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各位還保留多少不忘初心的愛好?
如果說釣魚是成年人的港灣,那么音樂在童年之時就已成為我的每日必備。只不過時過境遷,在人生不同階段在燒器材的路線和想法上發生了很大的不同。出街我已慢慢接受真無線帶來的便利,寂靜深夜可以聽到每一串音符的細微跳動,為了獲得更多細節——HiFi依舊是最終解。
更多單元的耳機或許有更多的細節,但依舊突破不了物理束縛,這也就是為何桌面2.0音響一直是銷量王者的原因。從博士C2入坑,再到行業標桿真力G1,還有當年的居家首選寶華韋健MM1,小音箱一直是我的心頭好。
桌面音響用戶看似受眾之廣,實際上也是最挑剔的那群。只不過網絡上無腦推薦“越大越好”,讓擺放角度、箱距、書房空間等客觀因素被嚴重忽視,隨之而來的桌面共振、聲音指向不準、反射音等,出現“花冤枉錢”的感覺。
只想要小而精的我,未曾想過居然會入手3寸桌面音響。當試過了之后才知道,網上說“桌面音響必須選4英寸”那句話要成為歷史了。黑燼EL3雖然小眾,但依舊引爆了“3英寸小音箱不HiFi”的先河,今年帶P(Performance)的有源版本EL3P不用額外搭配功放,似乎更適合有要求,想一步到位的主流人群。
我就想聽聽這黑燼EL3P,到底是來自3英寸的嘶吼,還是小而精的六邊形戰士。
黑燼團隊成了不久,但依托本是音頻行業多年經驗。從包裝可以看出,這個品牌并不是花里胡哨玩營銷,非常素的牛皮紙包裝非常符合我對于小眾HiFi工科男執念的印象。但從各方面細節來看,明顯不是菜鳥,頗有音頻大廠那味兒。
開箱過程中規中矩,加固包裹都是挺穩的。
黑燼不像大品牌玩型號套娃,EL3P直接將配件拉滿。AC電源線*2(主副音箱均獨立供電)、LEMO連接線*1(少見的高端線)、USB-A to B數據線*1(方便電腦直連)、XLR-XLR平衡線*2、光纖線*1(滿足更多輸出設備)。
還有個無線桌面遙控器是重頭戲,我下文會提到。
首先2.0桌面音箱在產品結構上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黑燼EL3P也是同樣。不過配色上黑燼給了四種選擇,除了常規的黑、白、實木,還有一款頗具小清新風格的晴山藍,非常符合桌面小音箱的吸睛特點。
我選的是黑曜石版本,看似普普通通,畢竟所有品牌的產品宣傳圖(渲染圖)都差不多。實際上手后,確實被這精致的鋼琴烤漆所折服。底座做了懸浮處理,使用不同材質,結合小巧Logo在視覺上極大提升了層次感。不僅如此為了確保統一性,搭配的底座也是同款配色工藝,一體感和實用性得到兩全。
唯一小吐槽,底座不是隨機附贈,一套下來稍超5k預算。
黑燼EL3P背面板一定出自處女座,排列整潔大方。大面積氧化鋁質感依舊處理得相當出色,甚至看不到一處螺絲或卡扣。
接口豐富程度對應豪華配件大禮包,市面上主流音頻輸入模式齊活了,還包括了藍牙無線模式。既然是有源音響就不應該折騰,在如此HiFi定位的產品中看到USB接口,就可以想象設計師是多為大眾用戶著想。實測兼顧非專業前端,EL3P上的USB模式不論在推力、兼容度、數據傳輸都吊打以前的AUX,屬實要給個好評。
不知從何時開始,顯示器支架、屏幕掛燈、手辦擺件,讓桌搭分享突然刮起了另一股種草旋風。也不知道算不算順應潮流,黑燼EL3P遙控器設計可謂是相當吸睛了,甚至可以為了一個遙控買一套音箱都可以的那種。
CNC高精切割,同樣沒有螺絲,按鍵不多但都功能覆蓋,且符合操作邏輯。使得EL3P相比傳統HiFi又多靠近了些多媒體音響的特性,零基礎用戶上手同樣容易。相信看膩了手持長條遙控器的用戶和桌搭用戶一樣,對這種簡約不簡單的設計愛不釋手,至少可以說目前市面上已無同質化產品了。
有一說一,原本4英寸會是主流桌面音箱尺寸首選,至于為何黑燼會發力3英寸我覺得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強化聲學科技,將3英寸最大潛能激發出來;二來EL3已經獲得不錯的反饋,也符合不少對“小而美”產品有特殊好感的消費人群(包括我)。
