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條讓人感到“惡心”的新聞:大便正在成為一種救命藥物?
182名參加三期臨床試驗的“致命腸胃炎”患者,使用人類“健康大便”做成的口服藥后,88%的患者至今未復發
這是一條讓人感到“惡心”的新聞:大便正在成為一種救命藥物?
4月底,為了治療一種可能“致命的腸道感染”, FDA批準賽瑞斯制藥公司(Seres Therapeutics)研發的一種“有味道”的糞便移植口服藥Vowst,供18歲以上可能再度感染“艱難梭狀芽孢桿”(Clostridium Difficile)的病患使用。這是FDA批準的第一個利用“健康人類大便”做成的口服藥丸。賽瑞斯的這款“口服糞便藥丸”解決了患者不必再忍受從肛門塞入的難堪與不便。
艱難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是一種抗生素耐藥菌,這是一種在醫院患者中最普遍的潛在致命疾病。在使用抗生素,尤其是過量使用抗生素時,很容易出現艱難梭菌感染(CDI)。
感染后往往導致患者發生嚴重的腹瀉、發燒、胃部疼痛、食欲不振、惡心和結腸炎等癥狀。即便恢復后,個人還可能會再次感染,通常是多次感染,這種情況被稱為復發性CDI。每次感染都增加了繼續復發的風險。
每年僅在美國,就有大約50萬人患有艱難梭菌感染,約3萬人死于這種腸道感染。而在中國,據初步估計,每年至少有數百萬人感染。可以殺死困難梭菌的抗生素,也會殺死腸道里的益生菌,治療過后很容易再度感染。
賽瑞斯的糞便口服藥丸,專供抗生素治療過的患者使用。糞便移植的賽道上,并不僅僅只有賽瑞斯一家制藥企業。
2022年11月,FDA曾批準另外一款用大便制成的輝凌制藥的RBX2660上市,同樣用于降低18歲以上成年人艱難梭菌感染(CDI)后的復發,商品名為Rebyota。
但這款人類大便制成的微生物療法,是一種灌腸劑,這個「初版」藥要從肛門塞入。非常不便,也令患者感到尷尬。
賽瑞斯的口服糞便藥丸叫做Vowst,每日服用四顆,連服三天即可。據了解,接受三期臨床試驗的182名病患,88%服后至今沒有再感染。其最常見的副作用是腹痛、腹瀉、腹脹、脹氣和惡心。
糞便移植也稱為微生物療法,艱難梭菌感染(CDI)是人體腸道菌群微生態失衡造成的,使用健康人類的大便制備成的藥物,就是用微生物組療法來恢復腸道菌群的動態平衡來達到治療目的。到目前為止,大多數糞便移植都依賴于“糞便銀行”,糞便庫從捐贈者那里收集健康樣本,以液體或膠囊藥物的形式通過肛門給藥。
美國已有包括OpenBiome等十多家糞便銀行經營的網絡。2013年以來,OpenBiome糞便銀行,總共提供了6.5萬份糞便樣本,給受梭狀菌感染的病患,整個療程的費用不到1700美元。賽瑞斯這款口服藥將于六月份上市。但還未公布新藥價格。不過行業內對這款藥的上市,仍然提出警告。FDA在官網披露,Vowst口服藥雖然對捐贈者和捐贈的糞便進行過可傳播病原體的檢測,但由于由人類糞便制成,可能存在傳播疾病的風險。此外,Vowst糞便口服藥可能含有食物過敏原;該產品因食物過敏原而引起不良反應的可能性尚不清楚。而其最大的風險,就是如果大便樣本沒有經過適當篩選,糞便移植可能會導致包括大腸桿菌在內的其他嚴重感染,甚至引發類似2019年的糞便移植后引發的死亡案例。賽瑞斯這款藥物何時引入國內?糞便移植安全嗎?報了解,國內目前有70多家醫療機構在開展糞便移植,目前進展如何?
