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佳
自1981年首次出版,如今《傅雷家書》已經印了幾千萬冊,成為經久不衰的暢銷書。而背后付出心血與苦勞的,正是今天的男主傅敏,翻譯家傅雷的次子,鋼琴家傅聰的弟弟。
相比父親、哥哥而言,傅敏頭上的光環并不耀眼,他只是一所中學的高級教師。如果命運可以重新改寫的話,傅敏也許會成為一名出色的外交家,但時代的巨浪打破了傅敏的夢。尤其在父母雙雙自殺身亡后,他的生活中再也看不到溫暖與光亮,除了死,他還能選擇什么……
01
傅敏,1937年出生。哥哥傅聰,大他三歲。對幼時的傅敏而言,傅聰是他最好的良伴。每當家里來客人時,大人們都在客廳里談天說地,傅聰就帶著傅敏背著臉并坐在門檻后的臺階上,有時聽到興奮處,不由得縮著脖子笑。
可這種“偷聽”的局面,總會被精明的父親傅雷發現,難免不了遭到一頓訓斥。每每這時,哥哥傅聰會為自己辯白,而傅敏就只會哭了。
傅雷與朱梅馥夫婦,性格截然不同,前者暴躁易怒,后者溫婉知性。而膝下的兩個兒子,正好傅聰隨爸狂躁,傅敏隨媽平和。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多年之后,傅敏也深深地感受到哥哥與父親性格的相似性。
02
傅聰長了“一雙音樂的耳朵”,由此傅雷推動他走上了專業音樂的道路。而傅敏,也對音樂充滿了熱情。在父親老友宋淇的家中,傅敏發現了一把以前的猶太租客留下的小提琴,主人很大氣地將琴轉贈給了他。從此,傅敏開啟了成為小提琴家的夢。
傅敏的啟蒙老師雷垣,也正是哥哥傅聰的老師。傅敏學得很來勁,他認為小提琴比鋼琴更為深沉,扣人心弦。于是他向父親提出要報考上海音樂學院附中,也像哥哥一樣走專業的道路。
但傅雷不由分說就拒絕了,即使長子傅聰勸說也于事無補。傅敏很受挫,認為父親固執己見,絲毫不理解自己的夢想。最終,他小提琴家的夢想破碎了。
后來,在英國,傅敏看到父親寫給哥哥的信后,才找到答案。傅雷是如此解釋自己的決定:首先,傅敏在家不能單學小提琴,他的語文根底太差,我自己太忙,不能兼顧;其次,傅敏在小提琴方面的表現只能說是中等,在家專學二三年后是否有發展,可能毫無把握;第三,傅敏的看譜能力不強,夜長夢多,對鋼琴更渺茫;第四,傅敏倘若目前輟學,假如過了兩年,提琴無甚希望,再要回頭重讀正規學校,困難就多了。
當年過半百的傅聰回國參加演出,無意中與傅敏比手,詫異間發現弟弟的手十分柔軟,張得很開,而自己的手卻很硬,并不適合彈琴。如此說來,傅敏更具備成為優秀演奏家的天賦。只是時不再來,轉眼兩人均為白發老翁。
03
1956年7月,傅敏高中畢業,他決定將北大外文系作為第一志愿,但校方竭力勸他報考外交學院。
此時的傅敏頭頂光環,父親是著名的翻譯家,而哥哥更是新中國在世界鋼琴大賽上獲獎的鋼琴家,熠熠生輝。根正苗紅,傅敏意氣風發地走入外交學院的大門。
只是時代的風云變化莫測,1958年傅雷被戴上了右派的帽子。同年12月,正在波蘭留學的傅聰,出走英國。受一系列事件的波及,傅敏成為外交官的夢破滅了,作為代培生,他被送往北京外國語學院。那是1959年,傅敏22歲。
1962年,傅敏面臨畢業分配,但有著“可怕家庭背景”的他,竟然沒有一個單位敢接收。好在北京女一中老校長挺身而出,“這么優秀的畢業生,你們不要,我要!”從此,傅敏成為了一名中學教師。
但命運的翻云覆雨手,并未放過傅敏。1966年9月3日,傅雷夫婦不堪忍受各種凌辱,雙雙自殺身亡。
當傅敏接到舅舅的電報時,頭暈目眩,不能站立。上海已沒有了溫暖的家,更沒有了嚴父慈母。
04
絕望中,傅敏又收到戀人小蓉的分手信。傅雷夫婦離世的消息,傳到北京外國語學院,不久學院就貼出了批判小蓉的大字報,標題便是“大右派傅雷的兒媳婦”。
小蓉的壓力,傅敏也能理解。時代的一粒沙,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愛她,最好的方式就是放手。從此,傅敏與小蓉一別兩寬。
血雨腥風,無處話凄涼。傅敏生無可戀,他決定跳河自盡。哪知水淺,不足以淹死,恍惚間又被紅衛兵發現,傅敏拼命想往墻上撞,殷紅的鮮血灑了一地……
傅敏被拖回學校,“妄圖以自殺對抗運動”,他的肩上又多了一項罪名,接著便是連續不斷的批斗。
對這個黑白顛倒的世界,傅敏不再留戀。趁上衛生間的時候,他手摸電門,再度自殺。只是那天傅敏穿的是一雙膠鞋,命不該決。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傅敏一一嘗了個遍。
05
1979年4月,傅敏與分離21年的哥哥傅聰在國內相聚。
說起父母的“走”,傅聰直言他沒哭,因為他有所預料。早在1961年,父親在來信中就表示:主觀上并無出世之意,事實上常常浮起幻滅之感。個人對一切感覺都敏銳、強烈,而常常又自笑愚妄。不知這是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共同苦悶,還是我特殊的氣質使然。……你的將來,你的發展,我永遠看不見了,你十年二十年后的情形,對于我將永遠是個謎。“
而對弟弟傅敏的遭遇,傅聰感覺虧欠太多,他希望能盡力彌補。傅敏從事英語教育,于是傅聰邀請弟弟來英國住上一段時間進修。
當傅敏走進傅聰在倫敦的家,一踏進門,整個屋內昏暗陰氣沉沉,因為家中的窗簾都是拉上的。因為傅聰一個人的時候,怕光怕亮。
傅聰一天要練琴十二個小時,對于一個成熟的鋼琴家而言,完全沒有必要。但傅聰總認為自己學琴晚,沒有童子功,于是練琴不輟。別人的勸告,傅聰都當耳旁風。自然,他也就沒時間帶著弟弟前往倫敦著名景點游覽。
也正是這段時間,在哥哥家中,傅敏看到了傅雷寫給傅聰的信,才知道父親對哥哥是如此偏愛。
就在與傅聰的近距離相處中,傅敏才發現哥哥去國這么多年,現在比起爸爸來更極端、更固執、脾氣暴躁,而那種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于是,傅敏做出一個決定:回國整理父親寫給哥哥的家書。對此,作家葉永烈評價:傅敏是在平凡的工作上做著不平凡的工作,他沒有著書立說,沒有琴聲震世,但是他絲毫不遜色于他的父兄。
2023年5月19日,傅敏離世,享年86歲。在另一個世界,他與父親傅雷、母親朱梅馥,以及哥哥傅聰相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