮,與家人、朋友溝通后,他們鼓勵果鹿邁向未知與遠方。“走出去還能回頭,現在不走出去的話,以后機會會更少”,臨行前朋友的話果鹿至今記憶猶新。
財務人員要有項目經營管理經驗,融入項目和業務。2019年8月果鹿抵達巴林時,恰逢中東站項目財務賦能培訓,有經驗的PFC們將上課中的知識點與實際業務問題結合分享研討,果鹿愈發覺得自己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理論學習到項目交接,我一步步融入全新的工作環境。”
來到這里工作生活,果鹿才真正開始認識這片土地。“沒有媒體報道里的遍地黃金,辛勤的印巴人民努力工作維持著社會的正常運轉,不似受政府福利政策扶持的當地人,大多外來務工的底層人民薪水并不高。”
果鹿告訴職場Bonus,兩年多的外派生活,與來之前的預期相比,是有些無趣的。一方面是繁忙的工作任務,另一方面是受疫情影響不敢前往人群聚集地,生活中幾乎是“公司+住所”兩點一線。即使位處通往四方的交通樞紐迪拜,想象里在節假日前去世界各地游玩的打算也沒能實現。
“我探索過巴林小島的海岸線,還記得“波斯灣明珠”巴林王國的海,在太陽的照射下閃著光的樣子。但轉到阿聯酋(迪拜)后,受疫情限制,只能在各酋長國之間“環酋旅行”。”
● 巴林海灘,受訪者供圖
“父母在,不遠游。”在外漂泊的心時常牽掛著家鄉寧波。為了確保員工的流動性,華為的外派員工有著三年必須調動、不允許員工在戶籍所在地工作的相關政策。
2022年,果鹿選擇離開了華為,回到寧波,在這里立業發展。
回看外派生活,老照片里巴林的海風依舊襲人、迪拜的街燈仍然閃耀,果鹿從沒有后悔當時的決定,看完了遠方再回家。
(應受訪者要求,受訪者姓名為化名。)
撰文|汪靖雯
編輯|陳桐
排版|張燦
圖源|受訪者供圖
封面圖|視覺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