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在平定南越之亂后,在海南島設置珠崖郡、儋耳郡。作為中央政權在海南島上最早的行政機構,珠崖郡城址所在地在學術上一直有爭議。其中一種說法,便是龍?zhí)辆硟鹊摹爸檠驴みz址”。
沿著鐵龍路向南前行,路上佇立著一塊石頭,上刻“珠崖郡遺址”五個朱紅大字。這便是此行目的地,新潭村,古稱博撫村,又稱撫訓村。
千年香火繞古邑
《萬歷瓊州府志》有載,珠崖神嶺,在縣南二十里東潭都,平地起峰,即古珠崖址,中有神廟。此處記載的“神廟”,便是如今的城隍廟,也稱為珠崖侯王廟,內供奉城隍老爺、珠崖公、歐大侯王、華佗爺、高公元帥。
城隍廟歷朝歷代都有重修,最近一次是1990年,起初建于神嶺之上,后遷建至村內。時至今日善男信女依舊絡繹不絕,香火旺盛,民間信俗綿延千年。
民間信俗上,城隍廟內各位神神祇各有神通。城隍老爺是守護城池的神仙,珠崖公、歐大侯王、高公元帥是為珠崖郡立下汗馬功勞的將領,華佗是東漢末年著名醫(yī)學家,因為醫(yī)術舉世聞名,被后世稱為醫(yī)神。
從東漢末年到宋代,民間社會已完成了華佗從人到神的塑造過程,華佗作為民間鄉(xiāng)土醫(yī)神的信仰逐漸形成。唐宋以來,大陸移民遷往海南。有理由相信,正是那個時期,華佗信仰隨大陸移民傳入瓊島,從而在珠崖古城落地生根。
饒有趣味的是,每當鄉(xiāng)人有小病小痛,都會擺置一瓶打開蓋的礦泉水在案桌上,虔誠焚香叩拜華佗爺。須臾片刻,病痛自然而然消除,十分神奇。每逢周末節(jié)假日,很多市民不遠萬里驅車至此,燒香敬神,虔誠祈福。
山澗甘泉惠眾生
城隍廟左后方,山道間有處泉井,名曰“朱崖泉”。泉水自神嶺上流下,一年四季,數(shù)百年間從未干涸,惠澤著一方百姓。《民國瓊山縣志》有載,珠崖泉在城南二十里東潭圖,近撫訓村,初建城隍廟舊址,其水香甘,飲之可避瘴病。由此看來,泉水不僅香甜甘冽,還能“避瘴病”。
全井背后有塊民國六年(1917年)立的石碑,碑兩側刻有楹聯(lián):神禹奠,漢將安博撫瓊島恩浩浩;龍運享,疆泉出,平成珠崖澤源源。中有小字銘文:漢將恩波,洋洋發(fā)育。觀其流泉,民莫不服。食德飲和,永膺多福。沾其澤者,受天百祿。洋洋灑灑數(shù)十字歌詠傳頌出漢開疆將士的功德,以及井泉的惠澤。
而今,珠崖泉經(jīng)過千年沉淀,不再是村民們賴以為生的飲用水源,但有關神泉的傳奇逸事至今流傳在鄉(xiāng)間,經(jīng)久不息。
珠崖神嶺越古今
博撫村背依的山嶺,便是珠崖郡城址的所在地,珠崖神嶺,山勢不高,西北高,東南低。珠崖郡城池周長715米,平面呈正方形狀,坐落在神嶺東南,南渡江西岸的高臺地上。
《漢書·武帝紀》記載:應劭曰:二郡(珠崖、儋耳)在大海中崖岸之邊,出真珠,故曰珠厓。但見珠崖嶺上土地呈褐紅色,山嶺立于南渡江邊,或許“珠崖”原本的意思就是遍布紅色土壤的山崖吧。
前陣子,由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海南省博物館、海口市文物局組成的考古工作隊對珠崖神嶺開展發(fā)掘后,有了很多發(fā)現(xiàn)。根據(jù)出土的文物,考古隊初步判斷嶺上曾建有一座唐代中晚期的軍事城堡。
至此,城池主體輪廓漸漸顯現(xiàn)開來,保存較為完好,面積大約有200多平方米。城內有幾處比較深,比較大的柱洞,考古隊判斷可能存在過大型的建筑。隨著挖掘工作進一步深入,不久的將來,“珠崖郡城址”神秘面紗即將揭開,讓我們拭目以待。
宗祠家風記忠孝
雖然地處“海南第一座城池”,博撫村建村年代卻“晚了”不少。資料顯示博撫村建于明代弘治年間,村中范氏為北宋名臣范仲淹之后。
范氏宗祠,又稱文正公祠立于村子南面。文正,即為范仲淹的謚號。數(shù)百年來,它承載了范氏先人“敦睦宗族、崇學向善、忠孝節(jié)烈”的優(yōu)良家風,成為后世范氏子孫傳承和汲取的寶貴精神財富。
近年來,古宗祠在范氏族人齊心協(xié)力下重新修葺,在保持主體框架和結構的基礎上,重現(xiàn)了昔日風采。
走進范氏宗祠,祠內主體房屋保留原有的榫卯結構,石雕、木雕技藝精湛,保留著原有的建筑特色。屋內主梁上刻有范氏先祖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傳承,寄托了范氏族人共同的人文追求。
宗祠偏房供有文昌帝君,古時辦有族學、私塾,是宗族中教育子孫,詩禮傳家的重要場所。
每個月總有那么幾天,博撫范氏族人都會不約而同聚集在宗祠里,開展祭祀、聚餐等活動,傳承先祖優(yōu)良家風,增進范氏宗族情誼。
博撫古村“慢”時光
當歷史煙云散去,博撫古村依舊保存著原始、古樸,沒有市井的喧嘩。雖然博撫村是一個非常小的古村落,但這里的安詳寧靜絕對值得打卡走一圈。沒有妖嬈的顏色,沒有浩大的聲勢,古村就是這樣平平淡淡,安安靜靜。
沉淀了數(shù)百年光陰,博撫村顯得尤為古樸安靜。巷子幽深,竹林長青,這里時光似乎忘記了流轉,時間也不知不覺慢了下來,你會不經(jīng)意地放慢自己的腳步。
有人說,明媚陽光下的博撫村最為清幽。陽光方好,信步古村,但見有村民邁過古村門,踏著石板路,穿過竹林走向古渡口。
有孩童在古樹下玩耍嬉戲,笑聲盈盈;有老叟拄著木拐杖,悠悠走過古巷。靜謐時光在古村里慢慢流淌,每一條古巷都值得漫步,每一個院子都值得納涼閑敘,感受時間在此緩緩流逝,聆聽歲月的嗟嘆。
近年來,博撫村活化利用古村落,傳承歷史文脈,憑借良好的生態(tài)優(yōu)勢和厚重的歷史底蘊,開展了多項歷史文化研學活動。幽靜的古村有了些許熱鬧,這座在珠崖神嶺下的古村即將綻放出新的光彩,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