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些年,或許是生活節奏變快的緣故,“出家”似乎又流行了起來。
因此,聽到某人出家時,人們不再大驚小怪。
然而,一個家庭里3個女兒都選擇出家,還是頗讓人吃驚和疑惑的。
廣東湛江就有這樣的一個家庭,3個女兒全都選擇出家為尼,而且正值妙齡之時。
何以至此?
下面我們就去看個究竟。
1、草根家庭
在廣東省湛江雷州市白石鎮,有一戶姓譚的普通農家。
夫妻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靠耕作幾畝薄田為生。
他們育有3個女兒,沒有兒子。
大女兒出生于1984年,二女兒出生于1986年,小女兒出生于1988年。
由于沒有男丁,譚家在村中或多或少受到一些閑言閑語。
不過,這家子夫妻恩愛,女兒乖巧,日子倒也過得幸福吉祥。
這也是我國眾多普通家庭的一個縮影。
譚家之所以為大眾所知,是因為三個女兒先后出家。
譚家三姐妹的佛緣并非與生俱來,而是和家庭氛圍有關。
2、佛緣
譚家父母都是信佛之人,尤其是母親,非常虔誠。
她還沒成為人妻之前就信佛了,后來開始在家吃齋念佛,日日做功課,從未間斷過。
她還經常去寺院參禪禮佛。
因此,三個女兒自小就對母親的所為耳染目睹,并且經常跟隨母親到寺院叩拜祈福、聽經學道。
在如此的家庭氛圍下,三個女兒自小就顯得與眾不同。
一般的孩子都不太喜歡去寺廟,因為那里枯燥乏味,即使去了也會總想著離開。
譚家三姐妹很喜歡去寺院,她們在那里非常安靜,從不吵鬧,對僧眾們講經說法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她們跟著母親的樣子參禪禮佛,誦讀佛經,儼然一個小小出家人。
后來,已經成為住持的小女兒曾經回憶說,當時雖然聽不懂誦經僧人所誦經文的內容,但是大殿中的香煙繚繞、木魚聲聲讓她覺得內心安寧,又倍感親切,每每跪拜佛祖像前,內心都覺得十分歡愉,甚至有時會悲傷痛哭。
對于女兒們的這些行為,父母不以為然,沒有多想,只是以為孩子們懂事,聽話。
殊不知,三個女兒因此有了佛性,結下了佛緣,為日后出家作好了鋪墊。
3、出家之路
(一)俗家弟子
1988年,父親患上重病,久治不愈,醫院也沒了辦法,眼看人就快不行了。
此時,母親剛好懷上小女兒,她為了丈夫能夠痊愈,在家中日夜不停地念經誦佛,祈禱丈夫早日好轉。
沒想到后來丈夫康復了,母親從此更加虔誠地禮佛,并且她從此也經常和女兒們講述這段經歷,感嘆佛法的慈悲和高深。
于是,女兒們越來越向母親的思想意識靠近,越來越向往佛國世界。
1997年,大女兒13歲,二女兒11歲,還在讀小學,竟然萌生了皈依佛門的念頭,她倆鄭重其事地跟父母提出,兩人要皈依佛門,成為佛門俗家弟子。
父母支持女兒們信佛禮佛,但是從沒想過讓她們成為佛門弟子,父母希望女兒們和普通女孩一樣,好好讀書,將來找個情投意合的人嫁了,和和美美過自己的小日子。
因此,父母反對兩個女兒的想法,可是她倆皈依佛門之心不是一時興起,而是非常堅定與誠心,再三懇求父母答應她們。
面對女兒的一再堅持,父母只好同意了她們的請求。
在父母看來,成為俗家弟子對生活也沒有什么太大影響,可以結婚及生兒育女。
此時,小女兒9歲,見到兩個姐姐追隨母親的步伐,皈依佛道,羨慕不已,因此半年后,她也有樣學樣,父母禁不住她的央求,只好同意。
從此,譚家三姐妹成了佛門俗家弟子,成了紅塵中的修行者。
