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期
編者語:
《黑貓警長》這部動畫片曾是一代人的童年記憶。
我也曾問爺爺為什么黑貓警長帽子上的警徽是一棵樹?爺爺告訴我,因為黑貓警長是森林警察。可能就是這粒種子,從我童年開始慢慢發芽,直至我成為一名森林公安民警。
森林警察的故事有些特別,沒那么多刀光劍影和驚心動魄,他們時常被人“忽視”,卻又在自己的崗位上一直堅守著屬于他們的喜怒哀樂。
一個常人很少接觸的行業警種
2018年中央機構改革前,森林公安與鐵路公安、交通公安(不是大家熟悉的交警,通俗點來講是負責全國港口航運的航運公安)、民航公安、海關緝私公安等并稱行業公安,當時警隊內部戲稱與地方公安的區別是大公安、小公安。
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警服上的胸徽,不是省份名字而是“森林”二字。當時我所在的安徽省森林公安機關的警車號牌均為皖Z開頭,許多人搞不懂來頭,以為是什么神秘代號,其實就是專業警種“專”字的代號。
行業公安的警服胸徽
以前的森林警察有兩支警隊,一支是森林公安,保護森林及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林區生態安全、維護林區社會治安秩序,另一支是森林武警,擔負森林防火、滅火任務。
2018年開始,森林公安陸續轉隸地方公安,武警森林部隊也在2020年全部退出現役,劃歸應急管理部。
武警涼山森林支隊在組織滅火演練(圖片來自網絡)
我當初所在的這支警隊就是轉隸后的安徽省宣城市涇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這支警隊始建于1981年,最初只是個僅有5人的林業派出所。
組建初的安徽涇縣森林公安警隊
他突然發現自己種樹的速度開始跟不上森林消失的速度
老方,本名方忠桂,原安徽涇縣公安局茂林森林派出所指導員,他是我正式入警后的第一位師父。
1985年,老方從安徽省黃山林業學校畢業,加入革命老區皖南新四軍軍部舊址所在地的云嶺林業站。
皖南山區林業資源豐富,秉承著靠山吃山的理念,當地百姓的收入普遍來源于木材、毛竹、竹筍、茶葉等林木經濟,為此,林區群眾大量砍伐林木但卻忽視了植樹造林。
林校畢業的老方,當初是帶著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信念加入這支隊伍的。
剛工作時,激情澎湃的老方滿腦子都是種樹、造林……我依然記得他每次提到種樹時的表情,恨不得種樹就像插秧一樣,插下去就立馬能長起來。
方忠桂(右一)帶領隊員在林區巡邏
隨著工作深入,老方經常遇到盜伐、濫伐、火災類案件。他突然發現,自己種樹的速度開始跟不上森林消失的速度。當時的他,就像一只辛苦儲存堅果的松鼠,突然被人端了倉庫一樣氣憤。
于是,氣不過的老方兩年后考入了森林公安,從1987年開始成為皖南林區里的一名“黑貓警長”。
他每個月在派出所的時間只有3天左右,其他時間幾乎都在大山里。
一個公安派出所的轄區范圍通常只有一個鄉鎮或一個街道,但當時每個森林派出所管轄的范圍則是8-10個鄉鎮,還有1-2個國有林場。轄區幾乎都是大山和森林,常住居民大多則是野生動物。每天工作的最大感受就是孤獨和空寂。
老方通過手機查看大山外面的世界
我依然記得第一次跟著老方出警時的樣子。當時準備處置一起盜伐案,那輛破舊的桑塔納警車開到山腳下,嘎吱嘎吱停在林區邊緣時,我興奮的問老方,案發現場在哪?老方抿了抿嘴,從牙縫里蹦出倆字“往前”。
就這,我跟著他連翻了三座山頭才到了案發現場。平原長大的我已經控制不住顫抖的雙腿,靠在旁邊的大樹上感嘆:“望山跑死馬,欲海萬丈淵”。
要不是旁邊有報案群眾在,我已經打算躺在地上擺爛了。
我突然想起,爺爺小時候為什么要告訴我黑貓警長是森林警察,不是家門口的派出所警察?那顆種子是不是種的不太對?
涉林案件指認現場
氣定神閑的老方則開始拍照固定證據、搜索提取遺留物、測量繪圖。看著老方調查取證一氣呵成,我倒是想起了一句話:喏,這就叫專業!
