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我國將四大名著影視劇化最成功的,莫過于87版《紅樓夢》。
因為《三國演義》劇組太窮,《水滸傳》的故事情節改動令許多原著粉不滿意。
也就只有《西游記》能和87版《紅樓夢》媲美了。
但是畢竟87版紅樓大膽的對后半部分進行了原創,而且還收獲了許多紅學家的一致好評.
所以哪怕和反復重播的《西游記》相比,也因為原創性改動可以說略勝一籌。
作為我國第一代影視劇從業人員,也是國寶級導演的王扶林在這次《紅樓夢》影視劇話的任務中功不可沒.
一方面他吸取了大量專家學者的意見,使得整部劇的質感極為優秀,另一方面大膽啟用新人,對原著進行了完美還原。
一般來講,素人都是不如科班出身的演員的,可是由于《紅樓夢》里的許多角色,哪怕是原著中出場沒幾次的小角色都個性鮮明,深入人心,所以一定要力求形象上的還原。
這倒不一定說是要長得一模一樣,而是在氣質上必須和原著的描寫幾乎完全吻合才行。
這種情況下不可能所有角色都能找到有對應氣質的演員,因此范圍必須擴大化。
所以王扶林導演在挑選演員的時候,并沒有僅僅局限于科班出身,而是用了許多舞蹈演員甚至是從來沒有從事過藝術相關工作的人,并對他們進行了專業的培訓。
有的時候,神似比形似更為重要。
比如說王扶林導演就曾經認為演林黛玉的陳曉旭不夠漂亮,因為按照《紅樓夢》原著的描寫,林黛玉的美是驚為天人的。
但是陳曉旭還沒有達到這么夸張的地步,可她還是入選了,因為她有那種氣質。
其次就是王熙鳳的選擇,王扶林大膽啟用了當時不被人看好的鄧婕。
因為鄧婕又矮又黑,雖然不至于說外貌條件不好,但是和原著里對王熙鳳的描寫還是差的有點兒多。
其實一開始也不是沒有美人來面試這個角色,就比如當時第一次試鏡就美的在場工作人員贊不絕口的樂韻就是其中一個人選。
可惜最后樂韻卻說她母親不同意她來飾演這個角色,因為王熙鳳并不是正面角色,而是有點像反派,下場也不太好,可能會影響自己的風評。
當然了,這種離譜的借口只是一種說辭而已,背后的真實原因其實是她當時愛上了大自己29歲的香港影星羅烈。
在戀愛中年齡越大,一般段位也就越高。
還只是一個小姑娘的樂韻自然經不住羅烈的各種花言巧語,羅烈還說自己在香港影壇很有地位,可以幫她謀一個好的出路。
樂韻小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一直是由母親帶大的樂韻非常缺少父愛,所以比自己年長特別多的羅烈在她這里,既是戀人,也是父親的一個影子。
樂韻人長的非常美,樂韻的母親也非常清楚樂韻的這一優勢,一旦利用得當,可以讓她們母女倆一飛沖天,享受榮華富貴。
所以樂韻的母親在月月小時候就一直非常注重對樂韻的培養,而命運也眷顧了這個可憐的孩子,在16歲時就被導演相中的樂韻一炮而紅。
可惜一直被母親當做改善生活水平和跨越階層希望的樂韻,雖然外貌條件有余,卻因為沒文化而內涵不足。
王扶林就曾經評價她,雖然有一副美貌,肚子里卻是草包。
王熙鳳雖也是如此,沒有文化,可是演王熙鳳的人絕對不能這么沒文化,沒有墨水兒是很難理解透這個角色的內涵的,也就更談不上完美的詮釋角色了。
而正是沒文化,沒內涵也讓樂韻吃了虧,等她跟羅烈回到香港時,才發現羅烈說的全都是假的。
他根本沒有那么大的能量,也沒辦法幫助她在香港影壇飛黃騰達,最重要的是羅烈早就成家了。
被當成第三者的受害者樂韻一時間被口誅筆伐,但是樂韻仍然不死心,沒選擇回到內地,而是把母親接了過去。
可是樂韻的母親本來是懷著到香港吃香的喝辣的的期望來的,沒想到卻要在這里過著連原本的生活都不如的日子。
于是樂韻的母親就開始每天都對樂韻進行PUA,而樂韻最終也難以忍受這種責備、輿論對她的誤解以及情侶的背叛,在28歲時她絕望地從高樓上一躍而下,終結了自己如花似玉的年輕生命。
樂韻的悲劇一方面是因為母親對她更多的是利用,而不是加倍的關愛,以及羅烈更加遭人唾棄的人渣行為。
另一方面也正是因為樂韻沒讀過書,沒有太多文化導致了自己目光短淺和容易上當受騙的傻白甜性格。
假如當時她沒有拋棄自己在大陸的事業跟羅烈去香港就算不大紅大紫,也能夠不斷的通過自己的美貌成為一代人的美好記憶而名利雙手。
如果足夠努力,成為藝術家也不是不可能,這樣看來,王扶林對她的評價更像是一種恨鐵不成鋼,而非一種批評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