國內約70多家醫療機構糞便移植據稱有近十多萬例,但沒有任何糞菌藥物獲得批準,均是采用各自的標準進行處理,服用,糞菌藥物安全令人擔憂
捐贈大便,月入七千?沒錯,這是一條上了熱搜的真實消息。
深圳一家制藥公司常年招募糞便捐贈者,合格的捐贈者每次捐贈糞便可以獲得300元人民幣的補助,成功捐贈后當天發放補貼,最多每月可捐贈高達22次,即每月最高收益可達6600元。收購大便的并不止深圳這家公司,與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也一直在招募定期大便捐贈者,并把價碼開得更高,捐贈者每月最多可獲得港幣7000元的津貼,不少人指這是“絕世筍工”。當時招募消息一出,大眾反應十分熱烈,名額迅即爆滿。據鳳凰網《腫瘤情報局》調查,在國內收購大便的公司,并不止深圳香港這兩家,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醫院以及生物研究所,將近10多家,也在悄然招募糞便捐贈者。而中華糞菌庫,則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菌群移植平臺。查閱國內這幾家收購大便的機構的捐贈條件,對于捐獻者都要進行全面體檢,確認身體健康符合捐贈要求后,便可成為合格的供體。糞便捐贈者必須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其中就包括不抽煙、不喝酒、不熬夜、三餐規律、半年以上不吃魚生、時刻注意身體狀態等要求。▎亞洲微生物中心(Asia Microbiota Bank)在香港中環開設首間商業糞便銀行,在香港招募健康捐糞者,收集其糞便,指捐贈者最高每月可賺4,800元
▎今年5月3日,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重推捐糞計劃,招募腸道微生物移植(FMT)的大便捐贈者,而每次捐糞都可獲補貼金,每月最高可獲取$7,000元
國內這些醫院,包括所謂的生物制藥公司,為何爭相收購人類糞便?據相關信息表明,這些“高價”所購的捐贈糞便招募,為的是糞菌移植科研研究與治療。所謂“糞菌移植”,英文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簡稱FMT),旨在將健康人糞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腸道內,重建新的腸道菌群,實現腸道及腸道外疾病治療。近年來,糞菌移植被越來越多用于治療嚴重的腸道疾病,甚至延伸到癌癥等領域。據報道,在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免疫藥物PD1治療中,部分對PD1藥物不敏感的癌癥患者,經過糞便移植后,重新生效。2013年,糞菌移植被列入美國醫學指南用于“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的治療。這種治療目前在國內也已有開展。截至2023年5月,已有約10萬多例次左右的糞菌移植治療。主要由美國Openbiome、澳大利亞悉尼消化中心、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腸病中心庫完成。國內有報道稱上海第十人民醫院對 3932 例病人,累計做了 61235 例次的菌群移植,包括的病種有便秘、艱難梭菌感染、手術后的腸功能紊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腸易激綜合癥、放射性腸炎、合并腸功能障礙的腸道外的疾病,包括自閉癥、帕金森氏病、代謝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美國,包括MD安德森癌癥中心在內的十多家腫瘤醫院,也已開展了大量臨床治療癌癥的移植,以及通過移植改善藥物有效的試驗等,并都取得了相應效果。2021年6月,美國匹茲堡大學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糞便移植將有助于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療。而日本前首相安倍也曾用糞便移植治療過他的難治性腸炎。令人稱奇的是,7月中旬,腸胃醫學期刊《Gut》刊載一項倫敦帝國學院及華沙醫科大學醫生的最新研究,指2名80歲及19歲的新冠肺炎患者,因其他病癥進行糞便移植。2日后,新冠肺炎的癥狀意外地消失,身體快速康復。雖然僅有2個病例,難以就糞便移植治療新冠肺炎得出明確結論。不過研究人員相信,糞便微生物群移植(FMT)治療新冠肺炎的方法值得研究。
目前國內至少有70多家醫院、研究機構,嘗試用糞菌移植治療多種疾病,已經注冊糞菌移植臨床試驗超過20項,累計治療病例約一萬多例。不過糞菌移植在國內還仍處于邊用邊摸索的狀態。廣東省在這方面走得較遠,于2019年將“糞菌移植”納入醫療收費項目,有了正式的項目編號。目前,廣東包括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等多家醫院都已開展糞菌移植治療。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擬建立深圳本土糞菌庫。但將另一個人的大便,移植到病人的身上安全嗎?除了會把好的菌群移植到患者身上,是否還會把捐贈者的其他疾病移植過去?
