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自網絡)
關于老師
□盧江良
一次周日聚餐期間,文友周勇說,明天晚上,要請一位遠道而來的老師吃飯,問我能不能一起聚一下?因兒子八九兩個學年夜學,我周一到周五每晚負責接他回家,沒時間出席這類聚餐。我剛要謝絕,他突然講起了跟那位老師相關的往事:有一次他在她的課堂上寫作文,被發現了,便收繳了他的作文薄。課后,她把他叫到辦公室。周勇以為,她一定會狠狠地訓他一頓,但沒想到的是她不但不訓,還夸獎了他,說他寫的作文蠻不錯的,并鼓勵他以后要好好寫作。就這樣,啟發了周勇的文學夢想,后來成為了一名作家。聽了周勇的講述,我被深深地感動了,不假思索地答應了他的邀約。
因為這件事,我也想到了自己的幾位老師。第一位,是我小學二年級上學期的數學老師,叫“丁永祥”。當時,他來教我們的時候很年輕,我們叫他“小丁老師”。因為還沒結婚,他住在小學附近的一間小屋里。每天晚上放學,他總會召集我們班的一些學生,到他的小屋里,給我們輔導數學。那個時候,我們農村孩子的學業沒現在這般繁重,不存在“課外輔導”這種現象,他算是開了先河。當然,他的輔導是純義務的。這位小丁老師,盡管只教了一個學期,但在我的心目里,是最好的老師之一。迄今,雖然過去了四十多年,后來他成了中學教師,但在我二十五歲后,我們一直保持著來往。
還有一位老師,是我高二上學期的語文老師,叫“董銘杰”。我在2016年寫的一篇散文《寫作路上的“明燈”》中曾專門寫到他——他畢業于浙師大中文系,還在讀高中的時候,就在《浙江日報》發表詩歌和散文。在他來教我們語文之前,我每次寫的作文——議論文,總被高一的語文老師批為“亂七八糟”,但他認為我的觀點“別出心裁”,這極大地激發了我的創作熱情,從此立志成為一名作家。雖然董老師后來棄教從政又下海,但在我三十多歲后,我們一直保持著聯系,特別在我2010年兼任《國家濕地》執行主編起,他還成了忠實的特約作者,每期為雜志寫稿,直至2016年因病離世。
我還想起兒子小學時的班主任——陳詠梅老師。在兒子剛進她的班級的時候,她見他長得特別瘦小,頗為他的健康擔憂,便時時觀察他的行動。之后,寬慰地對我妻子說:“盧聰玩耍時,勇猛有力,很健康。”后來,她又發現我兒子偏食厲害,除了瘦肉和魚,幾乎不吃其他蔬菜,學校提供的午餐,他差不多都是倒掉的。于是,擔心我兒子的營養跟不上,建議我妻子,每天的午餐,家里做好帶去學校。記得,在兒子入學不久,我去參加過一次家長會,她當著全班家長的面說:“雖然我只是一名小學老師,但我自認為是一名教育家。”經過六年的教育,我認為她確實無愧于“教育家”這個稱號。
唐朝文學家韓愈在《師說》里說,“師者”是“傳道受業解惑”的人。但我覺得一位真正優秀的老師,除了“傳道受業解惑”,還需要用“人性的溫度”去溫暖每一位學生的心靈。像周勇的那位老師,雖然我現在寫這篇文字的時候,尚不知道她到底是他哪個階段的老師,也不知道她教過他哪門課,但這些其實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寬容”和“鼓勵”,溫暖過周勇的心靈;再說我的丁永祥老師和董銘杰老師,還有兒子小學班主任陳詠梅老師,他們的課教得怎么樣,對于現在的我和我兒子而言,也都不再重要,但重要的是,他們的那種“奉獻”“認可”和“關愛”,時時溫暖著我們的心靈。
2023.3.26于杭州
盧江良:憑著良知孤獨寫作
■http://blog.sina.com.cn/lujiangliang
微信公眾號:lujiangliang-1972
新浪微博:weibo.com/lujiangliang
騰訊微博: t.qq.com/lujiangliang197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