她們非常虔誠,時刻謹守佛家的清規戒律,除了正常的生活學習外,其余時間都在研習佛法,參禪誦經。
佛門俗家弟子與出家弟子不同,不用剃掉頭發,在家修行,和平常人沒多少差別。
幾年過去,譚家三姐妹都出落得眉清目秀,超凡脫俗,左鄰右舍羨慕不已。
正當媒人們準備到譚家說親之際,譚家“出事”了。
(二)歸于佛門
2004年,大女兒20歲,二女兒18歲,正式向父母表明,她們不再滿足做俗家弟子在家修行,要削發為尼正式出家。
起初,父母盡管對兩個女兒的決定有點抵觸,但是他們也是信奉佛經、日日修行之人,認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兩個女兒確實佛緣深厚,因此,雖然心中萬般不舍,還是決定成全兩個女兒。
于是,譚家的兩位妙齡女兒離家而去,削發為尼,摒棄紅塵,歸于佛門。
三個女兒走了兩個,父母心里很不是滋味,好在還有小女兒陪在身邊,心中略覺安慰。
然而,從小受佛法熏陶的小女兒也已經有了出家的念頭。
2005年,小女兒初中畢業,17歲,也向父母提出了出家的想法。
父母心中一沉,難道自己3個女兒一個都留不住?兩個女兒已經出家,他們很希望小女兒留在身邊。
他們希望小女兒像普通人一樣好好學習,考上大學,然后找份工作,再找個好人家結婚生子,過上幸福的生活。
然而,該來的想躲也躲不掉,如果命中注定3個女兒都是佛門中人,攔是攔不住的。
最終,父母拗不過小女兒,含淚同意了。
于是,譚家三姐妹全都成了佛門中人。
(三)一門兩住持
在紅塵,小女兒長得最美,最聰明,到了佛門,也是她的成就最大。
小女兒首先到廣東中山市三角鎮的普賢寺出家,得到住持體慧長老的賞識。
不久,她前往五臺山佛學院進行學習,由于那里地處北方,冬天最低溫度達到零下30℃,長于南方的小女兒忍受不了這種嚴寒天氣,之后轉到福建天湖凈寺佛學院。
小女兒天資聰穎,悟性極高,而且勤奮好學,口齒伶俐,喜歡與人辯論佛法,她在佛國的進步很快。
小女兒學成后還是回到普賢寺。
2008年,體慧長老覺得她的聲音非常動聽,有如天籟之音,就給她起了個法號:釋妙樂。
體慧長老非常器重釋妙樂,就將華嚴宗傳授給她。
2012年,釋妙樂24歲,因為體慧長老要到山上修行,因此她接手成為普賢寺的新住持。
這在佛國,妙樂也是年輕有為、未來可期。
2015年,妙樂法師27歲,繼承體慧長老的衣缽,成為華嚴宗第14代傳人。
譚家的另外兩個女兒出家后輾轉多處,后來兩人一起在廣東東莞的小月庵落腳。
其中大女兒因為曾經到福建天湖凈寺佛學院學習,后來成為小月庵的當家人-住持。
這樣一來,譚家三姐妹出家后,兩人當上了住持。
這也是可喜可賀之事!
一家三個女兒全出家,外人會有一些閑言閑語,她們的父母以為怎樣呢?
4、豁達父母
譚家3個如花似玉的女兒與佛有緣,先后出家,從此終生與青燈古寺為伴,這一世的親情也就此斷絕。
紅塵中有不少人感到不可思議,也有人為之惋惜,還有人指責譚家女兒太過不孝。
起初,譚家父母也感傷心、落寞。
不過,最終兩人是豁達開朗,不但不悲傷,反而心慰,為女兒們感到驕傲,認為這是譚家的福報。
有一次,母親到普賢寺看望妙樂法師,離開時平靜地對妙樂法師說:“既然出家了,就好好修行。”
她的佛緣也很沒深。
出家人的意識境界的確非我等凡夫俗子所能體會。
對譚家三姐妹的選擇,我們應該點贊,還是非議呢?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