林區人煙稀少、野外更沒有攝像頭,這類案件偵破難度極高,但在林區工作了一輩子的老方,總能根據扎實的群眾基礎和豐富的工作經驗來獲得快速偵破案件的線索。
回所路上,我突然頓悟了,終于知道為啥同事們出警時要帶干糧,可惜為時已晚。饑渴交迫的我翻過第一個山頭時,我站在山巔之上,迎著呼嘯的山風,認真地對老方說:“我走不動了,能不能從這滾下去?”
老方笑了笑,把警用水壺遞給我:“喝口水,下次勘查箱我來背。”
當時出警歸來的雙腳
警察,警于前而察在后。
案件打擊很重要,宣傳教育更重要,但要改變人的觀念往往是最難的。
老方說,早年轄區百姓到自己山上砍樹,不會考慮申請采伐許可證,他們的想法很簡單,“我自己的山,我自己的樹,為什么不可以砍?”為此,老方和戰友們挨家挨戶的宣傳相關法律,讓大家明白,自家山林不僅是個人財產,也是國家生態建設的一部分。申請采伐許可證的目的,是為了在調控中達到森林整體生長與采伐的平衡。
當年老方他們拉過橫幅、發過傳單、樹過牌子,但林區群眾普遍學歷不高,理解能力有限,除了“放火燒山、牢底坐穿”以外,他總結了最樸實的一句宣傳語:“樹砍完了,氧氣就沒了,人就沒法生存了。”
森林公安查處濫砍濫伐案件現場
大人們聽不懂,他就把這招帶進了校園,在林區的課堂上跟孩子們反復強調森林和氧氣的關系,森林和生命的關系。家長們看不懂宣傳材料,但是愿意相信孩子們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也更愿意接受自己孩子的監督和提醒。
于是,這種小手拉大手的柔性宣教方式,伴隨林區管控和教育的深入,盜伐濫伐的案件越來越少、森林防火意識越來越高、野生動物保護等理念也逐步走進了林區。
宣城市涇縣茂林鎮
很嚴厲,但是所有跟他共事過的人更覺得他像位老大哥。
剛到所里時,我沒事就把自己的宿舍和裝備拾掇利索,這也是在警校里養成的一個好習慣。起初,個別人以為我有潔癖,這讓我一度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另類了。
直到下到茂林鎮,遇到了原茂林森林派出所所長丁長林,老丁。
老丁(中)/長江支流青弋江流域及揚子鱷保護區清網行動現場
轄區群眾總是喊他老丁,我一度覺得大家不太尊重他,好歹喊他一聲丁所長啊。后來才知道,他在那個派出所干了20多年。
他說,在這片林區里的每一個人,每一條路,每一棵樹,都已經熟悉到閉著眼睛都能背出來。
在那種情況下,老丁是沒法搞化妝偵查的,因為他不管怎么打扮,一走在路上,500米外的群眾就會喊他:“老丁,這是去哪兒忙活啊?”
宣城市涇縣茂林鎮
老丁是1990年從黃山林校畢業的,被招錄到涇縣森林公安。聽說當年剛加入警隊的他,也和我一樣,天天整理內務,穿著帥氣的大頭皮鞋出警。
結果沒過幾天,林區的山路就教會了他,皮鞋在那個地方不好使。
老丁對警察職業無比崇敬,所以特別注意自己的形象。
他當了所長以后,每天早上6點就把大伙從被窩里薅起來,一起打掃衛生、整理內務再上班。
起初,一些年輕民警不理解,尤其是前一晚加班晚睡的,但大家看到他日復一日的以身作則,也就對警察形象和榮譽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老方(左)我(中)呂師兄一起掃雪 攝/老丁
老丁工作很嚴厲,但是所有跟他共事過的人更覺得他像位老大哥。
森林最大的殺手不是人,而是火!起火的原因大都是隨手丟棄的煙頭、上墳祭祖、燒地開荒,相比破案,滅火是最緊急的事情。
有一年,就在所里剛準備吃晚飯時,接到了火警。
