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甑糕的“甑”,不念字本音(zèng),而是劇中吳少奶奶周瑩念的(jìng)是陜西本地人叫法。甑糕是陜西特有的傳統風味小吃,用糯米、紅棗或蜜棗、紅豆放在鐵甑上蒸制而成,現在很多陜西人還習慣吃一塊甜蜜的甑糕來開啟新的一天。而甑糕的得名還源于它的古老的制作器皿,甑:一種底部有小孔的容器,甑是中國古代一種非常古老的蒸器,有陶制、銅制、鐵制等,后經民間傳承,將鐵甑保留至今,而用之蒸制的粘糕也別有風味。
“吃的是甑糕,品的是我和你的日子”
甑糕,米棗交融,色澤鮮潤,綿、粘、甜,棗香撲鼻。食之則香甜如蜜,沁人肺腑,回味無窮。這種味道無疑會勾起人們對于家鄉的記憶和親情的思念。在《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甑糕則成為了周瑩和吳聘愛情的象征,軟軟糯糯,香甜酥軟。
周瑩是一個在江湖上長大的女子,她自幼就跟隨養父四處漂泊,生活非常艱苦。但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下,她也能發現并珍惜一些美好的事物,比如甑糕。她沒有太多機會品嘗到這種美食,每次只能買一小塊。然而,在嫁給吳聘之后,吳聘深知她的喜好,每天都會為她買來甑糕,讓她能夠享受到更多的美味。
看著周瑩吃甑糕的滿足樣子,不吃甜食的吳聘似乎也感受到唇齒間滿足的幸福感,曾情深款款地對周瑩說:“吃的是甑糕,品的是我和你的日子”,表達了自己對周瑩的濃濃愛意。
失去吳聘,甑糕不再美味
吳聘是一個溫柔善良、人格完美的人,但他的生命卻在15集時早早地結束了。他留下了無數回憶和感情,而這些都被藏在了一塊小小的甑糕里。
對于周瑩來說,她曾經與吳聘共度了許多美好時光,但現在她永遠無法再與他相見了。甑糕成了唯一能夠將她與吳聘聯系在一起的紐帶。每次看到這塊甑糕,她都會想起那些曾經的時光,同時也會感受到失去愛人的巨大痛苦。
甑糕成了周瑩心中的遺物,它不再只是一種普通的食物,而是一種充滿深意的象征。它承載了周瑩的思念和哀傷,也代表著她與吳聘之間的純真愛情。
對于其他人來說,他們或許不會像周瑩一樣深刻地感受到這塊甑糕的價值,但是它依然是一種特殊的存在。它能夠沉淀下來一段時間,并在某個時刻喚起人們內心深處的記憶和情感。
甑糕,既是美食,也是愛情與人生的符號
這塊小小的甑糕承載了無數回憶、感情和故事,它既是一個美食,也是一個代表著愛情與人生的符號。正如甑糕一樣,愛情也需要經過時間的沉淀和磨礪,才能夠變得更加綿軟、粘稠、甜美。無論是甑糕還是愛情,都需要付出和耐心去呵護,才能夠真正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美好和珍貴。
不管我們身處何時何地,只要品嘗這塊甑糕,就能夠想起那些曾經的人和事,并追憶那些美好的時光。
最后,我們也可以從《那年花開月正圓》的故事中學到,人生需要有些許美好的事物來點綴,即便再平凡的生活也能因此變得更加充實和美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