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發展,現在車企在造型上也在追求年輕化設計,很多車企還喊出了要打造“Z世代”潮駕”,一切向Z世代用戶看齊。那么,“Z世代”真能撐起來中國的車市嗎?
近日,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就對購車主力人群進行了分析。崔東樹表示,Z世代的年輕人撐不起來中國車市,購車能力不強,人口又少能力又差,“一定要指望我們中老年人,指望女性消費群體,換購升級和家庭增購”。
“Z世代”又是一群什么樣的人?按照網絡釋義,Z世代是一個網絡流行語,是指新時代的年輕人群。其最先在美國及歐洲提出,大意是指在1990年代中葉至2010年前出生的人。他們又被稱為"網生代""互聯網世代""二次元世代"等,統指那些受互聯網、即時通訊、短訊、MP3、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科技產物影響很深的一群人。美國市場營銷專家曾指出,美國本土的Z世代人數已超過千禧一代,在美國總人口中占比最大。
因此,作為大宗消費品,國內的車企最先引進了這個流行網絡詞匯,也算是趕時髦的一種行為,但動輒就說新車是為Z世代年輕人量身打造、定制開發的,瞄準了Z世代的年輕消費群體,好像Z世代用戶真的成了購車主力,其他年齡段的消費群體就不在它們的法眼之內,給人的感覺頗有點瞧不起的意味。
在國內,按照今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2022年末全國總人口為141175萬。各年齡段按照我國2022年人口普查數據分布如下:
1-5歲:7788萬;6-10歲:9024萬;11-15歲:8525萬;16-20歲:7268萬;21-25歲:7494萬;26-30歲:9184萬;31-35歲:12414萬;36-40歲:9901萬;41-45歲:9295萬;46-50歲:11422萬;51-55歲:12116萬;56-60歲:10140萬;61-65歲:7338萬;66-70歲:7400萬;71-75歲:4959萬;76-80歲:3123萬;81-85歲:2038萬;86-90歲:1082萬;91-95歲:365萬;96-100歲:81萬;100歲以上:11萬。
按照Z世代的范圍來看:1996年出生的人,現在是27歲;2009年出生的人,現在是14歲。也就是指14歲-27歲的一群人。目前公開的數據,沒有正好對應的范圍,考慮到14歲左右的人還未成年,完全需要父母養育供給,原則意義上不具備自給自足的消費能力。我們把年齡段適當上浮2-3歲,調整為16歲-30歲的那群人,這樣滿打滿算也只有23946萬人,在總人口中占比16.96%,相對來說,真的還算不上是一個消費主力。
如果按照國內真實的情況,16-20歲的7268萬也不具備購買大宗消費品的能力,個別人縱然有,也基本上是由父母賦予,如果減掉這部分人,剩下的就是16678萬人,在總人口中占比只有11.81%。如果真要按車企的時髦說法,那就相當于拋棄或者無視了絕大部分消費群體。
更重要的是,國內當前的情況,這11.81%的Z世代用戶,相信會有不少還在忙于生計,高房價之下,縱然能成家立業,身上也沒有充足的現金儲備。如果沒有家中老人的錢包支撐,又有多少人能風風光光大宗消費?
崔東樹指出,我國的中老年人口大約有3.3億,這23%的人口,占據了34%的財富;而年輕人在大城市打拼壓力較大,對車市(消費)的貢獻較小。“Z世代的年輕人撐不起來中國車市”。
客觀地說,車企千方百計地討年輕人喜歡沒錯,新車造型相向年輕化、運動化、時尚化發展也沒錯,畢竟顏值也確實是一種競爭力,好看的東西總是能博得更多的回頭率,這一點兒可參照大街上徘徊徜徉或擦肩而過的美女。
至于以后還要不要高喊為Z世代年輕人量身打造,這種虛頭巴腦的營銷東西,則大可不必。你不喊,大家也都在奔年輕化而去,你喊了,也并不代表你就做到了“Z世代”“年輕化”第一。你執意要喊,只能讓不敢老去,還在為上下生計而不懈努力,不上不下的吾輩等心生恨意,好像吾輩真的已經老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