那是我第一次直面森林火災,現場遠比大家在電視上看到的更可怕。
看著眼前的一棵棵大樹瞬間爆燃,沖天的大火直沖云霄,一陣陣襲來的熱浪讓人喘不過氣。
那感覺就像自己站在了地獄門口。
面對如此大火,讓我們把它瞬間撲滅,說實話人類沒有這個能力。我們要做的就是撲滅隨風飄散的火星和不斷巡查已經燒過的火燒跡地,防止它不斷蔓延。
火場內除了高溫威脅,還有各種有毒的煙霧,地面的溝塹等。既要小心腳下,又要防止被頭頂燒落的樹冠砸到……
去年重慶市北碚區森林火災現場。攝/視覺重慶
遇到這種火災,非專業消防人員一定要遠離。此時,最怕的就是風向突變,人是跑不過火的,瞬間就能把人卷進火海。2017年約瑟夫·科辛斯基執導的電影《勇往直前》,就講述了一支森林消防隊全部犧牲的悲壯故事。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真的非常渺小和脆弱。
每年森林防火的高危季節,比如清明,老丁總是不分白天黑夜的在林區內轉悠,提醒再提醒,巡查再巡查,就怕哪里冒煙。
我知道他在擔心什么,有段時間我也像魔障一樣,巡邏時遇到一只有火苗斑紋的花貓,都恨不得上去給它倆耳刮子。
每次遇到森林火災,老丁總是沖在前頭,帶著我們全力轉移群眾、開設防火隔離帶、全力撲滅余火。
開設防火隔離帶是隔離、撲滅森林火災的絕招,但是需要精準預判山火的蔓延走勢,然后提前將可能燒到的關鍵區域林木全部伐倒,砍出一條長達數公里的防火隔離帶。這樣就能讓火魔失去可燃物,沒法繼續前行并逐漸熄滅。
此時比的就是不是栽樹了,完全是伐樹的手速。
去年重慶市北碚區歇馬街道,四號防火隔離帶,志愿者組成人鏈傳遞物資。 攝/視覺重慶
還有一回,我們趕到現場發現有幾戶民房緊靠山腳,林火很有可能蔓延過來。那個地方大型消防車根本進不去,只能一邊疏散大家一邊趕緊滅火。
滅著滅著突然感覺腳底有點黏,一開始以為是鞋子進水了,等到灰頭土臉撤下來一看,才發現是鞋底燒化了。
等周邊居民都安全了,老丁皺著眉頭一言不發。我知道他是心疼,守了幾十年的大山和森林,而且著火的那座山上可能還有他視若珍寶的百年古樹……
那次出警疏散群眾回來后,襯衣已經被汗水濕透。
可能是當年的工作經歷留下了陰影。如今我看到有人在野外或林區露營時用明火,我都下意識的想上去澆盆水。
森林防火、重于泰山!真不只是一句口號啊。
我永遠忘不了那條彎彎曲曲,似乎怎么也開不到頭的林區小道。
上世紀90年代起全國各地開始興建商品房,小區綠化對樹木和植被的需求量大增,除了向人工種植的苗圃購買以外,少數不法分子想著直接從林區采挖移植觀賞樹木,以此謀財。
為此,國家林草機關要求林業執法機構同步開始禁止采挖古樹名木的相關保護行動。
由于林區范圍太大、視頻監控缺乏、小路又四通八達,“盜木賊”經常選擇深夜潛入林區,趁著夜色采挖大樹,再借助吊機、重卡等工具偷運出林區販賣。
老丁就帶著大伙兒開始“守株待兔”,在主要路段蹲點守候。
宣城市涇縣茂林鎮
林區和平原地區最大的區別就是晝夜溫差極大,有時白天是夏天,夜里就會感覺在冬季。
夏天的夜晚,林子里的蚊蟲嗅著人味就圍過來了,那數量多得像是能把人抬走。冬天的深夜,雪地里的寒氣從鞋底一直穿透到頭頂,凍得人不敢喘大氣。
我們在影視作品里總能看到從天而降的特警,颯氣十足的刑警,但很少能看到蹲在山林黑暗中的森林警察。
苦嗎?真的苦!老丁總喃喃著。
他說,咱這是革命老區,當年新四軍就是從這里發展成為抗日戰爭中的中堅力量,項英、周子昆烈士就犧牲在這里,與這些革命先烈相比,我們這點苦還算苦嗎?
