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青銅博物館正在舉辦“彩云之滇——古滇國青銅文化展”,展期為2023-4-27到8-13,從云南而來的銅器造型奇特,獨具魅力,很感興趣,寫文以習之。
一、滇國小史
滇國地處云南滇池、撫仙湖一帶,存續(xù)于戰(zhàn)國晚期到西漢晚期,史料很少,《史記》、《漢書》、《后漢書》有載,但互相有矛盾之處。考古發(fā)現:滇國沒有文字,也為證史帶來困難。
滇國的歷史大致如下(有爭議):
前286年,莊蹻qiāo入滇。
莊蹻 qiāo 是楚國的將軍,楚莊王的后代,在楚威王時期,率軍沿長江而上,經略巴蜀,他到了滇池,打下大片沃土,想派人回楚國報信,結果在他出兵之后,秦國攻占了楚國的巴郡和黔 qián 中郡,道路被阻塞。于是莊蹻 qiāo 改變服裝,遵從當地人的習俗,建立了古滇國。
秦二世而亡,但已經開始在西南設立屬官。
漢武帝時設立犍qián為郡,逐步平定西南。
漢昭帝元豐二年(前109年),滇王降漢,設立益州郡,賜給滇王王印,還讓他統治此地。
公元前86年,益州各部族反叛,但滇王不見蹤跡,古滇國已經湮滅在歷史記錄中。
二、何以證史——古滇國的考古發(fā)掘
從20世紀50年代發(fā)現云南晉寧縣石寨山古墓群,到1996年進行了五次發(fā)掘,發(fā)掘墓葬86座,出土各類器物5000余件(套),包括“滇王之印”“詛盟場面銅貯貝器”、“殺人祭柱銅貯貝器”等禁出文物,證實了古滇國的歷史。石寨山古墓群是從戰(zhàn)國到西漢時期滇王及其大臣的墓葬。
玉溪市江川縣李家山墓葬群經過了兩次發(fā)掘,發(fā)掘墓葬87座,出土各類文物4000余件,此地距離石寨山僅40公里,年代、墓葬的形制和隨葬品都與石寨山相似,學者認為是滇王的臣屬或者宗族的墓地。
此外還有昆明呈貢天子廟古墓群,年代早于前兩者,清理墓葬44座,其中M41為戰(zhàn)國中期的滇國大墓,出土豐富。
昆明官渡區(qū)羊甫頭墓地,三次清理墓葬846座,時間跨度到明清,其中滇文化墓葬495座,時間為西漢晚期到東漢初期。到東漢中期,文化面貌已經完全是漢文化,不再出滇式器物。
三、滇王之印
西漢中期 出土于云南晉寧石寨山6號墓
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此印邊長2.4厘米,重90克,含金量95%,1956年出土于滇池邊的晉寧石寨山M6,是禁止出國文物。
印為精致蛇紐,蛇背鱗紋明顯,印鈕與印身為分鑄后再焊接在一起,印面鑿刻篆書“滇王之印” 四字。
《史記?西南夷列傳》載:滇王降漢,漢“賜滇王王印,復長其民。”此印是否漢武帝所賜之印,無從考證,但肯定是西漢時的滇王王印。滇王之印的出土印證了《史記》和兩漢書所載的滇國歷史。
漢代印文一般是鑄成的,而鑿刻印文往往是軍隊急用,此印為鑿刻,有學者認為是漢王朝為封賜降漢的滇王倉促間趕制的,也有學者認為,真印需要保存使用,不會陪葬到墓里,所以是復制的滇王印,故印文為鑿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