25mm復合陶瓷TA25高音單元,似乎在同級別桌面小音箱中都算比較大的尺寸了。材料科學同樣不能丟,鈦+二氧化鋯陶瓷CVD復合材料確實非常少見,有氧化鋯鍍層的加入只為了保證30kHz內的極低失真。同時高端振膜材料要規避觸摸風險,所以往往高端高頻單元外面都會套個金屬濾網來做保護。
下方的WFA3低音喇叭采用ALM高強度鋁鎂合金音盆,有點不同的是,黑燼對其重新設計了LDI低分割折環,讓小口徑單元也能具備更長沖程,達到以小博大的效果。低頻喇叭蓋板為外置磁吸設計,至于平時是想要專業感還是安全感,完全由用戶自己選擇。
我所使用的升降桌,說實話站姿辦公比較少,所以使用原廠8°仰角底座確實剛剛好。原廠從外觀設計上統一度不說,更多是解決桌面共振和桌面反射問題,至于還適用于其他哪些第三方底座,等我試了再告訴你們。
黑燼EL3P骨子里的HiFi屬性很大程度也表現在可玩度方面,打開背板即可看到一排撥動開關。10檔高通分頻檔位,可滿足不同箱距、聆聽距離,以及不同濾波和低頻量的開關。
不同開關之間相互獨立,多個開啟勢必有得有失,本著聽感因人而異的原則,最好聽后就不變了。以我個人為例,我就開啟大桌面模式(dip6)+中場聆聽模式(dip9),最后再加上深夜聆聽模式(dip7)(不想要更多低頻時我就關掉dip7)。反正這套我目前一米六款的桌面用起來最爽。
到了試聽部分,模式依舊是dip6+9,選擇曲目包含流行樂、古典、電音等。
首先抓耳的是EL3P干凈出色的底子,實際上相對安靜的環境就已經可以get到聲音細膩的展現力,有著類似多單元動鐵塞所呈現的另一番高解析表現。深夜聆聽模式相對專注中小音量時的動態表現,并且底噪把控確實幾乎為零,這點值得稱贊。
更大尺寸優勢更多在于低頻,也正是這點黑燼聲學團隊主攻了這部分。就拿《南鑼鼓巷》前半段密集且不多的鼓點,EL3P都能將聲音縱深感還原準確。主旋律時低頻量一下子起來了,就是給人飽滿、量足,卻又不過多的感覺。小音箱+小音量的死亡組合,EL3P確實拿出強悍的優化實力解決了動態問題。如此成熟的低頻表現,我很有理由相信黑燼確實認為他們的3英寸可以滿足絕大部分挑剔的燒友。
高頻部分我試聽了《Endless Love》《Star of Baghdad》等多首鋼琴曲,EL3P基本表現出成熟穩健的高頻乃至極高頻的細節處理。EL3P的高頻在柔美和拔高之間選擇了前者,更大程度保證了高保真還原度,讓聽感更加耐聽、動聽、好聽。
EL3P在中頻部分表現出大氣中正,沒有偏女毒的感覺。不論是經典老歌還是歐美流行,EL3P都可以很好的Hold得住。不過在使用過程中我也發現一個問題,部分本身低頻量比較大的歌曲(特別是網絡歌曲)容易出現中頻不足、低頻轟頭的現象,或許是EL3P高還原放大了這一特點,我的解決方法就是不要開啟低頻增益和聆聽模式。
小音箱非常注重放置角度和聽者位置,EL3P肯定不如HomePod多角度的使用方便,但僅在書桌主座位置,那EL3P源源不斷的包裹感隨之而來,這點非指向性的音響有再強的計算音頻也比不過了。不得不說,我確實被EL3P這看似5.1、7.1多聲道的錯覺所折服了,坐在電腦前的C位脫箱感,EL3P確實獨一份。
拋開品牌沉淀,只談聲音,黑燼EL3P確實是一款不可多得,或者說不怎么有競品的小尺寸桌面音箱。出色的做工、有趣的桌面線控、豐富的拓展性和dip可玩性,都在不斷擴大六邊形屬性。
當然最大的亮點還是解決3英寸沒有澎湃之聲和小音量動態細節的表現,這的確不會是音箱新兵做出來的水準,我有理由懷疑黑燼團隊就是國內音頻大廠的人出來做得。
最后說下售價,HiFi里面能有這樣水準的一對定價在5k似乎也不貴,我甚至懷疑兩條獨立電源線原本就是想單個售賣的。音箱可以堆材質、拼科技,但要在小腔體里面實現比拼高一階的水準肯定是難上加難,更何況EL3P還是有源音箱。我只能說其定價合理,小而美還不跑量的好東西只能屬于小部分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