宣城市涇縣云嶺鎮新四軍軍部舊址
多年以后,我仍然清晰的記得在林區工作時的畫面,有一回蹲點,實在困得頂不住了,老丁對我說:“你先睡會兒,一會兒替我。”
我翻身躺在草坡上,在這漆黑的夜里,大山、森林和我一起仰望星空,山風穿過竹山林海的沙沙聲,不知名的鳥兒蟲子的咕咕聲……那一刻,我突然覺得森林警察真是隱秘而偉大。
當我在大自然懷抱里快要睡去時,老丁短促的一聲:“來了!”然后就進入了緊張的檢查、抓捕……
蹲點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老丁能不用就盡量不用。他在林區20多年的扎實群眾基礎,才是他最大的法寶。
大家都知道“朝陽群眾”,你不會想到整個林區的群眾都是老丁的“朝陽群眾”。護林員、遛彎的大爺,還有那群天天在路口瞎逛的流浪狗,個個都可能是他的“眼線”。
我私下向老丁請教,他神秘一笑說,他把山巔之上寺廟里的住持和每天進廟的居士都發展成他的人了。我真佩服的五體投地,果真是站得高看得遠啊。
宣城市涇縣茂林鎮
林區的冬天總是特別難熬,不僅是氣溫低,最難的是出行艱難。
新年前后如果連續來幾場大雪,路旁壓倒的樹木、滾落的巖石,都讓這些小山路更加難行。
有一個冬夜里,那天林區特別安靜,原本林區的居民和路燈都不多,加上那晚的月亮和星星都躲了起來,一輛閃著紅藍警燈的車就在這漆黑的密林里順著山道蜿蜒前行。
夜空中毫無征兆的下起了紛紛揚揚的冰晶和雪花,那應該是當年的第一場雪,很快在路面形成了一層薄薄的雪膜,即使已經將車速降到最低,但進入連續彎道時,我依然會格外小心。
雪夜森林(圖片來自網絡)
在連續過了幾個彎道和上坡后,警車在一個下坡處開始打滑。無論如何調整方向、剎車還是拉手剎,似乎都起不到任何作用,車子橫著往前滑了下去,伴隨咚咚兩聲,警車右側的兩個輪子一起滑出了路面,半輛車掛在了懸崖邊上才停了下來。
講真,那一刻我完全懵了,寒冷的冬夜汗水浸透了我的衣領。望著車窗外的懸崖,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見,但是隱隱約約感覺下面是一只張著巨口的野獸,正在等著連人帶車的吞進去。
稍微定了定神,我慢慢摸向了車門把手,心想如果幸運的話,我應該能像《速度與激情》的男主一樣,在車子墜崖前一刻,開門跳出警車,然后打個滾帥帥的站起來。但是電影總歸是電影,真的要實踐的時候,還是控制不住雙腿的顫抖。
正在猶豫的時候,我聽到了車底滑過土石的聲音,啥也不想了,推開車門就跳了出去啃了一嘴雪。
轉頭一看,車子狠狠的晃了兩下,眼看就要掉下去了。我本能的爬起來一把摁住了翹起的車尾,竟然穩住了,沒掉,還有機會。
于是,我慢慢騰出一只手給老丁打電話。老丁在電話里就蹦起來了,“人沒事吧?別管車了,你就呆那別動,我馬上到!”
當時我感覺自己像是個超人,正在玩一個特大的蹺蹺板,只要我一松手,它就會掉下去,我稍微用些力,這輛車就老實的定在那。
整個人冷靜下來的結果就是,冷得瑟瑟發抖。就在我披上一層厚厚的雪花時,遠處來了一輛卡車,是老丁帶人來救我了。當他們從卡車上跳下來的時候,我就像剛好用完了剩余電量的手機,虛脫地倒在雪地里喘著粗氣。
原以為老丁會嚴肅批評我,可他卻什么也沒說,只是扶起我不停地的說:“人沒事就好,人沒事就好。”
我永遠忘不了那條沒有路燈、彎彎曲曲,似乎怎么也開不到頭的林區小道,也記得老丁從卡車上跳下在雪夜里向我沖來的樣子。
這次再見到老丁時,他告訴我現在林區道路拓寬加固了,大部分區域都安裝上了護欄,那輛警車也已經退役了。
當年那輛警車沒有放棄我,我也沒有拋棄它,老丁救了我和它。
上樹可救貓、下井能撈狗、入屋會逮蛇、路上能抓魚!
森林公安,免不了要和野生動物打交道。
我和同事們攆過黃牛、追過瘋狗、捆過鱷魚、抓過毒蛇、降服過孫猴子、放生過貓頭鷹。
我們的口號(Slogan)是:上樹可救貓、下井能撈狗、入屋會逮蛇、路上能抓魚!歡迎來到森林警局發現(discovery)之旅!
我們每天都會好奇下一個會出現什么物種?