“超級大便”移植死亡事件,糞便移植是否會將提供大便者的其他疾病移植到患者身上?
醫學界這種熱門的“超級糞便”移植,治療癌癥以及其他罕見病癥的“大躍進”,很快在一例意外的死亡中被敲響了警鐘。一位患有罕見血液疾病的73歲美國患者,在接受“超級糞便”移植(FMT)治療后死亡,成為史上第一例因“超級糞便”移植致死的病例。2019年4月的第 二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的論文公布了關于此案部分細節。幾天后,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因此緊急叫停了一系列相關的臨床試驗。開會專門討論了“超級糞便”療法中糞便移植物的安全問題,以及如何對這一熱門醫學技術實施監管。

對這名死者的測試中發現,他接受移植的膠囊中帶有一種罕見的大腸桿菌,這是導致他死亡的主因。在馬薩諸塞州總醫院展開的試驗中,死者被移植了46號捐獻者提供的含有超級菌群的糞便,但是醫生們沒想到糞便中有一種大腸桿菌。這是一種可以產生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的大腸桿菌,細菌種類極其特殊,極少在一般人群中產生,有限的數據表明,在美國只有1%或2%的人攜帶此細菌。而且這種大腸桿菌,在捐獻者那里沒有問題,大多數接受移植者也沒有問題。
▎大腸桿菌在電子顯微鏡放大10,000倍的圖像
5月,在醫院意識到46號糞便膠囊可能是致死的感染源之后,研究人員測試了儲存的樣本以及從每位接受移植的患者那里收集的血液樣本。其后分析表明,每名患者血液和膠囊中發現的細菌具有相似的基因組成,并且對相似的抗生素具有抗性。這些細菌在患者的移植前糞便樣本中不存在,這說明,它們來自捐贈者。在22名參加實驗的患者中,除了死者,還有另外一人報告了嚴重的副作用。這是一名69歲的丙肝肝硬化患者,接受“超級糞便”移植是為了治療肝性腦病變。目前,此人已得到治療并且康復,其余還有幾人在細菌抗藥性測試中結果呈陽性,但沒有出現癥狀。由于捐贈者本人也沒有匯報出現任何癥狀,所以院方至今也沒有通知她捐贈物導致了死亡事故。
按照此前媒體報道的說法,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的科學家從今年1月開始在實驗前篩查這種可以產生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的大腸桿菌細菌,然而《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的論文卻指出,醫院一開始并沒有對他們已經生產出來的膠囊進行過測試,論文作者、傳染病專家伊麗莎白·霍曼(Elizabeth Hohmann)博士說:“我們沒有想到會出現問題,這些情況在健康個體中傳播幾率極小。
國內目前的糞菌移植處于百花齊放,并無統一標準的情況。這樣會不會引發更多的安全事故?據國內一位醫院腸科專家警示:“隨著科學家對腸道微生物與人類健康之間的關系了解更多,‘超級糞便’移植療法近年間開始流行起來。不僅在西方,這種所謂的用大便移植改變人體內菌群的治療方式,也很快傳入了內地與臺灣地區,經過商業包裝后更是仿佛可以包治百病,從腸道疾病到癌癥,甚至自閉癥等等疑難雜癥。但這一仍處于試驗階段的醫療方法并不能保證安全。
因為糞便移植會伴隨一定風險,如血液感染和耐藥細菌的傳播,‘超級糞便’移植目前仍被認為處于‘研究性階段’,即使對于其賴以成名的‘難辨梭狀芽胞桿菌’(臺灣地區稱為困難梭菌)感染的治療,也是如此。而目前因糞便移植已出現了死亡案例,而因此引發的各種意外病癥與副作用,則值得引發重視。糞菌移植在臨床應用上仍有許多問題待研究解決。如適應癥如何明確界定,移植最佳劑量及途徑、糞菌的制備等缺乏臨床研究及統一規范等。患者仍要警惕糞便移植帶來的安全風險。而最新批準的賽瑞斯的口服藥,則是處方藥,需要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