宣城,古稱宛陵、宣州,境內有野生動物400余種,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也在其中,身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揚子鱷自然也包括在內。
所以,森林警察不僅要調解人與人之間的糾紛,有時還要調解人與動物間的矛盾。
2014年,一條不愿透露姓名的揚子鱷,多次跑到宣城廣德一位養殖戶家里將鴨子全咬死了。這位養殖戶,愣是把這個“兇手”綁回了家。當時的新聞標題是《“國寶鱷”偷吃田中鴨 村民一怒將其捆回家》。
養殖戶將鱷魚當做了“鱷質”要求賠償。
賠……讓鱷魚媽媽去賠嗎?揚子鱷雖然貴為國家一級重保,但它真的沒錢啊。好在國家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最后請野生動物保護站為養殖戶申報了補償。
涇縣森林警察捕獲非洲尼羅鱷一條
在這里,也給大家做個小科普:
我國除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還有一類叫做“三有”保護動物: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常見的麻雀、青蛙、壁虎、蟾蜍、野雞及各種蛇類都包含在里面。不要小看了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它們也受法律保護,換句話說,大家認為不起眼的逮蛤蟆也可能是違法行為。
現場查獲的違法犯罪嫌疑人
2013年3名在浙江嘉興打工的男子逮了203只青蛙。2014年河南確山的汪某逮了87只癩蛤蟆,最終都被法院以非法狩獵罪分別判處3至4個月拘役。
沒加入森林公安前,看到這類新聞連我自己都不太能理解,等老方和老丁把我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上強行安利的時候,我才意識到,這都屬于在禁獵區、禁獵期非法獵捕野生動物,其行為已構成非法狩獵罪。
工作中的涇縣森林公安警員
當然,至于大家小時候貪玩逮個麻雀、掏個鳥窩、親個蟾蜍、咬個蛇什么的,基本上不在被請去喝茶的范圍內,其實這也是讓那些喜歡吃“野味”的人一個警醒。
有一次,我們接到有非法狩獵的舉報,嫌疑人將捕到的兩只野豬關在了自家豬圈里。到達現場后,老方讓我進豬圈拍照固定證據。
我撇了撇嘴,心想,兩只和家豬差不多的小野豬,看起來沒那么兇嘛。
沒想到那兩頭居然聽懂了,嗷嗷地向我沖過來。我拿著取證設備不方便跑,又怕磕壞了,在豬圈里不停躲閃。
老方還是機智的,他擔心野豬會跑掉,很干脆的“哐”一聲關上了門!留下我在豬圈里跑圈……
對,這就是這兩只野豬
這份工作很苦,但大都很快樂,除了我被關在豬圈里那一天。
森林公安工作特殊,條件都好不到哪去。由于常年駐守和奔波在大山森林里,餓了只能吃干糧,渴了就喝溪流水。當年輕人都在紛紛往大城市跑的時候,他們卻默默堅守在那人跡罕見的山林里。
但在他們身上,我一直看到的是積極、樂觀和堅韌。
辦案途中喝水的涇縣森林警察徐海鄰
如今,林區群眾的法律意識不斷提高,都自覺參入到護林防火和野生動物保護行動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也已深入人心,林區生態已經越來越好。
40多年來,這支隊伍在春天趟過冰冷的河水去深山中查尋非法野外用火者的足跡,夏天頂著炎炎的烈日去山頂勘查盜伐林木的現場,秋天冒著危險去山坳里拆除盜獵者私設的“電網”,冬天,攀爬陡峭的巖壁去解救被繩套困住的野生動物......
涇縣森林公安警員放飛查獲的野生鳥類
一代代森林警察,從年少到白頭,他們跟隨前輩的腳步,遠離城市煙火,默默守護著座座青山,片片綠林。
2020年5月10日,這支可愛的森林警察隊伍“退出”了歷史舞臺,轉隸到地方,成為安徽省宣城市涇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
他們的責任也更加繁重,肩負著查處食藥環知森(食品、藥品、環境、知識產權、森林)違法犯罪的重任。
從原先9類涉林案件的偵辦,增加到轉向食藥環知森領域相關的38類案件的偵破和辦理,對于這支平均年齡超過50歲的隊伍來說,確實任務艱巨。
森警大隊長葉書林老葉告訴我,開始大家都有些本領恐慌,但我們沒怕過,我們可以學,只要我們還在繼續工作,那這一切就是最好的開始。
涇縣森林公安轉隸入列儀式
臨別前,老葉對我說,我們其實都是很普通的警察,工作在最基層的警隊,我們不敢貪天之功,但我們相信這輩子一定能守護一方。他很喜歡那首《祖國不會忘記》,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我就相信祖國也不會忘記我。
注:文中圖片除標注外,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 : 江南
排版 :細辛
編輯 :胡冰
【近期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